潮州木雕里有“乾坤戏场”,令人叹为观止!

南方艺见
+ 订阅

他们骑马 奏乐 侍立 起舞  

一场盛大的唐代宫廷舞蹈徐徐展开

他们摇旗呐喊  他们策马奔腾

凝固的雕梁画栋上 磅礴气势扑面而来

潮州金漆木雕,把3D立体绘画发展为“凝固的剧场”, 《三国演义·出师表》 《杨家将·穆桂英挂帅》《郭子仪拜寿》……一件木雕,就是一部生动的戏剧。

潮州木雕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与浙江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两大木雕流派,始于唐,兴於宋,至明清两代。

明清时期的潮州金漆木雕,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特色馆藏之一。

近日,由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乾坤戏场——广州美术学院明清潮州金漆木雕藏品研究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经历了重重磨难,它们才得以现有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 

它并非按照年代或器物类型进行分类陈列,展示重心也不是金漆木雕的工艺流程或历史沿革,整个展厅就像是一座大戏台。

展品的陈列方式,也与潮剧的表演流程有关。例如,在乡间演出,先是吹“号头”,开台戏讲究“五福连”吉祥短剧,这些内容,在金漆木雕作品中都有所呈现。

乾坤戏场广州美术学院明清潮州金漆木雕藏品研究展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

展览时间:2018年3月29日—4月27日

展览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1号、2号、2A、3号厅

(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藏品整理与研究活化”项目;广州美术学院2017年创新强校展览项目;广州美术学院2017年校级科研课题)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一"草尾"装饰的斗拱为唐代遗物,而悬挂铜钟的木龙则为宋代遗物。

《永乐大典》中也有相关记载:《刻漏记》,记载了当年的潮州郡守郑伸,在先一年莅任修好城垣之后,第二年鉴于州城计时用的木制漏滴“岁久水蚀椌腐”,“乃议新刻漏”,有人献议说,临汀郡的莲花漏“最为精密”,郑伸“乃择牙校就汀受法,指工绳木,丱金涂漆。”

“丱金涂漆”,指的正是在木刻构件完成之后饰金涂漆,这就是金漆木雕。

明清潮州地区,“村村都是木雕博物馆,家家都是木雕陈列室”。

进入20世纪以来,潮州木雕屡遭破坏。“当时,许多人将木雕上的金箔刷下来,而将木雕论秤变卖。”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漆画家蔡克振说。

为抢救这一潮州民间艺术瑰宝,自上世纪50年代始,广美师生们以保存传统潮州木雕艺术为己任,积极开展抢救行动。在各级政府、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协调下,最终为广美留下了400多件木雕精品。

现场展出不少被“洗金”后的木雕残件,便是当年留下的劫后余灰。

△清潮州金漆木雕(洗金)锯通雕《博古、松鹿(寿禄)、鹤竹(寿节)、佛手(福守)、石榴(多子)、牡丹喜鹊(富喜)、葡萄(子孙绵长)》三牲贡台

看了下面的科普,再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观看本场展览,或许你才能看懂那些金漆木雕里乾坤。

1

村村都是木雕博物馆

家家都是木雕陈列室

明清潮州地区,宗祠建筑遍布各村落,节庆仪式秩序井然。

在“村村建祠堂,家家设神龛”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上,产生了“村村都是木雕博物馆,家家都是木雕陈列室”(陈少丰语)的艺术现象。

雍正以后,随着宗族生活在潮州的普遍化,祠堂建筑逐渐成为城乡间显目的景观。

清乾隆时期的《潮州府志》说:“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加壮丽。”无论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

装饰得美轮美奂的祠堂与礼器共同营造出慎终追远的肃穆隆重的氛围。

在迎神赛会的节庆活动中,庙里的神像被抬到核心祠堂中,拜神与祭祖并置,酬神与娱人共进。

此时无论是请到现场的潮剧戏曲演出,还是木雕礼器上的戏曲图像,都成了祠堂这一公共空间里“神人同看”的剧场。

“到了19世纪中叶,海外潮汕人返乡建设,整个潮汕都变成了‘木雕的祭坛’。如今,很多建筑、寺庙与祠堂保留着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精美的木雕作品。”韩山师范学院教授、潮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挺介绍道。

2

一件木雕,宛如凝固的戏台

古典名著都是它表现的题材

明清时期的潮汕地区,与潮剧的繁荣相伴相生,在祀神娱人的强烈需求之下,催生出潮州金漆木雕这一美轮美奂的民间工艺。

陈少丰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指出:

 “明代后期,潮州木雕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清乾、嘉时代,达到了高峰阶段。作用潮州金漆木雕的代表,倒不是建筑物的装饰雕刻,而是施以家具、神器上的装饰雕刻。”

而这些神器、家具上的装饰雕刻,百分之八九十是以戏曲故事作为题材。

△清潮州金漆木雕 镂通雕《指日高升、铁弓缘、文王访贤、博古图、云中八仙、仙女下凡、郭子仪拜寿、杨家将、穆桂英》小神龛(椟)

“识文者看文,不识文看戏”——乡土民众在日常生活和重大礼仪场所里目之所及皆是依附于建筑、礼器、家具上的精美的雕刻图像,与戏曲、民间传说一起,“润物细无声”地浸染和渗透到乡民们的血液之中。

以图像来讲述故事,叙述的主题常常出现在墙壁、石碑、梁架、屋檐、屏风、卷轴、扇面、册页和书籍上,俨然是一场永恒持续的“图像的巡回”,宛如“凝固的戏台”代代相传。

眼前的木雕,人物的发丝、须眉、衣纹和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士兵手持的刀枪剑戟、身上的冠袍盔甲,战马的缰绳,禽、兽的飞、走形态,鱼虾蟹的游弋攀爬姿势等都被细腻地刻划了出来。

更为有趣的是,置于橼梁高端的木雕装饰往往将人物某些部位适当夸张,如眼部加深、鼻子加高、口部突出等,这是为了考虑观者的视线,抬头一看,恰到好处。

它的题材内容,多数来自人们所喜爱和熟知的神话、传说、戏曲和历史故事。《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被雕刻匠师们反复地表现着。

在古人心目里,儿孙满堂、福寿双全的郭子仪堪称“人生赢家”。潮剧《郭子仪拜寿》的场面,也频频出现在金漆木雕上。

△明末清初潮州金漆木雕 镂通雕《郭子仪拜寿》大神龛大窗肚

潮汕百姓家喻户晓、宣扬陈三五娘自由恋爱故事的《荔镜记》,同样是金漆木雕喜闻乐见的题材。

它的构图虽然繁复,却不会让人感到笨重。人物或出没于山峦曲径,或穿插在亭台楼阁,或行走在舟桥木石,或活跃在厅堂庭院之间,气氛热闹,但互相掩映,不露痕迹。

“雕工的空灵、轻巧与通透,也体现出与潮剧一致的美学气质。”展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员薛燕说。

3

“这批木雕来之不易!以后千万不要再糟蹋了”

进入20世纪以来,潮州木雕屡遭破坏。

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到汕头开展招生工作,蔡克振老师也是当年的招生老师之一。

当时,我们亲眼看到乡民把祠堂里大量的金漆木雕拆卸下来,用碱水洗刷,把上面的金箔刮下来后,当废品卖掉。如此珍贵的艺术品遭到如此埋汰,我们都痛心疾首,随后决心要做点什么,通过电邮上级领导,我们获批拯救这批文化遗产。

当时,一辆辆大卡车被派来运载这些潮州木雕到广州光孝寺,数量超过2000件,然而却丢失了半数,留存下来的一部分的藏品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另外一部分来到了广州美术学院。

“破四旧”期间,木雕险遭砸毁,是我们极力维护,才使得木雕逃过一劫。于是珍贵的藏品被藏在了广美附中楼底一个肮脏狭小的仓库里,几经周折才留下了今天的400多件藏品。

“我们现在馆藏的这些东西是国家的宝贝,以后千万不要再糟蹋了,这批国宝来之不易。”蔡克振说。

“当年我们接手这批木雕时,它们连名字都没有,年代也不甚清晰。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去辨识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内容。”薛燕介绍,为了修复这批木雕精品,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对木雕清洁和拼接。经过9个多月日以继夜的赶工修复,近百件精品馆藏如期与市民见面。

对广美研究团队来说,本次展览只是潮州木雕修复与研究的开始。如果要做到极致,一件精美的神椅轿,大概就需要两三年时间了。

“金漆木雕的修复涉及许多不同的工艺领域,需要漆艺、木雕、建筑、文化等不同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