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清明期间,南雄的广大老百姓普遍会用烧纸钱、放鞭炮等方式祭奠先人,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随着大家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鲜花祭祖、网上扫墓等形式逐渐成为南雄文明祭祀的主流。
菊花换鞭炮
4月5日,南雄各地迎来清明祭祀的高峰,珠玑镇灵潭村的村民们一大早就挑着果篮、扛着铁锹,陆续经过村口,往上山赶。
“麻烦你等等。”看到村民经过,设在进山口的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站的村干部和林业站工作人员赶忙把他们拦下来,“来来来,带了鞭炮没?我们用菊花跟你们换。”原来啊,为了消除火灾隐患,提倡村民文明祭祀,在清明节的前一天,灵潭村就出资3000多元,购买了2000朵菊花。
“农村拜山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由来已久,我们就想通过菊花换鞭炮这种比较人性化的形式,慢慢扭转这种不文明的祭祀方式。”灵潭村的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通过耐心劝导,村民们都愿意交出鞭炮,换成菊花。“我觉得这样挺好,文明祭祀嘛,既可以拜祭祖先,又可以防止发生山火。”一位刚把鞭炮换成菊花的村民笑着说。
鲜花唱主角
鲜花寄哀思,文明祭故人。早在鲜花成为农村扫墓的“祭品”前,它们就已成为了市区清明祭祀的“宠儿”。清明节当天,记者走访了南雄市区多家花店发现,店门口和店内较显眼的位置均摆放了白色、黄色等各色菊花,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一家花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清明祭祀鲜花需求量增大,花店已提前分批次购进鲜花,其中,进购数量最多的就是寿菊、小雏菊、康乃馨等祭祀常用鲜花。
近几年,南雄市兴起了一股绿色、文明祭祀的新风,鲜花祭祖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一位正在选购鲜花的市民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清明节,他都是选择用鲜花祭祖,“手持鲜花,告慰祖宗,保护环境。以前烧纸,放鞭炮,整个城市都乌烟瘴气,我都最反对这种古老的方法,现在过时了,还是鲜花祭祖比较干净,也比较文明。”
诵诗祭先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前夕,南雄市永康路小学开展诵读经典诗词活动,在书香中迎接中国传统节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认真诵读有关清明的诗词,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以及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朗诵诗歌,缅怀祖先,让我们感受到诗的乐趣,还有学习到了爱国精神。”一位小学生这样说。
据介绍,近年来,该小学将传统节日、传统美德和传统诗词结合起来,全力打造“诗韵校园”办学特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清明时节朗诵经典诗歌,不仅可以教育学生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美德,还能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热爱经典,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鲜花祭祀、诵诗祭祖,在南雄并不是个案,近年来,南雄市深入开展“文明祭奠我先行”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祭扫,引导人们用鲜花、植树等方式表达对家庭先人的怀念之情,推广采用手机短信、网上草木和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全市已逐渐形成了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记者】毕式明
【通讯员】张卿雄 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