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政治胜任力

南方杂志
+ 订阅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认真学习领会的过程中,聚焦提高政治胜任力,增强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共同构筑坚实的党的政治领导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指出“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此,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党的执政本领的具体体现,其中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先决性的,具有绝对的统领意义。党的政治领导力是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政治胜任力是衡量提升

政治领导力的关键因素

政治胜任力是政治领导力的内源性保障,政治领导力是政治胜任力的外在综合表现,是政治胜任力建设的结果。现代胜任力理论研究认为,领导胜任需要外显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但更重要的在于自我形象、态度、动机和特质等内隐性特征。内在因素对外显行为有根本性的、持续性的影响。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究竟明白在哪里,不是在纸面文字上,更重要的是明白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由此,强调政治领导力建设,本质上就是对领导干部是否胜任组织目标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具备政治要求及其胜任力是提高政治领导力的关键。党的领导的执行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关键也在领导干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的政治领导力与领导干部的政治胜任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党的政治领导力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胜任能力,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胜任能力,增强领导本领,才能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认真学习领会的过程中,聚焦提高政治胜任力,增强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共同构筑坚实的党的政治领导力。

提升政治胜任力的着力点

政治胜任力是政治素养水平的综合体现,是领导干部德才识能的有机统一。从胜任政治岗位要求上,外在的知识能力是一个基本方面,更重要的在于领导干部的态度动机、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这是构成政治胜任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政治领导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在此,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自我认知处于胜任力的自我概念层面,是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所扮演角色的认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看法与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这就是对领导干部自我认知的要求。

首先,领导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要牢记这个政治角色定位,在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之间有清醒的认识,始终将政治角色摆在前面;其次,深刻理解政治角色,理解党员角色的丰富内涵,明白党员身份的特殊使命和意义,在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再次,自觉认同角色规范,理性认识和全面把握党员行为准则,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规范日常言行。

情感态度是胜任力的态度层面,是自我形象、社会角色、价值观等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就政治胜任力而言,这是对领导干部情感态度的要求,主要聚焦于在情感态度上做到对党组织和党的政治主张的理解、认同和信仰。

领导干部要有对党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的事业,“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领导干部要有对人民的情感,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站稳人民立场,“一切工作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始终将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角色担当是胜任力的动机层面,是个体行动的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就政治胜任力而言,角色担当是领导干部最关键的内在品质之一,具体表现为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投身实践的意愿和能力,敢于担当。

领导干部要清楚担当的责任,牢记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成为敢于担当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和一面镜子,敢于负责、认真负责。领导干部要坚守担当的底线,有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每一件工作。

目标信仰是胜任力的特质层面,是个体稳定的深层次心理特征,深刻影响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领导科学强调目标导向,一个人要成功,要有坚定的目标;一个政党要成功,也要有坚定的目标。领导干部有目标信仰,才能保持政治定力,投身到实现党的目标的实践中来。

就政治胜任力而言,目标信仰是领导干部宝贵的精神品质,具体表现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组织忠诚也是胜任力的特质层面,作为深层次的心理特征深刻影响着个体的动机、态度、价值观以及自我认知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就政治胜任力而言,组织忠诚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具体表现为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老实”视为应尽的义务,对党高度信赖,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做到在道德层面诚信、守信和服从,在政治层面有政治信念、政治品质和政治追求,在实践层面对组织任务责无旁贷的担当,时刻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诠释着忠诚的含义。

自我认知、态度情感、角色担当、目标信仰、组织忠诚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领导干部政治胜任力的核心要素,可以预测长期的政治行为和绩效表现,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分别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博士研究生)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