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遗址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中共党史、革命斗争史相关的遗址、革命文物及各种纪念设施(含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以及两次国共合作时期相关的遗址和纪念设施),包括党、政、军、群机关驻地、活动旧址、遗址,战役和战斗旧址遗址,烈士陵园(包括坟、墓、冢),纪念碑、纪念像、纪念馆、纪念堂、纪念亭,党史人物和革命人物故居,以及其他红色革命遗址或纪念设施。
望牛墩的红色革命遗址共有两处,分别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恒慎陈公祠。也许有很多街坊是第一次听到“恒慎陈公祠”这个名字,它是在哪里?它有什么革命历史呢?……
下面,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恒慎陈公祠是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
恒慎陈公祠
——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
恒慎陈公祠——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位于望牛墩镇上合望角村。
1936年10月,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成立,隶属中共广东工委领导。这标志着中断了七年之久的中共东莞地方组织重新建立,东莞党组织的活动得以恢复。1937年4月,中共广东工委派麦蒲费到东莞县望牛墩望角村,主持成立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东莞工委)。成立大会在望角村恒慎陈公祠召开,谢阳光任东莞工委书记,张如任副书记,王鲁明(王寿祺)、卢仲夫为委员。辖莞城、厚街、高埗、中堂、东坑5个支部,共有党员16人,东莞工委机关设在望角村恒慎陈公祠内(后迁至莞城力行小学)。东莞工委成立后,在望角村举办了一期党的知识学习班,为发展新党员打下基础。
东莞工委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先后成立莞城文化支部、莞城工人支部、高埗支部、望角支部、东莞支部。至1937年7月,东莞工委有党员30余人。
1937年8月,中共广东工委撤销,改为中共广州外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广州外县工委),领导包括东莞在内的广州外围各县党组织。
同年10月,根据广州外县工委指示,东莞工委改为中共东莞中心支部,姚永光任中心支部书记,谢阳光、张如、卢仲夫、王鲁明为中心支部委员,下辖11个支部,有党员20余人;领导东莞、宝安、增城(部分)三县党的组织,机关设在莞城力行小学。
恒慎陈公祠建于清代。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二进合院式布局,面阔10.6米,进深21.6米,占地面积约229平方米。
(恒慎陈公祠资料来源: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