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第三产业如何挖潜增效?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布置思考题

南方+ 记者

“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招商引资突破年’,新会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我们必须狠抓招商引资‘生命线’,确保年内取得新突破,这个突破体现在招到大项目。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说。

4月4日下午,新会区召开招商引资突破年动员大会。杨兴乐 摄

新会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节点,随着港珠澳大桥、深湛铁路通车在即,新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前景更加光明。乘着发展的东风,新会谋划着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发力招商,力促优质项目落户成为重中之重!

4月4日,新会区召开招商引资突破年动员大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突破年工作部署,研究下一阶段工作,动员全区各级、各部门单位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新会招商引资新局面。文彦、梁明建等区领导参加会议。

文彦:

力促招商引资取得“五个突破”

会上,新会区委书记文彦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分析新会招商引资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强调招商引资是新会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新会争当全市做大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主力军的关键支撑,是落实“三个千亿计划”、增强新会发展后劲的源头活水,是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文彦提出,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力促招商引资在招商体制、招商手段、载体平台、营商环境、项目引进和落地等方面取得“五个突破”。特别强调要构建一体化的大招商格局,打造专业化、高素质招商队伍,健全实绩导向的招商机制;要围绕产业精准招商、围绕定位主动招商、拓展渠道合作招商;要加快建设优质园区平台、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加快完善宣传推介平台;要落实招商政策、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对于项目引进要招培结合,狠抓落地,强化资源保障。

两手抓:

攻坚园区建设,落实“黄金十条”

新会如何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眼下最主要的工作有哪些?

一方面,新会正开展“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推动园区开发全面提速,打造招商引资新载体,争取实现“一年启动、三年成型、五年突破”。

会上,区委常委陆锦健重点介绍了新会“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建设情况,推介新会区招商载体,新会区将打造“344”产业体系,突出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三园区”建设可谓全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深江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3万亩,是江门市(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的核心区;珠西新材料聚集区规划总面积9200多亩,重点发展特种精细化工材料和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总面积约2.5万亩,以“一区三园、一园多点”模式规划建设,包括环保产业园、澳葡青年创业园和银湖湾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园。

大鳌镇中集的订单已经排到2018年的10月,厂区正发力生产。杨兴乐 摄

另一方面,创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落实“黄金十条”等优惠政策,完善“承诺制”“联审制”“代办制”和园区绿色审批通道,打造最优最佳最实惠的投资洼地。

2018年春节前新会区启动“黄金十条”自动兑付,新会区森木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杨兴乐 摄

会上,副区长谢清通报了“新会黄金十条”落实情况以及取得的实效。谢清说,“新会黄金十条”实施以来,掀起了新会区招商引资、企业升级发展的热潮,“新会黄金十条”创新实施自动兑付和申报兑付并行,强调政府主动服务,具有含金量十足、社会关注度高、政策覆盖面广等优势。会议倡导全社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积极学习“新会黄金十条”,主动宣传利好政策,点燃发展热度。

据悉,2017年出台的“黄金十条”是新会乃至全市近年来奖励力度最大的政策,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将使新会今后几年发展局面大改观。下一步,新会将做细做实对企政策宣传,将工作方式由审批把关转为主动服务,加快推进奖励自动兑付,真正发挥政策带动作用。

思考题:

力促三产挖潜增效

“单从工业园区的建设来比对,新会区其实还领先于蓬江区,但是为何GDP会被蓬江区超越呢?” “主要原因在于新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三产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会上,区委书记文彦通过对比分析引出话题,“新会区第三产业的滞后,导致很多市民选择到蓬江区消费”,“蓬江区三产比重远远高于我们,这就是蓬江GDP超过新会的最核心原因。”

伴随着各方面建设的加快,新会对于三产发展的忧虑进一步笼罩在区领导们的心头。比如,江门大道建成后,便利的交通成为“双刃剑”,新会的消费流失到其他地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贡献度又将降低。

应对市民消费的流失,新会的举措是着力打造高品质核心商圈。通过优化旧城区商圈,挖掘提升步行街和知政路特色文化资源,结合周边商业开发,形成既展示传统风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特色商业街区。“要打造枢纽新城现代化都市商圈,加快万达广场、富力城央综合体建设,力促珠西金融中心尽快动工,全力构建以启超大道为中轴的中央商务区。”在近来新会区的多次重要会议上,商圈的打造都被反复提到。

另一方面,新会的镇级商业同样活跃度不足。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圭峰会城占了超过9成,可见各镇占比极低。“镇里的企业有那么多工人,能不能想办法让他们把消费留在本镇,镇里面有没有这样的承载能力,有没有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场所?”工人在镇里赚到的工资不在本地消费,第三产业怎么上得去?在通往大泽园区参加签约仪式的路上,记者就听到这样的担忧:“园区建成后,离鹤山共和镇更近,那里的城镇化程度更高,到时许多消费都流失到隔壁市去了。”

新会区三产比重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短板十分突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潜力也非常巨大。文彦在会上表示,新会必须加大三产挖潜力度。

三产挖潜,乡镇也是一大战场,新会正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大湾区知名乡村旅游“微度假”目的地,现在各镇(街)乡村游活动百花齐放,发展势头喜人。

各镇(街)乡村游活动百花齐放,发展势头喜人。三江玉米节就是其中之一。杨兴乐 摄

过去这两年,新会各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项目加快落户,特色节庆活动全面开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全区层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未能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各镇(街)乡村游活动百花齐放,发展势头喜人。新会古井镇霞路举行的烧鹅文化节就是有益探索。 杨兴乐 摄

这方面,区政府要求旅游局要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季节属性统筹整合,相邻的镇可以联合策划,串联成线,带动住宿、餐饮、购物、乡村体验等旅游业态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打造有新会特色的四季节庆活动品牌——做到“月月有节庆、季季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到新会观光、购物,留住过夜游客,不断扩大新会乡村节庆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2017年新会全域旅游推介活动在全国文明村——崖门镇南合村启动,各地名贵摩托车齐聚新会的乡村巡游。杨兴乐 摄

【记者】杨兴乐

【通讯员】肖浩

扫码进群,与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面对面沟通,第一时间了解江门权威资讯!

编辑 黄绍侦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