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警队自成立以来,一代代民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生忘死、顽强拼搏,先后有70名民警因公牺牲,5000多名民警因公负伤,用汗水和鲜血捍卫了深圳的平安稳定,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光阴流逝,英雄的身影却永驻我们心头,当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追忆往昔,就会发现,这些公安英烈的身上有着共同的标签:忠诚、干净、担当。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却又勇于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
今天,我们向公安英烈们致敬,他们的精神永恒、浩气长存,也让我们一起追忆其中7位战友。
清名长映清水河
——追忆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清水河派出所民警施应章
施应章(1964-2011),男,汉族,广东陆丰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7年1月参加工作,生前任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清水河派出所三级警员,二级警督警衔。
2010年1月3日下午1时许,施应章坚守岗位连续奋战10天没休息,回家不久后便失去了知觉,经医生抢救无效猝然长逝,年仅46岁。经法医鉴定,他系劳累过度而不幸猝死。闻讯赶来的清水河社区群众说,他们记得好民警施应章身穿警服佩戴“八大件”在路上执行巡逻的英姿。
施应章猝然离去后,同事们才发现了他隐藏20余年的“秘密”:这个外表坚强隐忍的男人,承受着外人难以想像的经济压力。
原来,施应章兄弟姐妹4人,他是家中长子。上有七旬老母需要奉养,下有个无固定工作的弟弟需要负担,为了方便照顾弟妹,施应章甚至将他们接到深圳家中,长年一同生活。只是这个秘密同事都不知道。直到他去世,同事赶往其家探望才意外“揭密”。
生活艰辛的施应章在同事们心中总是大方的。巡防员们遇到困难,找“施大”是他们的首选。2008年下半年,获悉桂园派出所一名巡防队员上班途中不幸遭遇事故,施应章毫不犹豫掏了1000元钱。汶川地震、救灾扶贫,施应章总是主动捐款,每次出手都是上千元,而对于家中一些开支,他却总是一再嘱咐家人要节约再节约。
魂系平龙 罡星永曜
——追记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平湖派出所副所长李罡
李罡(1971-2011),男,汉族,重庆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同年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龙岗分局平湖派出所副所长,二级警督警衔。
从警17年,李罡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尤其是担任平湖派出所副所长后,在李罡的积极努力下,辖区命案全部告破,各项刑侦业务均取得骄人成绩。
他一直奋战在最繁忙的基层一线派出所,先后获深圳市公安局嘉奖15次并被评为市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了三等功;他长期以单位办公室的沙发为家,有事总是冲在最前面;他是同事下属口中“罡罡的”好战友,却在升职的那天倒在了第一线……
在李罡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破旧的沙发,这就是李罡长期睡的“床”。“我们就像两兄弟,很大部分场合我们都一起工作。”同为平湖派出所副所长的刘奇东说,“每当我说顶不住的时候,他都说他来,一干就是通宵达旦。他办公室放了一个枕头,把枕头往沙发一丢就睡。”
2011年2月16日,李罡通过了科级警官竞争上岗考试,上级宣布他将赴巡警大队担任正科级职务。不料,当天平湖发生了一起群体堵塞道路交通的紧急事件。李罡闻讯后主动要求去处理,因道路堵塞只得跑步赶到事发地,立即投入工作。下午2时20分,他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工作现场,经平湖医院抢救无效殉职。
抢救现场,李罡的妻子说:他几天没回家了,太累了。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不惑之年 与世长眠
——追记深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东周派出所民警袁庆国
袁庆国(1973-2012),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老河口人,1990年至1993年在广东省武警四支队服役,1993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光明分局东周派出所三级警员,三级警督警衔。
13年的从警生涯中,袁庆国曾被评为“公明街道2008年度最满意人民警察”,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先进个人、集体嘉奖多次。“他有很多别称,‘拼命三郎’‘老黄牛’‘追逃专家’‘热心肠’等,但熟悉他的人都尊称他‘老袁’或‘袁哥’。”东周派出所民警王颖曾与袁庆国同住一个宿舍,且一住就是5年,吃、住、办案都在一起。王颖回忆起舍友,感慨地说:“刑侦工作压力大,作息又没有规律,加上长期超负荷工作,老袁身心疲惫,体力严重透支,常常喊头晕。”袁庆国一直都以派出所为家,刚刚装修完新房子还没来得及搬进去住;他还打算春节后为去世三年的父亲立碑,以弥补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侦办案件上,每天奋战到凌晨3、4点,隔天又精神饱满地和同事一起战斗。
2012年2月8日,忙完一宗电力盗窃案的手头工作后,袁庆国拖着疲惫的身躯睡下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来,与世长眠。
那个像老黄牛一样的人,走了
——追记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翠竹派出所民警黄荣
黄荣(1971-2012),男,广东廉江人,中共党员,1994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罗湖分局翠竹派出所三级警员,三级警督警衔。
2012年12月17日上午8时许,案件侦查队值班组组长黄荣在食堂里刚吃完早餐。在刚过去的24小时里,他处理了10宗案件,几乎一刻也没有休息。8时37分,他到四楼值班备勤室整理值班的工作材料,准备参加所里9时的交接班会议,突然头冒冷汗并抽搐起来,同事发现后立即拨打120,并对他进行人工呼吸抢救。9时10分,黄荣一声招呼不打,永远离开了我们,生命定格在42岁。
“我这儿很忙,你先挂电话吧!”这是妻子莫爱萍听到丈夫黄荣说的最后一句话。12月16日晚11时许,知道丈夫还在忙碌的莫爱萍打了个电话。但谁也没想到,最后的这几句话居然成了黄荣的遗言。 在莫爱萍的印象中,丈夫就是一个字:忙。经常出差,十天半月不回家几乎是家常便饭。
黄荣最好的朋友说:“他是一位非常好的民警,却不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他的笑容就像春日的阳光
——追忆深圳市第一看守所警长佟金山
佟金山(1961-2015),男,辽宁省鞍山市人,中共党员, 198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预审监管支队第一看守所三级警长,一级警督警衔。
2015年4月2日,佟金山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值班工作。6时多,他到达食堂,检查食品安全,查看早餐准备情况,分派当日的工作任务。随后,他到所里参加早交接班,并到各岗位检查人员到位情况,叮嘱民警要提高警惕、规范操作、确保安全。
上午,他参加了工作分析会,详细汇报了监区门锁、食堂、所办公楼检查情况和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会后,他来到监区武警执勤处查看,会同武警确定执勤设施改造方案。一上午,他忙得连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
下午,他开车运回了一批桶装纯净水补充库存,又马不停蹄地到巡控值班室了解当日的提讯、会见情况,到监室了解在押人员一日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日常调味品不够用的问题。然后,他又到二楼巡道巡查了一圈。突然,他感到身体不适,便回到备勤室,想着躺一躺也许就能挺过去了。佟金山在备勤室躺下休息,然而身体症状却未能缓解甚至还逐渐加重。尽管监管医院的医生和120救护人员先后赶来紧急救治,但最终还是回天乏术。
他就这样走了,走得那么突然,来不及与亲人见上最后一面。
春节值完班 刚到家就病倒昏迷
——追记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宝山派出所民警龙忠武
龙忠武(1970-2016),男,汉族,湖南省湘潭市人,中共党员,1990年3月入伍,2009年3月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为坪山分局宝山派出所三级警员,二级警督警衔。
2016年2月10日,龙忠武根据春节期间工作安排,负责派出所值班室值班指挥调度工作,后主动协助其他同事加班工作,直至11日18时才下班。在回家途中,龙忠武感觉身体不适,到家后突然晕倒,随即被送往医院抢救,经确诊为脑溢血。经过前后3次手术救治,龙忠武始终处于昏迷状态,最终于5月16日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龙忠武平时的身体状况就不是很好,10多年来一直有高血压,平时也经常服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所领导安排他在执法办案区相对较轻松的岗位上工作。但龙忠武总会主动请战,把繁杂的事务留给自己。不管风吹日晒雨淋,龙忠武都会跟大家一样坚持到最后,从不提前离岗。
龙忠武的女儿说:“有时,我也想和同学们一样,向父亲诉说学习的压力,适当释放一下压力。可是看到父亲那么忙,一个星期也见不到几面,就忍住了。”
倒在执勤岗位上,来不及向妻子告别
——追忆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反恐大队民警彭龙军
彭龙军(1973-2018),男,湖南省邵阳市人。2015年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福田分局反恐大队二级警员,三级警督警衔。
2018年2月2日中午,彭龙军正在岗位上执行任务时,突发脑干出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5岁。谁也没想到,这个喜欢跑步、健身,内敛敬业的人,会如此意外匆匆地离开他的家人、战友、同事。
彭龙军从部队转业后,于2015年参加公安工作,岗位的转换,并未让彭龙军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入警以来,他继承了部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在个人内务、上路执勤和遵守纪律上都始终如一,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然而,按部就班的一切就在那个冬日的上午戛然而止。
按照计划,彭龙军一早要执行任务,随后再到福田口岸值守巡逻。一大早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离开房间时将门轻轻带上的声音。如果一切正常,彭龙军应该会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下午打个电话问问孩子写作业了没,让孩子将不懂的内容先标识下来,等爸爸回家后一起学习。
可这个早上,情况却没有如往常一样,正在执勤的彭龙军有些头痛,他先向同事借了清凉油,随后继续投入工作之中。可不舒服的症状越来越重,一开始是头晕恶心,到了后来甚至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随行的同事立即叫了120将他送往医院急救。然而,当妻子赶到医院时,彭龙军已陷入昏迷,最终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
“一身正气惩邪恶,铁血丹心铸警魂。反恐身影留街巷,慷慨青春付鹏城。”这就是彭龙军生前的真实写照。
离春节只剩十几天,彭龙军再也没法回老家陪伴年届七十的老母亲,没法陪伴妻子与孩子完完整整地吃一顿年夜饭。他在单位办公系统里的信息,也永远留在了去世当天的那个上午。
【记者】李荣华
【通讯员】林钊;宋卓远;恽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