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广东三大民系怎么过清明节?这一天可以“快乐”吗?

粤有料
+ 订阅

文|有料哥

明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正在刷屏的你,是不是已经在回乡祭扫的路上呢?在广东,由于墓园多建在山上,清明祭扫又有“拜山” 之称。

通过扫墓祭祖,在感念先人的恩惠同时,又深感后代繁衍兴旺。祖先墓地不仅是生命之根,同时也是情感之结。

而在广东由于民系众多,不同地区过清明节的传统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有料哥就想和大家聊聊,广东最主要的三大民系(潮汕、客家、广府)有哪些有趣的清明节习俗。

◎潮汕人:

压纸、插柳、食薄饼

在潮汕地区,人们把清明扫墓称为“压纸”。子孙到墓前,要先将墓前、坟上及周边杂草铲除,然后用小石头或小土块将“纸鏹”(即成串的纸钱)压于碑顶及坟身上。相传 “压纸”的行为,表示该墓有后代祭祀,并非 “孤坟”。

清明既是祭拜祖先的节日,也是万物生长复苏的时节。清明时节,柳芽抽新,因而潮汕也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古谚有云:“杨柳青,而蒙蒙;杨柳千,晴了天”、“插柳挂青,福降农家”和“檐前插柳青,农夫望庄稼”。清明插柳,其寓意是祝福康宁益寿、五谷丰登之情怀。

对于喜好美食的潮汕人来说,清明节在 “吃”上也非常考究。祭祖时用马鲛鱼象征鱼米丰盛,生活富足;蒸粿品以示慎终追远,不忘先人辛劳。此外,也不得不提潮汕人清明食糖葱薄饼的习俗。

相传清康熙十四年(1675),郑成功之子郑经率兵围攻闽南的漳州城,清军守将黄芳度出兵顽抗,围城数月,城里居民饿死无数,尸横街巷,存活者便用草席裹尸掩埋。漳州百姓为悼念死难亲友,特做薄饼状如草席裹尸,以此祭祀亡灵,此俗世代相传成风。

潮汕的糖葱薄饼,入口酥脆而香甜,清明假期如果有机会到潮汕,请不要错过这道美食。

糖葱薄饼

客家人:

清明不祭扫,清明粄可辟邪祛病

清明一定要祭祖吗?客家人们可能会给你否定的回答。

客家人的习俗里,清明是不祭祖、扫墓的。在梅州,客家人将扫墓祭祖称为“挂纸”,而“挂纸”的日子一般是在过完春节至清明节前夕,或者中秋节前后。

扫墓的时候,客家人会带上“三牲”鸡、猪和鱼、水果、茶、酒、香烛等祭品到祖先坟前,祭拜先人,并在坟头挂起沾着鸡血的草纸、在坟场周围压放草纸表示悼念。所以客家人的祭祖被称为“春秋两祭”,而非“清明祭”。

“清明不祭扫”这种特有的祭拜习俗,和客家人传统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形态有关。清明节处于三荒四月时候,贫穷的客家人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于办齐,更不要说其他祭品的操办。此外,清明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家家户户忙于插秧,一旦季节错过,收成就有问题。

除了不祭扫之外,客家人在清明节也有自己特有的习俗,吃清明粄就是其一。每年清明节前夕,客家妇女就会到山上采摘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苎叶、艾叶、鸡屎藤等植物,回来晾晒干之后,捣碎,拌在糯米粉或粘米粉中,加上糖,捏成一个个小巧的糍粑放进锅里蒸熟,就成了清香可口客家美食——清明粄。

相传清明粄具有辟邪的功效,而制作清明粄的原材料苎叶、艾叶、鸡屎藤等都是草药,粤东地区湿气较重,吃清明粄可以起到除湿和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广府人:

祭祖流行“四大件”,拜祭甘蔗要啃完

在广府地区,人们将清明祭祖称为“行清”。“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抔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对于广府人来说,清明“行清”的意义不仅仅是祭奠先人,也象征着家族的和睦和团结。

如果问一名老广今年清明祭祖的祭品有哪些,他多半会给你列举出以下这“四大件”来:烧金猪、甘蔗苹果等生果、纸钱元宝、发糕面点。

准备祭品可是一项大的工程,往往需要整个家族群策群力:烧猪由族中几位壮男丁扛上去摆到祖宗的坟前,族中巧手媳妇要负责蒸面点,这家负责采购爆竹元宝,那家负责采购清明甘蔗……而祭拜用的烧猪分成各家一大块,猪头猪肉都会搭配均匀,不论贫富,一家一份,永不落空,在广东话里,这被称为“太公分猪肉”。

此外,广府人清明祭拜还有个有趣的习俗,祭拜用的甘蔗一定要啃完。在祭拜时,长辈们都会教育家里的小孩,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冷知识考究:

清明究竟能不能“快乐”?

三天小假期降临,不少人的心情肯定跟有料哥一样雀跃,忍不住在办公室大喊:“清明节快乐”!不过话一出口,总感觉有点异样。在这个纪念先人的肃穆节日里,我们究竟能不能愉快地祝福“清明节快乐”呢?有料哥对此也进行了一番考究。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清明是可以说“清明节快乐”的,这样的说法其实已延续很长时间;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两年才冒出的说法。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

之所以可以说“清明节快乐”,是缘于该节日的主题内容及历史传统。因为清明节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日,其主题内容十分丰富,它既将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糅合在一起,又贴合春天正处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节气特征。

“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高巍指出,清明节并不是悲伤的节日,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慰藉。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态度。

有对逝者的哀思,也有对春光的向往。清明就是这样一个哀与乐并行的传统节日,这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展现着在传统节日不断融入现代生活中,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变化。

而这其实也是一种提醒:享受美好春光,美好生活,因想到逝者,而不至浮躁放浪;在寄托哀思中,又因春光可贵,亦不至于太过沉重,更好前行。所以,好好享受清明假期吧!

【策划】杨秀智

【撰文】吴扬 洋晓

【实习生】汤岱惟

【校对】符如瑜


编辑 佘余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