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悄然而至。《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这期间,气温升高,雨量渐增,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同时也是各地扫墓祭祖,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
然而,在梅州客家地区,却曾经“只闻清明粄飘香,鲜见行人扫墓忙”,时间推移,民俗变迁,如今也有不少人在清明祭拜祖先,但多数不如春、秋祭时隆重。
对于现代人来说,如今清明节的意义远超过了祭祀扫墓,它是一个风清景明的节气,还是一个有假期的节日,正因为时代赋予了清明更多内涵,客家人过清明的方式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踏青、拜谒名人墓地、缅怀先烈、做好日常巡护工作等等。
沿袭传统
客家人祭扫分为春祭和秋祭
在过去,清明节对于梅州地区的客家人来说并不是祭祀、扫墓的日子。
“过去,主流上客家人不在清明节祭祀扫墓。”梅县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朱迪光说:“一般来说,客家人祭祖扫墓分为春祭和秋祭,即在正月元宵节过后和中秋节前后这两个时间节点,讲究的人家春秋两季都会祭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呢?朱迪光解释道,祭祖扫墓时需要提供贡品,清明节期间正处于三荒四月,贫穷人家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于办齐,更不要说其他祭品的操办了。此外,清明正值春耕季节,家家户户忙于插秧,时间上也不允许。春祭的时间点选为正月元宵节过后,客家人会将过年期间置办的年货留存一部分用于祭祀;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农闲季节,客家人选在此时将一年的收成供奉于祖先灵前,祈求年年都有好收成。
“以前的梅州人在清明节时就简单弄顿吃的,比如炒面、清明粄等等,只有文人墨客才会去踏青。”朱迪光说。
但风俗也有例外,在咸丰《兴宁县志•风俗》就有记载:“清明上冢培土,剪荆棘。”
如今随着时间的变迁,亦有不少客家人选在清明祭祀扫墓。
“现在清明有假期,交通也方便,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允许了,加上受人口流动、文化交流的影响,所以也有人在清明扫墓。”朱迪光观察到近些年关于祭祖的风俗在慢慢改变,不仅清明扫墓的人变多了,春秋祭的时间也在调整:“不少人赶着上班,年初三、初四就去‘挂纸’了。我们家祭祖的时间也由哥哥回家的时间定,不局限在元宵或中秋。”
在客家地区,人们把扫墓称作“挂纸”。扫墓前,客家人会对先祖墓地周围加以清理,妇女们用镰刀割去坟墓周围的杂草。在扫墓当天,一大家族的人带着祭品,三牲(鸡猪鱼)、水果、糖、饼干、茶、酒,还有各种粄来到先祖墓前,开始祭拜。拜祭过程是:先把涂抹有雄鸡公血的草纸(又叫纸宝、墓头纸)挂在坟头上,再按一定数量与距离将草纸放在坟墓周围,围成一个半圆,类似于地界的作用。然后是上香,先拜祭祖宗,再拜祭墓侧的“后土”,此俗又有“先正穴再后土”一说。拜祭完毕后,焚烧纸宝、纸钱、纸衣等。接着燃放鞭炮,最后是辞坟。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房学嘉编著的《客家风俗》中这样描绘,旧俗是年轻后生都要去地坟“唱也”,有钱者或年长者坐轿去,年轻后生也有骑马去的,尤其是有功名以及做过官的就请人背着或打着凉伞去,以此来光宗耀祖。仪式结束后颁胙肉。张祖基曰:“祭开就在地坟附近,结起灶头,煮倒昼来吃,多倒(乡音)有猪肉就照人丁房份来分开佢,这就喊作颁胙肉。”
不负春光
踏青郊游成“清明新时尚”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外出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加上三天小长假的推动,踏青郊游渐成了清明新时尚。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扫墓一般都要到偏远的郊外去,因此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在追思先人的同时一并感受明媚的春光、怒放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因此,清明节又名踏青节。
清明节前后的梅州,像是打翻了调色盘,木棉花红了一路,柚花黄了一簇,油菜花绿了一片,整个大地都充满着蓬勃生机,因此这时节,不少市民们趁着假期一家人集体踏青出游,郊外寻春去。梅州市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清明假期所在的4月旅游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6.4%,与3月环比增长32.1%。
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的泮坑旅游风景区,两山相峙、层峦高耸、林木蓊郁,山花烂漫,一片万物复苏之景。临近清明的周末,记者在泮坑旅游风景区看到不少市民携妻带子、老少同游,一家人其乐融融慢悠悠行走在景区,背景音则是不远处结伴出行的年轻人的欢声笑语。
“快到清明节,天气渐渐回暖,就带着家人出来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市民黄先生说,每到三四月份的周末,都会带着一家人来泮坑景区踏青、爬山。
要说踏青好去处,剑英公园也是一处。“老人可以来这散散步,小孩又可以到科技馆增长见识,是个不错出游地点。”市民何女士说话时脸带笑意,她说,每年清明假期,不少外地亲戚朋友会回来梅城,剑英公园是她强力推荐的踏青之地。剑英公园内设有青少年科技馆和城市展览馆,不仅方便小朋友进行科普互动,还能让外地游客在踏青期间,了解梅州的城市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公园、景区之外,名人墓地、烈士陵园也是春游的一大选择。
巡视果林、打扫墓地……清明临近,68岁戴伟能的日子没什么大变化,依然在坚持着28年来的“固定动作”,唯一不同的是,前来拜谒“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墓地的人较往常增多了,他的工作量也加大了些。
受翁万达后代嘱托,戴伟能自40岁开始照看翁万达墓地,至今已经28个年头,但说起这件事来,戴伟能却觉得没什么好讲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捎带手的事”。
翁万达是潮州府揭阳人,明朝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先南征平安南王莫登庸叛乱,后期统理北方边防要务,抗击蒙古族俺答汗数十万骑兵的侵扰,统边五六年间,胜仗无数。后三罢三起,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逝于回乡途中,于福建上杭背疽发作而逝世,葬于大埔三河镇。
翁万达后代如今都不在梅州城内,所以拜托本地人戴伟能照管墓地。自接受了这一请求后,戴伟能一直在做着打扫墓地、清除垃圾、修整草坪和树木的活,而且分文报酬未取。在问到“接班人”时,戴伟能并未多想:“身体好就多干两年吧。”
因多数客家人清明不扫墓的习俗,戴伟能表示这个清明并不会做特别的安排,做好分内的清扫工作就行,翁家后人一般也不会在此时祭祀。“翁家后人都是冬至后一天来祭拜,现在倒是游客来得多,一些年轻人还会带花来。”戴伟能说。
拜谒名人墓外,各地烈士陵园的访客也在增多。除游客自发前往祭拜外,梅州各机关单位、厂矿、学校也常选择在清明节前后组织人们到烈士墓前祭悼,以怀念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随时待命
护林员上岗防山火
清明节祭祀,虽说风尚转变,但烧纸钱、燃香烛、放爆竹等传统祭祀方式在乡村仍有土壤。然而,由于部分人不注意防范,这些传统祭祀方式已演变成森林火灾的大隐患,清明时节也成为梅州森林火灾高发期。
临近清明节,对于丰顺县汤坑镇护林员第一队队长徐名增来说,就是与火抗争的严峻时期,容不得丝毫松懈。在丰顺公园的护林防火瞭望塔,徐名增正神情严肃地用手机向他的伙伴了解现场起火情况,不时凝望向位于瞭望塔东北方向4公里外的一个冒起浓烟的起火点。之前已有两名护林员带好鼓风机、扑火把等灭火设备前往起火点灭火。
汤坑镇总共有20多万亩的山林面积,在辖区范围内,共有4个大队近40名护林员。徐名增等8名护林员主要负责丰顺公园护林防火瞭望塔周围的5万多亩林地。“这是今天下午发现的第二处起火的地方,每年9月份到次年4月底是特别防火期,这段时间需格外注意。”徐名增说,尽管天气炎热,护林员仍需穿着厚实的消防服,随时应对突发的火情。
每天上午9时到下午6时,徐名增等护林员需要时刻盯紧瞭望塔四周的林地,一有异常便马上出发灭火,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此前这里是护林员们临时搭建的铁棚,去年政府为其建造了护林防火瞭望塔,站在塔顶就能看到其辐射范围内的林地情况,方便了护林员的巡视工作。”徐名增说,山里基础设施差,冬季冻得人直哆嗦,有了瞭望塔后,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但还没有接自来水,平时巡视时得自己背水上来喝。
据徐名增介绍,护林员一队8名护林员平均年龄50多岁,年龄最大的60岁,做护林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平时做得最多的是灭火工作,因此每个护林员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伤。有些是因为山里植被厚,一不小心踩到隐藏在植被下的深沟,腰部和脚部受伤,有些则是被锋利的树枝树干划伤,还有的因为山势崎岖陡峭,开摩托车不慎摔伤。
上个月25日,54岁的刘建辉在救火时,不慎踩到锋利的树枝,右脚脚掌被刺伤,但他仍坚持救火5个小时,直到最后脚实在疼得动不了时,才让伙伴帮忙抬他回去治疗。第二天包扎完伤口后又回来工作。今天脚伤还没好,他又骑着摩托车奔赴救火现场。
这般拼命地救火在队里已是常态,然而记者了解到,这份高风险的职业收入并不高。防火期每个月1800元的工资,对于维持家庭生活显得有些困难,好些人有了辞职的想法,但也有一些人仍在坚持。队中年龄最大的护林员徐向文告诉记者:“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片山也有了感情,只要自己身体还行,护林员就会一直做下去。”
今年清明节,徐名增、刘建辉、徐向文等人依然没能休息,与往年一样,他们需要紧紧盯着汤坑镇四周的进山口,防止有人带火种上山扫墓祭祖。工作虽累,平时他们聚在一块也常苦中作乐,徐名增等人都叫徐向文为“徐向火”,在他们看来,护林员也是最美的“逆行者”。
■相关
梅州清明出行交通指南
在2018年清明假期来临之际,梅州市公安局交警部门对梅州境内主要道路交通情况进行提前预判,公布了易拥堵路段、事故易发点。
据预判,梅州清明高速公路出行高峰将会出现在4月4日17时至5日15时,返程高峰将出现在7日15时至23时,节日期间车流也将持续处于高位,期间每天早上10至12时及下午16至18时车流集中。
梅州城区
仙鹤山庄公墓:位于206国道梅江区三角镇湾下路段,该路段是梅州城区江南片区交通最为集中的一个出入口之一,每年清明节期间都有数万辆车途经该路段进行扫墓、拜祭活动,道路交通压力较大。
百岁山报恩福地公墓:位于百岁山风景区内,途经道路比较狭窄,特别是每天下午时段登山锻炼人群和车辆较多。
梅县区程江镇永乐仙庄、南口镇南榕仙庄:清明期间将迎来扫墓、拜祭人流、车流高峰,提醒过往车辆文明礼让、降低速度、依次通行、并按规定有序停放车辆。
施工路段:(市)交通局往三角地圆盘的华南大道(剑英公园门口正门段)、三角地往火车站红绿灯的中环路,目前道路正在围蔽施工,提醒过往车辆按照道路交通标志提示和信息预告行驶,有序通行。
兴宁市
S339线兴宁市大坪至河源市龙川县大约6公里左右的路段正在进行道路升级改造中。
兴宁市大型公墓有4个:分别为刁坊贵丰村生态公墓、刁坊打石坑生态公墓、205国道旁新陂镇先声村的金凤山庄(上述三个生态公墓各有停车位约50个左右)及合水镇合水革命烈士纪念碑。届时将迎来车流量和人流量的高峰。
平远县
“南山园”“大外环”公路,清明节期间车辆增多,前往祭扫的车辆需减速慢行。
前往“五指石”景区游客清明节假期尽量错开车流高峰时段出行,358国道施工未完善(仁居——差干)。上举“相思谷”景区车辆需往S332线,该路段弯多路窄、坡陡、临崖临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广大驾驶员途经该路段时提高警惕,减速慢行。
蕉岭县
溪峰西路、新东路、南门路、环东路等多处正在进行市政施工,容易拥堵。205国道部分施工路段标志标线、路灯等未完善。如遇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由江西、福建进入广东的车辆,可绕道206国道由平远县通过。
从外地返回的车辆,如遇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建议广州、深圳等由南而返的车辆,可以从天汕高速路文福樟坑出口下高速,直接沿205国道或绕东堤路至蕉城;亦可从天汕高速路油坑出口下高速,绕东堤路至蕉城。
大埔县
清明期间易拥堵路段:人民医院与大兴路交叉路段、东风市场路段、城东路全段、城东路与黎加坪大桥交叉路段、西环路教育局路段。
道路施工出行提示:省道S221线宝安大桥于3月26日至8月30日实行全封闭施工,禁止一切车辆、行人通行。
县城街道、环城大道部分路段供水工程和道路升级改造中,改造期间部分路段实行半封闭施工,请广大交通参与者按施工警示标志绕行。
五华县
县城奥园红绿灯转入公园路五十米处正在维修改造,车辆经过须注意减速慢行。水寨大桥河东片桥头十字路口、水寨大桥旱桥下、嘉乐花园路口、东方街与华兴北路交汇处,车流量大,易发生拥堵。
省道120线安流至华阳段正在升级改造,路面坑洼不平,注意安全出行。
丰顺县
汤坑镇苏山村公墓,易出现祭祀车辆、人群暴增的现象,存在堵塞隐患,请市民朋友遵守交通法规或尽量选择环保、节能的方式进入墓园扫墓。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记者】蓝单 汪思婷 马吉池
【摄影记者】何森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