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名单公布,龙华这个馆入选!

深圳龙华发布
+ 订阅

近日

省委宣传部公布了一项名单

首批54处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

重点建设示范点名单

其中

咱们龙华区的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成功入选!

据了解,评选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我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最终确定54处红色革命遗址为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成功入选。

还不太了解这个纪念馆

和它背后的故事?

让发布君向你娓娓道来

那段曾经惊心动魄的曾经……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是龙华区一所公办纪念馆,主要是纪念以深圳白石龙村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事件。该馆位于民治街道白石龙老村1号,2003年筹建,200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全馆占地面积2860平方米,馆舍面积350平方米。馆内有当年作为营救“中转站”的天主教堂1座(原址)、草寮3座(复制)、“胜利大营救”雕塑1座,以及展览厅、大型浮雕背景墙、办公与接待室等一批建筑。

该馆是目前岭南地区收藏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及文物最多的、深圳市唯一的主题性纪念馆,展出相关照片100余幅、文物史料80多件。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始末

❂ 1941年:部署指挥大营救

日本占领香港,在香港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大批内地文化人士和知名民主人士处境十分危险。根据中央指示,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指示当时正在香港的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让他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些人解救出来。于是,廖承志立即成立营救文化名人领导小组,部署指挥大营救。

❂ 1942年1月9日晚:大营救行动

包括茅盾、邹韬奋、戈宝权、于伶在内的第一批文化界人士数十人,化装成难民从香港铜锣湾登上了一艘小艇。拂晓时分,日军哨兵换岗,小艇趁机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天亮之时,他们在九龙悄然上岸。在随后的几天里,滞留在香港的800多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就这样安全转移到九龙交通站。11日清晨,第一批数十人离开九龙,经荃湾、元朗,通过日军封锁线,13日顺利到达白石龙指挥部。

❂ 大营救:“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白石龙村,是这些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从香港脱险后在内地游击区停留的第一站。这些文化名人,有的在白石龙只待了十几天,有的待了一个多月。但是,惊心动魄的营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茅盾、戈宝权、柳亚子、乔冠华等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多次撰写文章和诗歌,回忆并纪念这次营救以及在深圳白石龙村的日子。

这次大营救,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没想到在深圳在龙华

还有这样一段激荡的风云历史

让人想去近距离瞻仰感受

当年的遗址遗迹

不过发布君要先提醒大家

目前

该馆正在进行升级改造

预计9月底以更好面貌回归

想去参观的朋友别扑空了哦~

详情戳↓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闭馆改造,

最新效果图曝光!

△▴

改造高清效果图

接下来,龙华区将根据建设要求,对该纪念馆进一步加强保护开发,将纪念馆建设成为展陈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的革命主题性博物馆和廉政教育基地。

同时,将不断加强史料挖掘和基础性研究工作,强化红色文化建设,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为龙华区市民提供参观学习的场所。

来源:龙华新闻记者 周德萌、文化龙华

通讯员:冯鹏 艾美美

制作:深圳龙华发布

统筹:金鹏 吴江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