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公费定向培养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提出从2018年开始,面向粤东西北地区71个县(市、区)定向培养本专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层次教师,毕业后到定向范围学校(含村小、教学点)任教不少于6年,以加快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乡村教师。目前《意见》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4月8日。
《意见》指出,开展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全省共有71个粤东西北县(市、区),其中清远市入围的县(市、区)如下:清新区、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阳山县。清远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该政策的实行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还将缓解清远部分地区农村学校学科结构不平衡问题。
培养范围▶▷
涵盖3个学历层次
《意见》提出,从今年开始开展省级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培养范围包括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全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以及高中的研究生学历层次教师,涵盖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研究生3个学历层次。
该计划培养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在生均拨款基础上,按照本专科学历层次每生每年2万元标准,硕士研究生学历层次每生每年3万元标准安排给各培养高校,专项用于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在培养院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装费、教材资料费及实习实践费和发放生活补助费等,其中生活补助费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此次公布的培养院校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肇庆学院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未来每年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对院校进行适当调整。
报考对象限内地户籍人员,需承诺在校学习不转学、不转专业,且保证毕业后服从计划来源地安排,到定向范围学校(含村小、教学点)任教不少于6年。在规定服务期内,鼓励定向师范生通过自学考试或函授、在职攻读研究生等形式提升学历,但不得以升学、调动为由不履行限期服务约定。
《意见》提出,由县(市、区)申报培养计划,省教育厅统筹确定年度公费定向培养专业、培养计划数和培养院校,并统筹编制各地各招生类型的年度计划。
《意见》指出,将加强培养质量管控,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在校期间若出现违反纪律、为取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等情形,可能面临取消培养资格,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教育培养经费等。毕业后未能履行协议规定的,按规定追缴退还所享受的教育培养经费,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其违约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予以公布。
强化基础▶▷
推动南北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为破解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省、市先后围绕推动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13年起实施的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至2018年乡村教师平均每人每月可拿到1000元生活补助。清远还对在农村从教满25年以上的教师发放终身岗位津贴。教师待遇提升,荣誉感增强,农村教师向县城流动明显减少,部分地方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回流”。
数据显示,目前清远全市大约有1.65万名乡村教师。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备简陋,许多教师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学校。部分农村学校还存在体育、音乐、美术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紧缺的状况。
清远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表示,通过定向培养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教师的专业对口性更强,专业素质也更高,尤其是培养的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还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清远农村学校学科结构不平衡问题。“《意见》将为清远未来的农村学校提供一批素质高、质量优的教师,在清远此前实行的一系列关于农村教育、教师发展等政策的基础上,推动南北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2017年4月,清远还出台了《清远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6—2020年)》,从健全机制逐年补充年轻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建立制度每个教学点不少于2名教师、制定政策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加强培训提高山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形成合力严禁抽调乡村教师到临时机构工作、落实待遇建立山区农村优秀教师激励机制等6方面入手,力争到2020年,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记者】魏金锋
【通讯员】王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