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就是我们俗称的抬杠。单独把他们的话拎出来看,没毛病,但放到当下的语境和场合里,你只能在内心翻白眼了。
文 | 思小妞 编辑 | 林欣煮
转载自公众号:职升叽
(ID:career_stories)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在朋友圈晒了一家潮汕餐馆,惊呼这里蟹黄粥特别好吃。大家纷纷在下面点赞,这时总有一个人会跳出来给你留言说:这家根本就不是正宗的潮汕菜好么,食材不够新鲜啊。我以前去过潮汕,那里的菜都是blablabla,她写了好几行评论。
或者是这样的场景:
婆婆:“我家宝贝孙子就是聪明,以后好好读书做大官、发大财。”
我:“看他以后喜欢干什么吧,只要遵纪守法,他喜欢干什么我们都支持。”
婆婆:“那哪儿行啊,以后他捡垃圾、掏大粪你们也支持?”
我:“……”
这些你说什么他们都要发表一下不同意见、并且一开口就能把你噎死的人被称为“杠精”,在网络上它的“官方”定义:一个网络流行语,对于对方说的话无法提出有力的反驳观点,故意挑衅式地说一些对方完全不可能/不会去完成的事,以耍无赖的方法,不与对方观点正面交锋,专门击溃对方后方以达成目的。
比如你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他说其实也有白乌鸦啊,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和日本,那种乌鸦就不是黑色的。比如你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他会说并不是啊,如果在北极圈以内且出现极昼,太阳是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极圈内的极昼时太阳是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其实,杠精就是俗称的抬杠,单独把他们的话拎出来看貌似没毛病,但放到当下的语境和场合里,你只能在内心翻白眼了。
为什么有人就是如此热衷抬杠呢?
“杠精”最贴切的英文翻译是Internet Troll,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系讲师杰西·福克斯(Jesse Fox)博士对这类人做了研究,分析出4点原因:
1. 网络的匿名环境让大家表达更肆无忌惮。
反正你也不知道我是谁,不是公众人物的我也不用对自己在网上说的话负责。
2. 寻求独特性。
“难道只有我一人觉得xxx”这个句式一出,立马和尔等一众人比出来高下,你们都说好,只有我认为xxxx,我多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呐。
3. 个人性格使然。
就像福克斯博士在文章里说的:“Some individuals are outspoken by nature. Others tend to think that they are morally superior to others. And some just enjoy making other people uncomfortable or angry.”有些人就是喜欢让人难堪、不舒服,也不知道是不是早年心理受过创伤。
4. “我们是朋友。”
以我们的关系,我这么讲你肯定不会/不能生气啊,而且我说的都是事实/实话啊。
无论什么原因,杠精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在抬杠、针对你、寻求存在感,他们只是“follow my heart”,你生气只能说明你不够严谨或者太小气。
不过咱们实事求是地说,虽说和杠精聊天容易脑充血,但他们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场合和领域,他们的存在不可或缺。
比如辩论赛,这简直就是杠精们的天堂啊!在这里你越能抬杠越牛;还有一些娱乐节目,抬杠纯粹是为了节目效果,杠的越狠观众越High。另外,一些职业也需要杠精精神加持。
想象一下在法院上辩护的律师,如果互相不纠错、不找茬儿、不抬杠,输的可不止是面子,很有可能是数额庞大的金钱、无辜的生命、真相和正义;还有科研工作者,越精尖的科学家们躯体里的杠能越强大。
我见识过一些教授在实验室和同僚们讨(抬)论(杠)的场景,这个时候“情商”、“先肯定再否定”、“把转折句式改为递进句式”这些职场和人际交往经典书籍里提过的“黄金定律”统统靠边站。迅速提出不同看法、找出对方的问题、diss它、解决它才是科研精神。不夸张的说,牛逼的科学家们大多数是杠精。在科研道路上,只有把容错率变成0%,才能让真相浮出水面。
不过,作为对真相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职场人,如果你的身边有这4类杠精同事,请迅速远离、珍爱生命。
- 总爱与所有人观点不同的同事。
工作中观点不同没问题,但最怕的就是这种杠精同事,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持不同看法,重点是,你问他的看法,他要么没有,要就是废话一堆:
“这款宣传海报的底色不错,很醒目。”
“我怎么觉得太乍眼了呢。”
“这个客户比较有难度,咱们开会分析一下这桩case怎么做吧。”
“有什么难的,我告诉你,这种人最好搞了,关键是你得摸透他的心思。”(这种废话还用你说!)
- 类型二:易怒或者总爱发牢骚的同事。
以前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同事,自己没拿到年终奖她怪老板抠门,却不去想想自己的KPI只完成了50%;签单没成功来她说遇到了一个很作的客户,完全忘记自己和对方谈了2小时都没提到产品;公司没有组织团建她说:“这是什么抠门公司”;公司组织团建去周边城市,她又说:“人家xx兄弟公司去的可是泰国的啊”。
和这种杠精同事走太近你会觉得生活怎么那么丑陋。
- 恶意挑刺儿的同事。
还有一些同事,不知道是不是天天生理不适(包括男同事),你和他说什么,他都是抬杠+怒怼。
他有求于你问你要资料,你发给他,他的反馈是:
“资料我发邮件给你了。”
“哪儿呢?呦,怪不得没收到,你这邮件主题写的太模糊了。”
穿着当季最红的新品精神抖擞来上班,不夸一句也就算了,却非得补一句说:“这件衣服其实挺挑气质的,你的肤色不适合大红。”
在这种同事眼里,貌似除了他自己以外,世上没有一件能入得了他法眼、让他顺心的事了。
- 总爱煞风景令人扫兴的同事。
这种同事喜欢“习惯性泼冷水”,自己不努力、不上进,还看不惯别人拼搏的样子。最容易出现在职场“老油条”和新人之间。
刚工作的新人有热情喜欢拼,老油条们会说:“那么拼干嘛,别被老板画的饼忽悠了。”你工作表现不错受到上司的表扬和奖励,老油条们会说:“你别傻了,演这种戏码咱们老板最擅长了。”
这类同事不用挑错和怒怼的方式跟你抬杠,他们的杠能是释放出无限负能量,让你心灰意冷。
对于上述杠精同事,如果你有一颗硕大无比的心胸固然好,但知道自己不能忍时也别委屈自己,该怼就怼,怼不过或懒得怼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来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