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仔曾从村里街坊的口中听说过自己村的故事。那各位街坊,你们村的故事、名人的风光伟绩,你们又是从何而知呢?
口碑相传?族谱记载?抑或是老人们口中的传奇故事呢?
文化历史的传承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今天,明仔就来带大家通过别样方式走进高明历史……
寻找高明的碑刻
高明区历史始于汉,几百年来一直有“文风甲郡”、“彦硕辈出” 的美誉,所出的名人伟事举不胜举。
在祠堂、在牌坊……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古时名人的题字和伟事。据明仔了解,古人们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庆典等,就会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流芳百世!在高明,各村都拥有大量的历代碑刻,这些都是高明文化的具体体现和鲜活代表。
碑刻
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化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但碑刻文化在文化大革命时段也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破坏。
更合镇高村中部的陈氏祠堂,始建于清代
高明的碑刻,除了在显见的祠堂、牌坊可见以外,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更多是散落在一些我们已经遗忘的角落。
而高明有一群人,为维护高明各村落碑刻文化,组成了“高明区历代碑刻研究整理小组”,摸清高明碑刻家底,传承和弘扬高明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合理保护和利用高明历代碑刻文化遗产资源。
碑
刻
他们是以高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大鼎为首的项目组,组员分别为:
李大鼎
邱志言
张顺龙
陆荫文
王庆红
8月的伊始,5位组员的肩上承载着拥护历史的责任,在烈日当空下,连续10天时间,有针对性地实地走访了50多个村镇,用了5天时间整理分析材料,从书法艺术和历史文化两个维度着眼,严格甄选了近200处碑刻遗存。
折断开裂的祖祠牌匾诉说着历史故事
杂草丛生的屋旁藏着一块险被遗忘的石碑
完整对联门额被铺设当做村道
找寻碑刻的道路是艰辛的,有时候它藏在茂密的树林中,有时候是脚下踩踏的石板转……盲目的寻找可能会徒劳无功。
于是,组员们提前了解高明各村各地的历史文化,在了解到的历史及名人伟事指引下、各村的前辈带路下,慢慢地把一件件“宝贝”发掘出来。
觅碑的10天,都充满了苦和累。从太阳升起一直到太阳下山;为找寻一块碑刻驱车十里;衣服被汗水反复沾湿……但当谈起寻觅到的碑刻,他们便如数家珍般,眼里透着星光,再含蓄的说一句 “这不算什么”。
高明的碑刻逐个数
碑刻们造型各异,有时候是矗立在祠堂前的“大笔”、有时候是村道上某条石板桥……
通过图片看到的碑刻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组员们把它们一一找出来用的可谓是火眼金睛!
对川村成化八年碑
明朝成化八年,即1472年。此碑是此次考察中所见最早有明确纪念的碑刻,以端石凿成。石碑顶部已残三分之一,藏匿在柴木推后,经观察剩余碑文清晰可见。此碑为时任肇庆知府黄瑜和高要知县孙珍为嘉奖对川村民义举而立。
氵畺川胄里
此碑存于阮埇村内,氵畺滘水是秀丽河的原名。胄,头盔的意思,引申为受到保护的帝王或贵族子孙。其意思为:生活在氵畺川河畔的子孙,有传言此为区大相所书,但未找到直接证据,存疑。
官山镇岗庙对联
此对联是道光年间镇岗庙的对联门额,镇岗庙三字石匾及对联内容保存完好,惟历经百年风雨,碑中小字模糊难辨。上下联首字与“镇冈”正合,是标准的嵌名联。此联是研究清代高明与鹤山历史地理关系的难得资料。
高明的碑刻多为两类
经统计,碑刻大致分为五大类:
一、新时期类碑刻;二、学宫书塾类碑刻;三、科举提名类碑刻;四、祠庙寺观类碑刻;五、杂项碑刻。
其中数量众多的是学宫书塾和科举提名两类,由此可见,在历史上,高明是非常重视文化和教育的。旧有“高明文风甲端郡”之说,看来此言不诬!
协亭书塾
位于伴月洲村一片老宅之中,房舍基本坍塌,大门石柱及刻有“协亭书塾”四字的石匾从同治年间开始至今屹立不倒,风神独在。
宗林书室
位于墨编村,虽已废弃,然建筑尚存,石匾完好。道光年间建筑的它唯四字之外被水泥涂抹覆盖。
旗杆夹石
陆炳然科举提名旗杆夹石,位于榴村懋荫祖祠台阶上。陆为同治四年进士,钦点礼部主事。
武举人碑
道光武举人碑位于版村麦氏大宗祠前坪,道光庚子(1840)年立。是此次考察中,发现的唯一一块武举人碑。
如何从碑刻研究历史
你们可能会问,“找出来的碑刻怎么研究它的历史啊?街坊怎样才能一睹它们的芳颜呢?”
今天,明仔就带大家去认识一项传统的国粹了!
它就是“拓印”!
图片源于网络
拓印
也称"拓石",也指现在的"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
“拓印”的做法
1、先用沾湿的宣纸铺于清洁后的碑石上
2、使用鬓刷将湿纸紧覆凹处
3、再用打刷有顺序的敲击使文字凹入均匀
4、将拓石均匀沾墨,轻轻铺打即可形成完整拓本
书法家协会李主席的拓印收藏
据李主席介绍,本次走访收集整理的碑刻资料,他们除了会对其文化底蕴进行研究外,还会通过“拓印”的方式把每块碑石的文字复制下来,把“拓片”装订成册,以供人们学习先人精湛书法及每块碑刻的历史文化。
那些优秀的高明历史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你是否有发现呢?
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单靠老一辈苦苦坚持,
我们作为年轻一辈更要关注和爱护!
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
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 | 云端创意数据运营中心
编辑 | 佛山新闻网陶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