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紧密型医联体服务4万患者,成效如何?未来怎样发展?带你解码清远医联体

南方日报

目前建成4个紧密型医联体,服务4万余名患者 

县域内住院率高达85%,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将利用“互联网+”打通四级医院,构建医共体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周海波在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上作主题发言,他建议要推广以市场为主体、政府购买服务为补充的“医联体”建设,提升欠发达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去年11月,清远市政府出台《清远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很显然,未来3年内,清远医联体将在全市范围内遍地开花结果。目前,清远医联体建设进展怎样?成效又是如何?未来将往何处发展?近日,记者采访清远市卫计局以及医院集团,解码清远医联体。

资源下沉

已建成4个紧密型医联体

谢女士家住连山小三江镇,这个小乡镇距离连山县城和肇庆怀集县都是一个小时车程,此前由于连山医疗水平落后,镇上群众基本都是去怀集看病。

2014年11月,清远市人民医院与连山县政府签订托管协议,清远市人民医院派出多名专家,正式全面托管连山县人民医院。

“我妈妈颈部有块瘤子,长了42年,原本打算去隔壁县做手术,听说连山来了专家,原本只是抱着试一下的态度,没想到竟然治好了。”谢女士言语中透露着欢喜,“家门口就能看病了,医保报销也更多了,省事省心,蛮好。”

“医联体建设的一个目标,就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题。”清远市卫计局副局长罗家泉介绍说,清远大力推进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的关于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其他形式等5种医联体组织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力保障贫困患者在县域、市域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在清远市所辖6个县域中,目前已建成4个富有成效的紧密型医联体。”罗家泉告诉记者,分别是清远市人民医院托管佛冈县人民医院集团和连山县人民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连南县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托管阳山县人民医院集团。

“清远主要是通过市县托管方式,全力推进市县医疗一体化。”罗家泉分析说,清远积极推进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以托管、技术帮扶等形式对口扶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

目前,清远市人民医院托管佛冈县人民医院和连山县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均参加医联体建设,帮扶英德、连州、阳山、佛冈等县(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在托管帮扶工作中,所有托管单位均派出医疗骨干常驻受托管单位,对医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

不仅如此,清远还通过广清帮扶,以补短板的方式全面提升县(市)级医院服务水平,借助广州帮扶力量,深化医院管理、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学科建设、创甲工程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人才、技术、科研等先进医疗卫生要素融入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据统计,目前,省及广州已有19家三级医院与清远18家县级以上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其中省第二人民医院与阳山县人民医院共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在“网络信息、医疗技术、辅助诊断、专业培训”等四个方面实行“一体化”建设,实现省县镇村四级联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连南县人民医院,陆续开展近40项新技术、新项目,微创手术发展迅速。通过推进托管帮扶、构建医联体等方式,三甲医院的优势资源真正下沉到县级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只花县级“二甲”医院的医疗费用,就能得到省、市“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治,切实减轻病人的照顾成本和经济负担。

患者回流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在业内看来,医联体是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的有效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基本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波介绍,以清远为例,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基础上,清远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积极按照“一县一策一院一策”医联体发展模式,探索建立出以市场为主体、政府购买服务为补充的医联体体系。

提起医联体的发展历程,周海波如数家珍。他介绍,医联体是促进分级诊疗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广东省开设医联体建设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最早历史应该追溯至2002年。当时,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清远市人民医院收购了当地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这家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又重新从清远市人民医院剥离出去,建设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2年,清远正式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当年9月,清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件,启动了清远地区医联体建设;2014年,清远市人民医院托管了连山县人民医院和佛冈县人民医院集团,而连南县人民医院就由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托管,阳山县人民医院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托管。

短短几年时间,医联体建设成效已现。作为医联体建设成效很重要的指标,清远县域内住院率逐步提高。数据显示,2017年,清远市县域内的住院率已达到近85%,比全省平均县域内的住院率高出5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在清远市人民医院托管的两家医联体医院中,连山县人民医院的住院率由托管前的65%,提升到去年的80.9%,佛冈县人民医院集团县域内的住院率从65%提高到78%。

连山人民医院执行院长向镜芬告诉记者,实现托管以后,连山县人民医院人均每千人的医院床位占有率、执业医师数目,以及住院护士数目,都已经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之前连山流传一个就医段子,有钱去广州,没钱去贺州,如今这种就医格局正在逐步转变,连山的患者从外地回流,愿意留在当地医院就医治病了。”

搭建医共体

不让基层医院掉队

近年来,清远市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医联体”27个,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和会诊平台,使患者在基层就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迄今已为4万余名患者提供了相关服务。

但在医联体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周海波看来,医联体缺乏长效利益共享机制,过多强调医院的扶贫责任难以保障效果,政府应该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来填补市场自发运作中存在的鸿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效用,引入相关合作,确保机制的可行性。同时,对于市场机制到不了的领域,需要政府介入承担责任,确保机制的持续性。

周海波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医联体内部共享机制,对人口少经济落后的城市,应因县施策、因院施策,建立以市场为主体、政府购买服务为补充的医联体,同时建立医联体考核机制。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基层卫生院,人才缺乏、基础薄弱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也是医联体建设亟需攻克的难点。

记者了解到,清远市人民医院与连山县目前正在探索出医联体建设新路子,计划建立连山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业内又称为“医共体”。

“这是托管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正式进入第二个阶段。”连山人民医院执行院长向镜芬分析说,医共体的搭建,将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同步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这也是清远市将三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到县级医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市—县、县—镇、镇—村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针对基层医院医疗水平较低的的现状,省二医阳山医院集团则借力“互联网+”,在建立省网络医院阳山分院的基础上,为各乡镇卫生院布局相应连接终端,布点各乡村卫生站网络医院。

通过该平台,可在省二医和基层卫生院(站)、村卫生室之间实现双向转诊、预约检查、检验信息报告和处方共享等,而基层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诊断中心,实现三方或多方会诊,将基层做的B超、X光、CT等检查数据上传到远程诊断中心,由省级专家进行诊断,再反馈到基层医生。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实施一体化管理,形成了省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互通有无和亲密合作的发展格局,把优势资源送到百姓身边,使基层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城市优质卫生资源。”省二医院长田军章表示,接下来将建设以省网络医院为龙头、阳山县人民医院为节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为远程医疗点的医疗服务网络,利用网络医院的信息化基础,建立集团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检测中心,为基层医院解决相关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能力,实现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记者】刘秋宜 

【通讯员】张丽 覃卫萱 统筹:魏金锋

编辑 李文晶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