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横石塘镇龙华村:美丽嬗变,“党建+”为精准扶贫插上翅膀

英德发布
+ 订阅

党建先行 基建切入

“落后村”正向“先进村”蜕变

进入3月末后,天气开始晴朗来,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随着这份晴朗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在竹桥村小组,第一期30套民宿房间已经开始动工建设;

在华屋村小组,新整合的100亩黑皮冬瓜基地已经开始育苗;

投资1209万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完成85%的工程。

这番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绍富在两年前都不敢想。那时的龙华村基础设施落后,泥砖房是许多村民的标配住房,农业产业薄弱,村集体收入少,村民脱贫意愿不强烈,被列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定贫困村。变化始于2016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定点帮扶。两年来,省委组织部以党建促脱贫为抓手,着力改善民生项目,激发村民内生发展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让这条原本落后的村逐渐发生蜕变。

扶贫首先要解决

村民迫切的民生问题

2017年6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铭到龙华村调研指导

谈起对龙华村的第一映象,省委组织部驻龙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定迎脑海里浮现的是: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薄弱。

我依旧记得我们是2016年5月4日正式进驻龙华村,没想到刚来的第一天晚上就停电了。

省委组织部驻龙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定迎接受媒体记者联合采访

罗定迎说,由于龙华村的电网是从邻镇拉过来,线路长且老化,同时经过的地方清障不及时,导致经常停电,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刚来的那个月停了10次,每次最少6小时。”罗定迎心里想,如果连村民的基本生活生产都保障不了,那谈什么脱贫?那时,他就向部领导提出建议,首先解决村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河沟原貌

围子村旧貌

河沟新貌

围子村旧貌

黄屋旧貌

黄屋新貌

随后,他与镇驻村领导、村支部书记一起找供电部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得到了英德供电局、英红供电所的大力支持,供电部门马上制定了改造方案并组织了130人对线路沿线进行集中清障。到2016年底,电网线路改造已基本完成,停电问题得以解决。

梅子寨旧貌

竹桥旧貌

梅子寨新貌

竹桥新貌

一个难题解决后,扶贫工作队又马不停蹄地为村民解决另外一块“心病”。龙华村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河道不通畅,长期以来,大部分村庄的农田饱受水淹侵害,是导致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扶贫工作队深入调查了解并与村“两委”研究后,及时向省委组织部请示汇报,省委组织部将解决村民这一“心病”作为扶贫工作的“一号工程”,积极争取协调省市县水利部门将解决水淹问题列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农田水淹问题大大缓解。

2018年1月,水利治理工程进展情况

村民反映,水利治理工程实施后,大家种植的信心也提上来了,将以往许多丢荒的土地整合起来种植作物。如华屋村小组附近的100亩农田遭受水淹困扰已丢荒10多年,如今村民将其整合起来连片种植黑皮冬瓜。

冬瓜种植基地

党建引领

各村组“你追我赶”争相脱贫

“省委组织部的帮扶是我们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更是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27日上午,记者来到竹桥村小组的民宿建设现场,龙华村老党支部书记李亚灶说道。走在竹桥村里,绿树成荫,村道宽阔,房屋崭新,谁会想到这里曾是一条环境脏乱差、杂草竹林丛生、房屋破旧的村子?

五保户集中安置房

李亚灶说,竹桥村曾经落后是有历史原因的:村里分成四个居住点,不到50户人却有6的姓氏。“以前村里民心不聚,开会时常吵架甚至打架,村中集体公益事业基本没人管。”

2017年12月,66岁老党员刘广乐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

“竹桥村小组的情况只是龙华村17个村小组中的一个缩影,其他村小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推进扶贫工作难度比较大。”考虑到龙华村的实际情况,扶贫工作队牢记省委组织部领导关于“将抓好龙华村党建作为扶贫工作的第一成绩”的嘱托,决定从党建入手:

通过规范村“两委”班子运行,加强理论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和两个联席会议制度等,不断提高村班子的议事决策和执行能力;

通过逐步扩大党员在村内各类组织的覆盖范围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通过思想引导、提供舞台、组织关心等,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支持、参与精准扶贫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党员的存在感、自豪感和担当意识。

为了拓宽视野,扶贫工作队组织村中党员、村小组组长和理事会成员等人到九龙镇和本镇的美丽乡村参观学习。

美丽乡村——龙华村围子组

“学习回来后整个村的‘心’明显发生了变化。”李亚灶感慨道,村中的领导班子有了以身作则的意识,“砍树先砍我的,拆旧屋先拆我的”,有了党员、村小组长、理事长的带头和引导,村民之间的芥蒂也逐渐放下,竹桥村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得以推进。

2017年10月,龙华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驻村扶贫工作队介绍,龙华村每个村小组情况都不一样,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村小组自主筹工筹劳建设、村小组主导下由工程队承包建设、村企合作结合旅游项目推进建设、整村拆建等“四种模式”,引导村小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不搞一刀切,特别是积极倡导村小组自主筹工筹劳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真正参与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既保证质量又能在建设过程中改善关系化解问题。扶贫工作队还经常利用晚上深入村小组,开展宣传发动、政策解释和细致思想工作,讨论解决村组遇到的难题。

“两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村民的脱贫奔康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识发生了大转变。”罗定迎告诉记者,起初村民的意愿并不强烈,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时,有部分村小组干部和村民感觉不耐烦甚至不配合。如今,情况发生大转变,驻村扶贫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手机每天都响个不停,每天都有村小组的党员、干部、村民前来办公室咨询政策商量工作,村民意识逐渐靠向“我要脱贫、我要改变”,各村小组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已逐步形成。

村风村貌巨变

感化乡贤自发参与家乡建设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召开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乡贤“叙乡情、谋振兴”两场新春茶话会

“家乡变化这么快,相比之下,自己参与、支持力度还不够,感到很惭愧,争取下一步更多参与、支持家乡发展。”这是今年2月16日(大年初一),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召开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乡贤“叙乡情、谋振兴”两场新春茶话会时,广大乡贤们的共同心声。当天,在乡贤提议下,村里成立了“龙华新乡贤咨询委员会”,选举产生第一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并商议逐步完善运行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动家乡振兴发展。比如:乡贤出资慰问五保户、大学生、贫困学生,赞助广场舞队服、篮球队服及活动经费,参与义务植树,还有乡贤垫资并牵头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

3月12日,部分乡贤驱车200公里返乡,为家乡小学植树

乡贤们春节慰问五保老人

紧靠旅游景区

发展配套项目

考虑到龙华村产业薄弱问题,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即组织广泛调研,认真研究农业种养殖、旅游发展等各类项目,深入探索入股分红、合作社+贫困户、美丽乡村+乡村游等发展模式。目前,扶贫工作队已推动龙华村成立“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联合贫困户和周边农民,通过互联网推广和销售红茶等农副产品,1月中旬至今销售额已超过10万元。

积极依靠村附近的仙湖、积庆里等旅游项目做好配套服务

“龙华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下一步我们也计划紧靠旅游项目,做好配套服务。”罗定迎表示,龙华村处于仙湖温泉旅游度假区、积庆里红茶谷大门口,周边旅游项目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目前扶贫工作队也在引导村小组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我们正尝试打造美丽田园综合体,鼓励村小组发展体验式旅游、民宿度假区,茶叶生产加工等,做到‘一村一品’。”

文图:陈咏怀、万山河、林丽梅

编辑:英德市新闻信息中心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