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人】风景这边独好

广东省扶贫办
+ 订阅

七拱镇有七条村,位于阳山西南部。七拱河从西面山区的西路村流淌下来,穿过整个七拱镇,静静地滋养着这片少有的平原地带,一年两造的七拱米得以远近闻名,成为“粤北粮仓”。

当地人更愿意将七拱理解为“七星拱月”,这里有七个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古人类居住遗址三山寨、广东小“布达拉宫”学发公祠、莫氏镬耳屋古建筑群、邱氏镬耳式客家围屋、孙中山七卫士故居、西路云塘坑温泉资源、中国▪阳山四驱车国际赛车场。不过,七拱镇的扶贫队长们是这样理解的:“我们是七颗星,贫困户是月,帮助贫困户脱贫就是我们一切的重心、唯一的目的。”

看看这七颗星: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孙国栋(驻西路村队长,七拱镇扶贫组长)、黄埔区政协邹文龙(驻新墟村队长)、黄埔区委政法委林卫忠(驻隔坑村队长,“三朝”扶贫元老、阳山县工作组副组长)、黄埔文冲街曾庆鹏(驻塘坪村队长)、九龙镇汤广文(驻岩口村队长)、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王旋(驻潭村村队长,今年7月由陈贤灿接任)、知识城(广州)投资集团谭伟忠(驻火岗村队长)。前四位队长均为军人出身,孙队,特警学院毕业,曾是猎鹰突击队队员,2010年亚运会圣火护卫队队长,二等功臣;邹队、林队、曾队分别在武警、公安多年;汤队有丰富的村镇工作经验,王队、谭队来自财力雄厚的国企,可谓阵容强大吧?

同在一个镇,意味着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3年,重新回到大学宿舍或者军旅似的集体生活。从此,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除了学友、战友,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关系——“扶友”。

第一战:

谁才是最要帮扶的人

天蒙蒙亮出门,披星戴月归来,晚上夜以继日地伏在案头,一熬就到了“东方欲晓”,头两个月几乎没人回家。“精准识别”第一战,大家带着“拼了!”的劲头在打,直到6月30日深夜最后一个资料录入完毕,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腰颈都支撑不住了。

走在田间山野,队长们看到的是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而走进贫困户的家,他们却被猝不及防的窘境惊呆了:在屋外就能闻到的臭气,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摇摇欲坠的土墙,黑嘘潮湿的房子,堆满垃圾的房子,人禽一同蜗居的房子,儿子早逝独自带着孙子的老人,父母双亡嗷嗷待哺的孤儿,艰难支撑着一家老小的单亲女人,自身残疾捡回疯女人做老婆又生了几个孩子的老男人......想象过各种贫困,但就是没有想到过现实会令他们如此揪心,如此震撼,如此地想有所作为,又如此地力不从心。

负责岩口村的汤广文第一次到唐有家走访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孤独的高龄老人是一位老志愿军。90多岁了,与他同住的是70多岁的弟媳和患有精神病的侄子,房子里面黑麻麻的,潮气霉味中混杂着长年累月堆积的各种难闻的气味,典型的危房里几乎一无所有。在向老人核实资料时,汤广文了解到老人家是一位退伍军人,在朝鲜战场上立过功,因打仗受伤长期在吃药。汤广文从村民那里也了解到,当年唐有回乡后,作为长子,把钱都给了弟弟娶老婆成家生子(生的孩子有精神病),自己却一直没有成家。汤广文把这个情况反映给单位后,九龙镇委书记等领导专程前来探望,并当场拍板拨出3万元给老人家改造危房。如今,房子加固,装修一新,老人们终于住在了干净、干爽的家里,有了必要的家具和电视机,唐有的参军资料、军功章、退伍证件等用镜框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慕名来探望的人也多了起来。

2014年阳山水灾的时候,孙国栋还在部队,曾来此抗洪,没想到2年后,他又来到阳山扶贫。孙国栋负责的西路村,是七拱镇最偏远的山村,35个自然村,几乎都是山区丘陵,人均稻田只有9分田。交通极为不便,特别是高山区,出来一趟要几个小时。高山区有6个自然村,还是泥巴土路,十几户人家散落在深山里,那种荒凉破败和与世脱节让这个七尺男儿也想落泪。没有电话信号,更谈不上网络,孙国栋去走访山上的贫困户必须爬几个小时的泥泞山路,遇到下雨天,就根本无法进山。令孙国栋感概的是,这些村民虽然遗落在时代的边角,但贫困没有夺走他们的淳朴与善良,特别是老人,每次见到孙国栋,总是拉着他的手不放,家里再穷也总是一再挽留他在家里吃饭;给他们拍照、合影都乐呵呵的。大概老人们从这位浑身散发着质朴的军人气质、1.9米的大个子队长身上,也感受到政府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吧。

在潭村采访时,几位村干部热忱地带着记者到处参观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和新貌,一路上总是听到他们感叹:“这次精准扶贫是真正脚踏实地、落到了实处,落实到了村、到了户、到了人。他们是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起早贪黑干出来的,这次国家没有浪费一分钱,全部用在了贫困户、村集体身上。虽然王队来了以后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多,晚上经常开会,但我们必须配合,只要村民的日子好起来,我们心甘乐意。”

状元回乡

曾庆鹏的家乡是阳山县青莲镇,中考的时候就是状元,2003年成为阳山县考入中国公安大学的第一人,所以“扶友”们喜欢称他状元回乡扶贫。

大学毕业后成为黄埔区公安分局的一名干部,后转业到黄埔文冲街道工作。曾庆鹏个子并不算高,人也很低调,但低调并不淹没他那股军人的气质和能量。谈到回乡扶贫的情结,曾庆鹏坦言起初报名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伟大”。

“我当时是带着私心回来的,”曾庆鹏坦诚地笑着,当时太太刚生了宝宝,没人帮忙,听说扶贫很轻松,就想不如回老家一起把孩子养大,于是就报了名。”但是他很快发现扶贫真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进到贫困户家里看到他们的真实情况后,就想真的做点事帮助他们,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扶贫工作队租的是三层楼的农户房子,曾庆鹏特意把楼上的让给“扶友”,自己住一楼,想着离家这么近,晚上可以回家住。但事实上,天天都在乡下跑,晚上加班加点,甚至连周末也不一定能回家。

曾庆鹏负责的塘坪村南北长达10公里,面积13平方公里,43个自然村,2个是山村,全村贫困户147户,356人。可以设想一下:1个半月之内要核查完全部贫困户,一天要见多少户?要收集、整理、录入多少个人的资料?

有个贫困户是三级残疾,在路边捡了个疯老婆回家,没名没户没证,生的孩子是他自己接生的,后来生第二胎为了躲计划生育,住到了远方亲戚家,没地(之前被征了),连房子也快倒了。曾庆鹏托人带信给他:如果你及时回来,进入贫困户名单,可以帮助你脱贫,如果错过了,谁也管不了了。该贫困户确认没有被骗后才搬回来住。大孩子5岁左右,不怎么说话,小的才1岁多,既要照顾老婆又要照顾孩子,既不能外出打散工,又种不了地,曾庆鹏就想出办法帮助他建鸡舍,还帮他买好鸡苗和饲料。但是,无独有偶,几个队长都遇到相似的结果:鸡没养,队长转身他们就将鸡苗连同饲料全部半价贱卖了。问他,说是急着要钱买奶粉。曾庆鹏无语:“你没钱买奶粉给我说呀!别卖鸡呀!”

讲起上次上山慰问贫困户时车轮陷在悬崖边的情景,曾庆鹏现在还感到双退发软。山路很窄,一边是山,一边是山沟悬崖,没有护栏,有个拐弯的地方很急,必须倒几次车才能转过弯来,那次拐弯不慎一个车轮下到了悬崖,村干部慌忙下车指挥倒车,倒了2次,车轮冒起了烟还是倒不出来,曾庆鹏尽力平复情绪、保持冷静,第三次才终于倒出来。那天下山后,曾庆鹏立刻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赶回家看看还在襁褓中的儿子。

秘密武器:战斗

武警出身的邹文龙,在过往23年的军旅生涯中,11年在做组织工作,这次他把自己的优势尽情发挥在扶贫工作上。“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必须发挥好村委这个战斗堡垒的作用,如果这个堡垒不牢固,就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战斗力。”所以,班子建设是邹文龙首先抓的重点。

第一次给村委开会,邹文龙就带9个村委班子成员过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组织生活。他与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致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的一封信》。当年毛主席的表弟在乡里横行霸道不服从管理,毛主席在信中表明了两个态度:你是我的亲戚,又是劳动人民,我是爱你的;正因为爱你,我要你服从管理,没有任何特殊性。邹文龙说:“精准识别我是较真的。咱们农村,两委是战斗堡垒,如果班子成员总是照顾自己的亲戚,带着私心,工作肯定难以开展。”结果,大家很受震动,会上就有几个干部主动把自己的亲戚撤下来。

精准识别工作结束之后,各村展开了扶贫项目。邹文龙征询村干部的意见,发现每个干部都只为自己负责的片区打小算盘,没有大局观念。邹文龙依然是拿出工作法宝——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把文中罗列的11种表现对照自身不足一条条分析。他诚恳而严肃地说:“我们来是工作的,一不能和稀泥,二不能当群众的尾巴。原则问题不能绕道走,不能回避矛盾。”学政策,讲案例,警钟长鸣,最终新墟村干部达成一致,决心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格按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程序执行。

七拱镇委书记曾在全镇干部会上表扬邹文龙8个最:为贫困村想办法最多,投资力度最大,资金最大,效果最好,基础设施最多,慰问金最多,结队最彻底,领导来的最多。对此邹文龙认为自己很幸运,“对扶贫工作来说,个人能力是很有限的,单位重视很重要,资金到位更重要。新墟村修路、修水利、通公路、通网络能够顺利做成,很多都是借助了政协副主席、广清产业园指挥长的资源和支持。此外,我遇到的村书记(张顶峰)是一个没有私心、讲义气的人,本届再次连任,如果农村干部都像他就好办了。”

长效更兼及时雨

精准识别过程中亲眼目睹的贫困户现状,牵动了每个队长的心,更激发了他们来自本我的扶贫动力。3年实现全面脱贫,不再只是国家战略、政府目标,也成为队长们自己的工作目标。

首先落实“三保障”:确保贫困户住在安全的房子里,确保贫困户子女有学可上,确保贫困人口100%享受医疗保险。潭村有俩姐弟,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家出走了,一家老小靠父亲在外做保安挣钱养家,80多岁的奶奶突然生病,父亲只能辞工赶回来照顾老母亲,再也负担不起孩子读书了。但两个孩子都想读书,幸运的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遇上了助学的及时雨,收到了助学金,姐姐考上韶关的大专,还申请到了小额扶贫贷款。潭村妇女主任说:“别小看这些补助金,人很困难的时候,100元都起很大的作用。需要给农作物打药的时候,如果贫困户买不起50元的农药,就没有收成,这时候几十元也成为及时雨。”

西路村有个独居的秋老太太,80多岁了,唯一的女儿外嫁了,但是她因为一直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办不了低保户,享受不了扶贫政策,每次帮扶单位领导下来都会专门去看她,近期终于协调好可以帮她解决户口了,老人的余生总算有着落了,老太太很感恩,从山上下来去派出所办手续,老太太硬是走了2天的路......不幸的案例村村都有,面对贫困家庭的各样不幸,队长们遇到了,总是无怨无悔地去想办法,尽力帮助他们协调解决。这不只是支付一下亲子鉴定费、发点慰问金那么简单,如果不帮助他们解决身份、户口,未来他们将如何?扶贫队撤了,谁来帮扶?如果我不去承担,要留给谁去承担?

扶贫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避免养懒人等负面效果,本轮精准扶贫的重点是帮扶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户,助一把,推一把,让贫困户最终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于是发鸡苗、鸭苗,发化肥、饲料、农药,搭鸡舍、建猪圈,请技术人员给他们科普教育、技术培训,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为他们推荐工作,收购农产品,发动、组织村民成立经济合作社。队长们挖空心思、掏心掏肺,恨不能立即打通各条脱贫通道。近期林卫忠队长引进、推动的阳山县消费扶贫直通车已经正式上线,农户、农村合作社的农产品可以通过该平台直接进入广州乃至全国消费者市场,解除了农户种养的后顾之忧,也践行了国务院扶贫办“消费也是扶贫,消费也能扶贫”的理念,成为国家级扶贫示范项目。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队长们深深感受到产业扶贫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因为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扶贫队撤走后他们再次返贫。从小水电站入股方式,到黄埔区大力推进的光伏扶贫项目,这些持续稳定的收入是解决贫困户脱贫不至返贫的重要保障,因此各村基本上把80%的扶贫资金投入到了光伏项目上。与此同时,根据各村条件和扶贫资源想方设法推进其他农副产业,增加收入。

杂交构树是2015年的新品种,既可做蔬菜,也可做饲料,由于蛋白质含量高,是很好的大豆代替品,成活后每年可收割5-6次,而且15年内不用再种苗。谭伟忠得知后决定引进这个项目,村民听后也有积极性,于是通过当地政府和省农科院联系到项目方,种植了80亩的示范地,现已出苗。考虑到项目的可持续性,谭伟忠设法引进构树加工厂,这样村民种了不愁销路,但是企业要求必须确保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由于整个阳山丘陵地带多,农田分散,很难形成一大片,谭伟忠就琢磨着能否把荒着的山地开发利用起来,连成片,实现机械收割。现在有个自然村愿意拿出800亩村集体山地来种植构树。为了促成企业与村民的合作,谭伟忠牺牲了很多周末与家人的团聚时间,帮助洽谈,做双方的工作以达成合作共赢。曾庆鹏、汤广文表示,如果加工厂进来,他们也要想方设法在自己村里推动这个项目。

火岗村小学的升级改造正进入收尾阶段,总投资30多万,教学楼、教室翻新了,增加了安全护栏,课桌、办公设备换了新的,篮球场、跑道全部修葺一新。除了硬件,谭伟忠还支持学校设立妇女及留守儿童之家,开设周末美术兴趣班,让贫困户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素质和情感教育。谭伟忠对着村里的一草一木流露出的神情,就像是对着自己精心打造的家,满是爱心。

汤广文的帮扶单位自筹资金30万,正在为岩口村筹建综合大楼,建成后面积180平米左右,一楼综合办事大厅,实现集中办公,方便村民办事,二楼建成多功能文化室和党员活动室。

拓宽公路、修机耕路、装路灯、建休闲运动广场、清洁美化环境,人禽分离,雨污分流,建美丽乡村,民生工程,村村各尽所能、义不容辞。一年多的时间,黄埔区扶贫给七拱乡村带来的大变样有目共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用心有为,无怨无悔。”这是王旋对4年多扶贫工作的总结,其实这也是所有扶贫干部的写照。王旋是独生子,土生土长在广州,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开发区建总(科学城投资集团的前身)工作,2013年5月受命到湛江扶贫,获评全省优秀驻村干部;2016年5月再次领命进驻阳山扶贫。精准识别第一战,王旋以出色的资料建立获得全市表扬。

今年7月,刚过完21岁生日的90后陈贤灿接替王旋驻潭村扶贫,成为阳山扶贫队伍中最年轻的驻村队长。“一开始我是抗拒的,不愿意回来的,”陈贤灿是土生土长的潭村人,“因为我知道扶贫工作的艰难,我体验过,自己又是学建筑的,想做本专业的工作。后来领导给我做工作,我想确实也是给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就回来了。”

“困难是有的,但难有难的办法。”陈贤灿显然已经进入状态,乐在其中,“从助手到队长,有个适应过程,但也是个人能力快速得到锻炼、提升的机会。”

“一年多的时间改变很大了!”陈贤灿为自己能亲自参与家乡的改变感到自豪,这是真的;相信王旋说的也是发自肺腑:“有这段扶贫经历我感到很光荣、很骄傲。”

曾庆鹏刚刚整理完一批贫困户资料,准备拿回单位展示给那些有意愿提供一对一帮扶的善心人士。基本上都是男方去世或者小孩残疾的(上学时才发现不只肢体残疾,还有智力残疾),或者儿子去世媳妇跑了,老人带着孙子的家庭。之前,文冲街的退休干部麦丽琼就为塘坪村小学慷慨捐赠建了一个电子琴室,看到山里的孩子们可以得到音乐的牧养,麦丽琼感到特别开心。曾庆鹏相信,城市里愿意做慈善的人应该不少,他们也在找渠道,这是个搭桥的机会。这次,曾庆鹏希望能够对接到一对一的读书帮扶。

第二次参加扶贫的谭伟忠,希望把过往的经验和教训奉献出来,为火岗村、为贫困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实实在在的帮助。由于他代表的帮扶单位是开发区国企,资金相对充足,谭伟忠认为比其他单位相对好做一些,但是时间已过去一半,项目开展的速度还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心里不免有种紧迫感。“想着如何把扶贫真正做好,等结束了再过来,起码觉得还是受人欢迎的。”这就是谭伟忠朴实的想法。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这个周末因为村里有事,邹文龙没有回家,窗外秋雨朦胧的田园景色,触动了这位武警大哥柔软的人文情怀。一个人独自住在集体宿舍,没有妻子的娇嗔体贴,没有孩子的绕膝撒欢,吃饭无着落,面对各种贫困、矛盾、纠纷、琐碎、指标、压力、寂寞、无奈,每个队长都会经历各种情绪的考验。

岩口村过去就以吸毒、车匪路霸在全县闻名,每年换届选举是出了名的问题多多,通常全镇工作人员都要下来督阵,今年的换届选举再次“换届”,村干部都是新人。汤广文驻村第一天就碰到一起打架事件,村办公室也被砸烂了。接着是美丽乡村项目,汤广文认为不错,得到单位的支持,于是埋头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最后却因为某些人的个人利益没有平衡被搁浅,村集体白白浪费了100万的资源。

得不到个人利益宁愿不做,大概这样的意识已经在村里根深蒂固。为了给贫困户创造收入,汤广文组织了水电站项目,需要贫困户自己签名办手续,但这样送钱到手的名贫困户却不愿签,担心被骗,经过多方做工作才肯签名。

为了发动村民连片种植七拱米,汤广文可谓苦口婆心:“所有的成本由我们垫资,你自己负责种植,所有的收成都是你的,我帮你收购。”村民觉得疑惑:会有这样的好事?会不会被骗?汤广文耐心解释:“我不来帮你,你自己也是要种的,现在成本我帮你垫付,等你有收成了我来收购的时候才扣除成本,如果我不来收够,就收回不了成本,怎样都是你赚了。我们发种子、化肥,你们先种,我们来收购,还帮你打包装,保证收购价格比市面价每斤高出3-5角。”开了几次动员会,总算有2个自然村愿意牵头带动。9月6日,九龙镇的一个企业如约来到岩口村收购了第一造米。

汤广文感慨说:自己来自农村,做了很多年的农村工作,还没有遇到过这么棘手的。许多项目规划好了,资金到位了,工程队找好了,树苗订好了,但就是执行不下去。“岩口村贫富差距比较大。看到贫困户的困难,很想帮他改变,出力、出钱都可以,帮人自己是很开心的。”

“扶贫,不想说自己多辛苦,扶贫干部再苦再累,也没有老百姓思想有一点升华这万分之一重要。”孙国栋说扶贫最大的遗憾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塘坪村有个贫困户的母亲住院急需输血,但血库紧张,必须有人捐给血站300CC的‘互助献血’,才能在医院得到300CC输血,而这个贫困户自己就是重病在身,不可能输血,关键时刻,曾庆鹏队长直接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孙国栋来自沂蒙山老区,一步步成长走出来,又再次回到农村看到农民的疾苦,感到十分揪心,“致贫的大部分原因还是老弱病残,他们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很艰难。扶贫干部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我们在前方打仗,后方的支持最重要,我的背后有五个帮扶单位,各级领导来慰问、带资金、带项目,给我减少了很多压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昨天与老婆通电话还开玩笑:搞一个亿过来才够花,我们也学学王健林来个小目标。”

西路村有个从广西嫁过来的女子,老公患癌去世,欠了一大堆债,留下2个老人和2个孩子(大的刚上小学)给她。她坚持在外面打工一年存了一、两万元回来养牛蛙赚钱还债,知道扶贫队到了后申请纳入贫困户。孙国栋每次经过她家,总要去她家看看,鼓励一下她。村里许多遇到她这种境遇的女人都是一走了之,而她却坚强地留了下来,并承担起家庭责任。

“有个村干部这次换届时不愿再当村干部,出去打工了,因为看不到希望。他在村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已经30多岁了还是娶不到老婆。”孙国栋说话依然平稳,但能感觉到他动了真情,“让老百姓能看到希望,这个希望不是必须走出去才有,在本村就能发展,就能养家糊口,看到希望才能点燃他对生活的热情。我们扶贫干多少活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探索出一条路子从根本上解决它,这就是我的心声。”

广东省扶贫举报监督热线:12317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