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百年花朝戏:小剧种如何走向大未来?

河源发布
+ 订阅

如今已年近花甲的王清波提起当时不得不关闭胜华春也不禁叹息,他坦言,当时的花朝戏不好运营,即便是演员也纷纷转业,更不用说要养活几十口人的剧团,更是难以维持。在深圳工作时,深受家族花朝戏熏陶的王清波也不闲着,跟着工友们组了一个私伙局,他说即便是一群人自己唱一唱也是开心的。

在花朝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与省级非遗名单之后,有许多原本的老花朝戏剧团看到了希望,亟待重建,其中也包括了王清波。他一直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父亲下乡演出的情形,更不希望花朝戏这门艺术断送在自己这一代人的手中,他辗转许久,终于下定决心,重开胜华春。

2013年,蒙尘二三十载的胜华春花朝戏剧团重新开张,百余年花朝戏在这时代风雨中挺了过来,重发新枝,等待再开新蕾。

△胜华春剧团演出现场,场场爆满

目前,仍活跃在紫金地区、注册在内的花朝戏剧团尚有15家,其中成绩较好的有胜华春花朝戏剧团、南岗花朝戏剧团,每年的演出场数还不错,尤其是在春节等时期,演出的订单纷至沓来,虽然看花朝戏的人多了,但是如今一个严峻的难题又摆在了花朝戏的面前,人才稀少,演员老龄化。

像胜华春、南岗这样的民营剧团翘楚,演员年龄结构也大多数是在四五十岁以上,即便一年培养三四个年轻演员,被其他剧团分走之后,也无法缓解现状。  

相比较于民营剧团担忧的生存问题,紫金县花朝戏传承中心作为花朝戏的专业剧团,它更担忧的是如今花朝戏剧本创作难的现状。据了解,县花朝戏传承中心的编剧仅有两位,但是花朝戏的发展不能单单依靠老一辈留下来的剧目,更要在时代发展中创作出具有花朝戏本身特色的原创剧目,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创作人才。

△创作年轻人也喜欢的花朝戏剧目,是传承中心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解决民营剧团演员老龄化、花朝戏创作人才稀少等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培养与挖掘,通过老一辈人的孜孜努力,带动年轻人重视花朝戏、喜欢花朝戏。

省级花朝戏传承人黄丽华表示,未来争取得到省文化厅的支持,开设花朝戏专业培训班,培养更多具有创作意识的人才。

胜华春的老团长王清波现在最高兴的是自己学行政管理的儿子终于答应上台表演,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台上表演,王清波总是想到年轻时的自己,他希望儿子能从他的手里接过剧团,当一名好团长,当一名好的花朝戏演员。

紫金县花朝戏传承中心多年来致力于“传承人带继承人,继承人带新演员”传承发展体系,通过传承人传习的同时,注重发挥骨干演员的帮带作用,培养年轻演员10多名。

国家级非遗项目花朝戏代表性传承人钟石金岁已古稀,仍坚持担负起对花朝戏传习授艺责任,指导县传承中心演职员学习编导、表演等技巧,并培养年轻编导3人和一批批主要演员。

△钟石金(上图中,下图右一)几十年如一日,为花朝戏的未来而奔走

除此之外,自2008年起,传承中心已在县城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小学,瓦溪镇半岗村车坝自然村、柏埔文化站等建立起了12个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单位,建立了花朝戏兴趣小组或班级,由县剧团和研究室人员派员授课,培养了一批花朝戏爱好者和小学生受众。

黄丽华就常给孩子们授课,她说孩子们的悟性与兴趣比自己预想的要高,尤其是在遇到好几个学习花朝戏的好苗子时,更让她激动,她鼓励孩子继续学习花朝戏,哪怕之后不当花朝戏演员,能喜欢花朝戏也是一件好事。

△花朝戏少儿培训班


-来源- 

河源乡情报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