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家长为何送孩子来广东这几个城市读书?这些理由霸气又坚定!

粤有料
+ 订阅

这几天,广州各区教育局纷纷发布“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实施细则”。不少人都在关注的去年宣布的“租购同权”措施开始陆续落地了。

最近,有料哥参加了一场中学同学聚会,同桌黄女士闲聊时跟有料哥吐槽,她家住广州市天河区,女儿将于今年报读小学,临近4月,各学校招生对口的升学地段还没有正式公布,这令她忧心忡忡。“买房的时候对口的是华阳小学,前几年学校对口地段都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今年的政策没出来,悬着的心一直放不下来。”

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把随迁孩子送来读书的不仅仅是广州,在整个珠三角地区这样的现象都越来越明显。在佛山,去年小学生数量达到了50万,比同等人口量级的武汉、南京要高不少。上周,佛山市禅城区报名摇珠入学公办幼儿园的户籍幼儿比2017年增加了742人,据当时披露的数据,禅城区目前的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占比达到50.2%,已略高于户籍人口。全区常住人口若按5岁一档进行年龄段统计,20-34岁的人口比例最高,占比超过35%。

相信不少家长也有与黄女士类似的烦恼,优质学位一位难求,随着人口数量上升,这方面的竞争将愈演愈烈。既然如此,家长为何还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珠三角接受教育呢?导致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政府又有何应对措施?别慌,有料哥将逐一为您分析解读,算一算这笔“账”到底值不值。

广东教育资源更丰富、前沿

早在去年,广州就出台了政策以上百万元的安家费招募优秀老师及校长,此外一些新建楼盘推出时都自带优质教育资源。种种迹象表明广州等珠三角城市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大力发展。

说到这,有料哥想给各位看份成绩单:2017年高考中广东省文科、理科前十名共20人,其中深圳占6人,广州3人,东莞4人,惠州2人,佛山2人,顺德、中山、汕头各1人。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优秀学生的分布与广东经济发展的版图大体一致。尽管高考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但非珠三角地区教育水平较珠三角地区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看来,选择珠三角,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现在发展,更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

就此,有料哥特地采访了几位携孩子来珠三角城市读书的家长,听听他们为何选择珠三角。

人物1:陈小姐 30岁 文员  把小孩从家乡接到广州上小学

首先我看中珠三角城市的师资。广东教师的基本都是面向全国招聘,门槛比老家的招聘要高很多,因此在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珠三角地区明显要优于内地的绝大部分城市。另外,广东这边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对孩子开拓眼界也有好处。根据珠三角朋友反馈的信息,总的来说比老家的教学理念要先进,相对来说比较注重素质教育,老家的孩子基本上所有时间都在刷题。我希望孩子能往她喜欢的学科和领域多发展一些,这都需要大环境给予更多空间。

人物2:李生 33岁 企业管理人员  大宝已在广州上小学

教育方面广州跟普通大城市相比肯定好很多,就拿阅读氛围来说,在广州一直都较为浓厚,这种阅读并非应试,是纯粹让孩子爱上阅读。广州不乏好书店,这是一般城市不具备的。在学校里,校方也很注重阅读课外书,每周有两节阅读分享课,仅仅就阅读理解的能力来说,这些学生比同龄人的普遍水平要高。另一方面,从买房投资的角度来看,买一套广州的学位房赚头还是很大的,毕竟赚了孩子的未来。

人物3:崔生 35岁  通信技术人员 计划把孩子接到广东上幼儿园

考虑到珠三角地区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多元化,整体教育环境有优势,准备接孩子过来广州读书。加上我个人比较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觉得广东教育在这方面走得前,希望孩子在这边能接受与传统应试教育不一样的教育,让他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至于个人事业方面,来广东也是有帮助的,这边营商环境较为开放,资讯更新快速,有利于事业的拓展及发展。

人物4:潘小姐 40岁 自由职业者 孩子在深圳上学

据我所知广东在教育方面投入很大,比如在高水平高校建设方面,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孩子能在广东完成教育可谓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无疑是一种幸运。

说到这,假如有料哥哪天成为家长,也会毫不犹豫地让孩子在珠三角一线城市接受教育,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当然要给ta最好的!

广东出台多项政策吸引人才

从广州往年各区小学的报名人数上看,报名最火爆的都在天河区。诸如龙口西小学、华景小学、华阳小学等“明星学校”的报名人数都超过600人。而为了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入学需求,这些区内名校也慢慢成长为“巨无霸”学校。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学位房热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部分地区的人才集聚也导致学位紧张的问题愈发凸显。

近几年,不少珠三角地区也在通过降低入户门槛来吸引人才。早在去年,广州出台政策删除了对来穗务工人员家庭申请公租房收入和资产方面的限制,大大降低了人才留下的门槛。 此外随着广州公共集体户相关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通过人才入户、积分入户的“新广州人”就算在广州没房,一样可以在公共集体户落户。父母一方属集体户的,随迁子女可随之落户,还能由区政府统筹安排,有望上公办学校。而深圳在2016年出台了81条“人才新政”:本科生获补贴1.5万元、研究生2.5万元、博士3万元。今年以来,中山市、东莞市相继停止受理积分入户,中山着力在创新创业、新兴战略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东莞参加社保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即可入户东莞。

开放的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减轻了住房负担,免去孩子读书这一项后顾之忧,因此安居乐业成为可能。因而,政府也需要规划更多的学位来解决职称人才落地后子女就学的问题。

为了解决学位不足的问题,珠三角地区各显其能。在招生方式上,普遍针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采用抽签和摇号的方式确定入学指标;在优质学位上,积极增加教育投入,扩大班额、兴建新校、搞教育集团,尽量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希望以此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推动教育均衡。

经济是吸引人才的深层次原因

学位紧张,除了人才的大量引进,归根到底,与当地经济蓬勃发展脱不了干系。要让人才长期定居,除了利好政策,还得靠城市自身的产业、经济优势。近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公布的2017年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留深率”达四成以上,与前几年相比大幅度增加。相关负责人表示,“留深率”增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城市发展迅速,大企业不断崛起的同时,带来的就业机会也不断增多。

自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等政策出台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未来沿广深轴线将形成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也给高新技术人才带来无限机遇。

以省会城市广州为例,经济高度发展,其基础设施能够与跨国公司的业务需求相匹配,比如领事馆、国际机场、高等院校等配套设施都比珠三角其他城市强得多,机遇也相对多一些。

而“新力军”深圳则拥有实际超1800万人的常住人口,人口年龄优势和非户籍人口优势都决定了这是一座没有社保包袱、高度青壮年化的城市,劳动力的充沛和紧靠香港的资金、技术引进优势,为深圳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加工装配制造业提供了源源动能。

深圳还拥有全国真正意义上的一家跨国公司——华为,这家公司的销售额、资产、员工一半以上在国外,像这个量级的本土跨国公司,北京、上海都还没有。

至于其他珠三角城市,珠海有格力和魅族;东莞承接了不少深圳外溢的消费电子产品产业;佛山中山培育出家电、陶瓷洁具、家具、灯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其他未提及的城市则拥有一众小而美的企业。说到这,你是不是已经被大好的发展机遇深深吸引住?

在此,有料哥还想告诉你几个数据。去年省两会上公布的广东全省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8万亿元增至2017年的8.99万亿元,从各地GDP数据来看,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在面积上的占比差不多是3:7,在人口上的占比大概是1:1,而在经济上的占比差不多是8:2。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吸引人才的原因绝不仅仅因为教育资源的优势,经济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而教育和经济两者的发展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珠三角地区政府如何弥补这块民生短板

一方面很想留在珠三角地区享受良好教育及利好政策,一方面又为孩子的学位担心,如何是好?细心的有料哥发现,在2018年广东各地市政府工作报告上,珠三角城市在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也在推动着各项民生指标尤其是教育指标在各自刻度尺上攀升。这些“小目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规范早期教育,以满足“二孩”和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发展的青年人的需求;二是增加优质学位的供给,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比如在广州和深圳发力普惠性幼儿园,同时大力新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

广州在2017年新增普惠性幼儿园82所,新改扩建中小学43所、新增学位5.2万个,新建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成立19家教育集团的基础上,2018年继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5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163所、新增学位13万个,再建市级示范性高中10所。

深圳2017年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26所,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4所,2018年新增新型公办幼儿园150所、普惠性幼儿园50所,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4所,出台规范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

佛山则将解决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等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规划建设,规范办园行为。

东莞和珠海的报告则更为具体,在基础教育的成绩和目标已经具体到校。珠海2017年有中大附中、中大附小、礼和小学、斗门区实验二小建成使用,今年有白藤东小学、北山小学、横琴一中、凤凰中学、梅华中学、珠峰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东莞则计划在今年建成南城中心小学分校(宏图小学),提供小学学位1600个;建成松山湖第一小学,提供小学学位2200个;建成万江中心小学金丰分校,提供小学学位2400个;建成东城八小分校,提供小学学位1350个。

听到这里,计划让孩子在珠三角地区上学的家长们是否松了口气?以上政策透露出来的信息,简而言之就是学位紧张只是暂时的,很快就能解决,教育水平还将继续提高,家长们尽管放心带着孩子过来珠三角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创一片美好新天地!

【策划】只偶

【撰文】梁莹 陈芳庭

【校对】杨远云

编辑 许晓冰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