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厕所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但在厕所的软硬件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前,南方+也独家报道了“最差地铁厕所”(点击查看原文),厕所革命这一话题也受到多方关注。
3月25日,由深圳市政协主办的委员议事厅关注厕所革命,各位委员从如何提升厕所的建设和设计水平以及如何加强厕所的管理两大方面入手,探讨了厕所的舒适性、女性如厕难、无障碍洗手间、第三洗手间以及厕所的管理投入、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委员提出,可模仿潮汐车道采用潮汐厕所的设置模式解决女性如厕难的问题,要加大对无障碍洗手间的建设力度,需理顺不同行业公共厕所的管理机制,采用APP让市民为厕所打分等。
硬件:如何提升深圳厕所建设水平?
委员建议:从舒适度、设计性、智能性等方面提升厕所品质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其厕所在整体水平上处于国内前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圳厕所的硬件水平没有提升空间。在原市政协常委、市卫计委巡视员许四虎看来,深圳的厕所建设要从标准型向舒适型转变,要增加入厕的舒适度,这其中就包括感观、视觉的舒适度,还有心理的舒适度。“可以设置一些鲜花,其他的一些隔板的高低,使每个人上厕所轻松、放松的环境使用厕所,这也是一个舒适性主要体现。”
除了舒适性,厕所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其设计感和美观度也直接与城市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
政协委员费晓华表示,深圳目前的大部分厕所还存在品质不高的情况,应通过相应的设计提升厕所的品质。因此,厕所要在把通风、采光等基本问题做好的基础上,还应综合考虑设计问题。未来,一些极具个性色彩的厕所或可成为深圳新的文化地标。
在这方面,市城管局副局长邝龙桂表示,借鉴国际最先进经验打造街头100座特色厕所。他说,目前深圳社会公共厕所3343座将在三年内全部改造完毕。去年改造了379座,今年计划改造1000座,对问题比较严重的484座短板厕所争取在5月底前改造完成。同时,今年还准备在深圳街头建100座特色厕所,借鉴国际最先进厕所,“已经跟万科在合作研究开发,准备4-5个月之内拿出成品”。
女性入厕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地铁、商超等人口密度大的公共区域,女厕所前常常是排起长龙,给女性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反观一墙之隔的男厕所,虽然也是人头攒动,却鲜有排队如厕的情况发生。对此,委员刘波表示,深圳可采取人工智能的方式,将厕所两边打通,设置潮汐厕所,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大规模厕所投资,同时也通过错位入厕的方式缓解女性入厕难的问题,使单个厕所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我们汽车有潮汐车道,可以借鉴到厕所上来。把厕所的隔墙打通,装一个门,完全自动化控制。当出现潮汐现象,自动切换,优先女性向开放,男性进不去。”
如果说女性入厕问题体现了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那么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体现在对老弱病残这些群体入厕难问题的关注上。委员王坚谈到此议题时表示,他发现残疾人出行的时候很少喝水,即使渴也不喝水,什么原因?因为找不到无障碍洗手间的场景历历在目。即使找到了无障碍洗手间,能不能真正使用也是一个大的问号。“有些扶手不能扶,有些无障碍洗手间不能用,有些坡道上不去,甚至有的地方连无障碍洗手间都没有。”深圳残障人士有14万,目前厕所里所对应的无障碍设施远远不够,他认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将是深圳接下来在厕所建设方面尤其需要考虑的问题。
软件:建设好管理差局面如何改变?
委员建议:利用科技手段调动人力、全民手机评分厕所
“深圳厕所建设的好,但软件管理很差,臭味严重。如果在管理上、清洁上多花点钱,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让大家觉得公共厕所应该是干净的,对民众生活方式理念也有一个提升”,市政协委员李毅表示。市政协委员王雪表示,目前的厕所测评标准28分是硬件,72分是管理,可以看出来重视管理大于重视硬件,因为现有厕所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
多位政协委员都谈到厕所管理中的问题。许四虎表示,深圳厕所建设方面不错,但管理上要加强。他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洗手间晚上关门了,但是也有人要上。他建议对不同洗手间时间采取不同管理方式,部分洗手间24小时开放;同时,在管理方面引入厕所所长制。
“有些人流量太大的厕所清扫频次不够”,市政协常委朱小萍表示,例如深圳北站这类人流密集的地方在管理初期就要保证清扫人员数量足够,“北站蹲厕特别多,硬件达标了,但清扫不够,一天人流量太大顾不过来”,她建议多配置一到两个人,一年大概成本在4.5万到5.5万元之间,严格作业标准。同时她也提到,她在滨海大道附近的海滨公园发现,一个清洁工要管两个洗手间,从一个洗手间到另一个洗手间需几分钟,有时候顾了这边、顾不上那边,她建议对节假日的作业班次要注意配置。
刘波则谈到利用科技手段解决不同时间段人流量不均带来厕所管理压力的问题。他表示,增加厕所清洁人员涉及成本,一味增加人员就是浪费,应该换一个思路,采用科技手段,“比如在厕所安装人流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把这些信息传输到清洁人员、管理人员手上,一旦发现客流量超过标准、臭味严重超标就迅速派人员处理,这样效率更高”。
此外,如何形成有效的厕所管理以及监督机制也是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王雪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市第四季度公共厕所环境指数评测,排前三位的是机场、地铁、市政,倒数后五名依次是公交车站、集贸市场、加油站、文体设施、医院。对此,王雪认为,厕所革命有赖于切实可行的管理指标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厕所分为城管局管理的市政厕所和行业管理的行业厕所,倒数后五名都是行业厕所,如何保障它们的清洁卫生,需要在机制体制上深入探讨”。
提升管理水平监督也很重要,市政协委员王坚认为,现在不缺制度缺的是监督。他表示,走访这么多洗手间极少能看到监督,全民监督、信息公开特别重要,建议发动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工,全方位定时抽查厕所,公示结果。对此,李毅建议,在美丽深圳APP上让市民对公共厕所进行打分,“哪个厕所管得好,哪个厕所管得不好,一目了然”。
【记者】陈熊海 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