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要求,勾勒出新时代新“三农”的美好图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2018年工作重点赫然在列。
清远是农业大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尤其重大。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发挥清远农业的特色优势实现产业兴旺是关键之一。清远底气何在?农业支柱产业存在哪些瓶颈?该如何突围?特别策划“推进乡村振兴 清远如何发力?”系列报道,旨在通过记者调查,为清远下一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清远“鸡”遇何在?
“现在每年在市场上销售的清远鸡超过2亿只,但差不多四分之三都不是在清远养的。”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讨论期间,提到了清远鸡产业发展存在的“痛点”问题。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清远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着力打造包括清远鸡在内的清远农业“三品”工程,通过鼓励相关企业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扩大规模,以产业兴旺为重要抓手实现富农惠民。
作为清远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清远鸡近年来虽然品牌越来越响、产量逐年攀升,但产业发展却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不仅关乎“鸡”遇,对于清远乡村振兴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低每只仅售9块9
假冒伪劣“清远鸡”充斥市场
“我发现市场上有的‘清远鸡’居然才卖9块9一只,这种养殖周期只有30多天的假冒伪劣‘清远鸡’产品严重扰乱市场,反倒让真的清远鸡卖不出去了!”对于葛长伟谈到的清远鸡“四分之三都不是在清远养的”,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芬深有感触。
正宗清远鸡产品的年产量目前大约5000万只左右,但市场年销量却多达2亿只,显然是被清远鸡中的“李鬼”抢了风头。张正芬介绍,假冒伪劣“清远鸡”产品有些是产地不在清远,有些则是养殖周期短,有些甚至根本就不是清远鸡的品种。
“清远鸡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中皇’清远鸡必须养殖160天以上才能上市销售,所以那些养殖周期连100天都不到的所谓‘清远鸡’,产品的品质根本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正宗清远鸡的品牌和声誉。”她说道。
天农公司采取了套“脚环”、开专卖店等形式提高产品的防伪能力,但张正芬坦言,通过企业自身十多年来的打假经验表明,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仍然是杯水车薪,目前市场上的清远鸡假冒伪劣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希望清远市有关部门尽快成立清远鸡产品打假办公室,严厉打击各类假冒伪劣现象,有效维护正宗清远鸡产品和合法企业的权益!”在2018年清远市“两会”期间,张正芬提出相关建议,并为此奔走呼吁。
主动适应“新零售”业态
实现精深加工占领全国市场
在同各路“李鬼”斗智斗勇的同时,清远鸡本土企业决策者们已将发展眼光瞄准在更加广阔的市场上来,希望通过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让假冒伪劣清远鸡无处遁形,让正宗清远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目前,天农公司在珠三角地区开设1200多个清远鸡专卖店,2017年企业总销量达3000多万只,占正宗清远鸡总产量的70%以上。“广东省年均销售肉鸡15亿只左右,虽然清远鸡目前的销量占比还很低,却是最高端的产品之一,我们‘凤中皇’产品的均价在80元左右。”张正芬认为,清远鸡不能同“李鬼”拼价格战,必须走优质高价的发展路子。
作为清远鸡产业的后起之秀,清远清农电商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远平说,他们的产品均价目前在100元左右/只,走得也是高质高价路线。2018年,希望积极配合阿里巴巴集团等电商行业巨头的“新零售”战略,主动适应互联网电商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新零售”业态要求,加快推进清远鸡产品的精深加工,使清远鸡能够“飞”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天农和清农两家本土企业不约而同地积极推进清远鸡产品的精深加工,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全国市场份额占比。“我们正在努力扩大清远鸡的精深加工产品销量,除了进一步加大冰鲜鸡销售力度,还将尝试推出白切鸡等系列新产品,目的是方便消费者食用。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走向全国市场,除了一线城市之外,内蒙古、新疆等地现在也都有销售。”张正芬介绍说。
此外,天农公司产品2018年上半年还将登陆香港市场,成为首个供港的清远鸡品牌。由于香港市场在农产品的准入资质方面要求极其严格,所以供港销售资质长期以来成为许多清远特色农产品难以逾越的“门槛”。
随着天农公司2017年成功获得供港销售资质,冰鲜鸡产品将很快进入到香港超市销售。凭借着清远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以及供港农产品快速通关等便利政策,清远当天生产的冰鲜鸡,当晚就可以变成香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市场潜力超百亿元
清远鸡持续火爆电商平台
通过推广“梯形笼养”等现代化养殖模式,正宗清远鸡的产量可提升30%左右,预计产量未来可突破1亿只以上。随着清远鸡的养殖效率和产量逐步提升,通过生鲜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成为了企业决策者的共识。
“根据我个人测算的结果,清远鸡产业蕴含着大约100亿元的市场潜力。”姚远平表示,自己对清远鸡产业前景十分看好,通过“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也能够将产业红利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他十分看好生鲜电商渠道发展,认为这是让清远鸡走向全国市场的重要渠道。
2015年底,天农公司成立电商团队并入驻清远农村电商产业园,投入近600万元搭建生鲜电商平台,并推出“天农优品”自营品牌。目前,天农电商渠道已覆盖京东、天猫、顺丰优选等国内知名平台。
“2017年‘6•18’电商购物节期间,我们的蛋品销量高达250万枚,销量创造全国第一;‘双11’我们的清远鸡销量突破10万只,销售额突破600多万。”张正芬为记者“晒”出了2017年天农公司电商销售的业绩单。
但张正芬也坦言,清远鸡作为生鲜类产品,通过电商销售面临着不菲的包装和物流成本,想要远销到新疆、东北等偏远地区,就必须在包装和物流方面舍得投入。记者了解到,普通商品的快递成本目前大约占产品成本的25%-50%,而对于生鲜类产品来说,必须通过冷链运输,因此成本最高可达100%。
“我粗略算了一下,包装和物流的成本差不多要‘吃掉’半只鸡。”张正芬表示。
记者观察
“公司+农户”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产业兴旺,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为“三农”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记者了解到,清远鸡本土企业近年来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构建“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带来“鸡”遇。
2017年,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办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在北京举行,天农公司荣膺“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作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天农公司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探索“公司+农户”产业模式,先后在全市设立12个养殖服务中心,带动农户4000多户脱贫致富,解决了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帮助农户年均增收达2万多元。
近年来,清远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涉农资金整合,更好地促进了“公司+农户”产业模式的发展。广大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将整合后的土地和资金入股,同天农公司这样的现代化养殖企业签约,在得到资金、技术帮扶的同时,能够现场稳定、共赢的合作机制,从而有效抵御了农民散养家禽带来的亏损风险。
“公司+农户”产业模式将国家对贫困户的帮扶资金和相关优惠政策有效整合,既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相结合,又做到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能够使贫困户充分享受政策、资金带来的红利,从而获取稳定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所以这种精准扶贫模式的效果也非常显著。
【记者】赫鹏翀
【摄影】曾亮超
【策划/统筹】翟永鸣 魏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