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汕头市被划为2020年全省规模等级为100万—500万人的11座大城市之一。
汕头历来都是人口上的“大城市”,2010年,汕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已经突破500万。据汕头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汕头户籍人口已经达559万人。
《规划》提出,城市群集聚人口方面,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建设粤东城市群、粤西沿海城市带和粤北城镇集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粤东城市群要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都市区格局,促进城镇人口总量占比稳步提升。
人口的集聚和迁移,是“用脚”对一座城市的“投票”,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汕头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专家认为,未来汕头人口区域分布将趋于平衡,全面振兴协调发展中的汕头也将迎来更多人才落户。未来,汕头也将贯彻落实省人口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口能动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
人口区域分布未来将趋于平衡
根据汕头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汕头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54‰,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业内人士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也表明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仍然是较大的。
规划中有一组数据提到,广东省人口密度由2010年每平方公里581人上升到2016年的612人,相当于全国人口密度的4倍。粤东地区的人口密度全省最高,从2010年每平方公里1089人上升到2016年的1123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汕头在2016年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531人,超过广东省的人口密度和粤东地区的人口密度。从各区县的情况来看,金平区的人口密度依然是比较高,最低的是南澳县。
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来看,汕头人口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就是说,中心城区中的金平区、龙湖区等区域人口密度过大,但是,就未来发展来看,重点拓展区域,包括珠港新城、濠江区滨海新城,乃至填海造地开拓的东海岸新城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人口发展具有较强后劲。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上述区域交通发展,以及以房地产、旅游、教育和为现代工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金融、物流、研发、信息、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来以后,产业集聚势必会带动人口流入,再加上文化和娱乐业建设,一流的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完善以后,未来几个区域的魅力和吸引力将增强,也将吸引更多人气。
业内人士表示,人口的集聚是新区发展的先决条件,新区的发展又为人口的快速集聚创造良好的环境。自从汕头创文强管以来,吸引了大批优质企业“抢滩”——到2017年底,已有香港招商、华润、比亚迪等60家世界500强和全国500强企业落户。汕头更加需要乘着东风,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为汕头在新时代下的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劳动力保障。
搭建发展平台吸引更多人才落户
根据汕头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2016年,汕头市户籍迁入人口数为10346人,迁出人口数为23691人。迁出人口大部分流向依然是省内其他地区。
业内人士分析,汕头人口流动呈现出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现象,人口流出地主要分布在省内其他地区,主要流向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地区,流出人口主要来源于潮阳、潮南、濠江几个区。总体而言,流动人口流向大致呈现出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向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流动的特点。
《规划》中也分析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流动依然活跃,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聚集度加大,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随着全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增跨省流入人口的比重将有所降低。
根据汕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内陆乡村人口选择在邻近的城镇集聚,省外以及省内其他地区流入的人口变少,汕头寻求工作机会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所减少。目前汕头市部分用人单位用工招才难的原因,主要是供需匹配错位导致结构性用工矛盾。
“由于汕头工业仍然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层次较低,企业普遍对劳动力文化程度的要求不高,致使大量的外来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汕头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更愿意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和生活,集中反映在高层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普通技能型人力资源的短缺。”汕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随着汕头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目前返乡学生回流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善——2016和2017年两届,汕头生源高校毕业生共82726人,回汕报到的有47806人,约占57.8%。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等的发展,来汕工作的海外高端人才呈增长趋势,人数处于粤东西北地区前列。据汕头市人社局数据显示,2015年来汕工作的外国人才为110人,2016年为151人,2017年为171人,人数逐年增加,并且人数处于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为了吸收更多海外高端人才来汕工作,汕头成立外国专家局,并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并已在美国硅谷、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英国伦敦等地设立了4个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在北京、广州、青岛、杭州等地设立了4个国内人才工作联络站,协助开展招才引智活动。
据汕头市濠江区南山湾产业园负责人介绍,园区产业共建的比亚迪云轨制造项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将在今年的5月迎来一波人员入驻,近万人口将因该工厂的设立而涌入,也就意味着一个企业的入驻就能为一个区域带来大量的人流。
专家指出,随着濠江区产城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公共服务配套和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产业园区的职住平衡配套建设和产业园区的人口集聚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人口老龄化下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六普”时汕头6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例为7.02%,按国际标准已进入老龄化阶段。随着20世纪50年代初出生高峰人口陆续迈入老年,退出劳动力年龄的人口逐年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汕头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由此带来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压力相应加大,但是汕头的社会保障逐渐完善。
根据汕头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汕头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22.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2万人,抚养比为2.3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符合领取长期待遇的人员共57.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8万人;2016年1月起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100元/人每月增加到110元/人每月,全年平均基本养老金117.79元/人每月。
截至2016年,汕头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61.3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501.30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4.7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46.55万人。
也就是说,城镇养老、医疗、事业三大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成,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而未来,汕头也将在实现公共服务保障城乡共享和全社会共享上下功夫,提升群众获得感。
业内人士指出,汕头应该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做好老年服务产业规划,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体育生活,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020年规划人口控制在650万人左右
《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提到,规划期末,汕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650万人左右,其中城市人口531万人,城市化水平81.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2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12万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汕头人口城镇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六普”数据显示,汕头市城镇化水平为68.46%,位居全省第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18%)。根据汕头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汕头市城镇化水平超过70%。
《汕头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也提到,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此外,还要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
汕头计划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努力实现约25.45万本市和12.06万外市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
在这方面,汕头将通过实施积极的人口老龄化政策,防范和化解人口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提升人口素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与经济布局有效对接,实现人口与技术、产业、公共服务、社会就业良性互动。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