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主要水果产量排行榜
(单位:万亩、万吨、%)
种 类 面 积 产 量 占 比
苹 果 3485.7 4388.2 24.2
柑 橘 3841.2 3764.9 20.8
梨 1669.5 1870.4 10.3
桃 1277.6 1428.9 7.9
葡 萄 1214.4 1374.5 7.6
香 蕉 611.9 1299.7 7.2
枣 —— 824.1 4.5
柿 —— 396.9 2.2
猕猴桃 294.5 234.5 1.3
荔 枝 813.0 229.6 1.3
龙 眼 —— 191.4 1.1
菠 萝 92.6 158.2 0.9
其 他 —— 1958.1 10.8
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6)》,2016年全国水果(不含瓜果、草莓及干果、坚果等)种植面积19472.3万亩,产量18119.4万吨。北方的苹果和南方的柑橘平分秋色,苹果产量最高,达到4388.2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24.2%;种植面积3485.7万亩,比排名第一的柑橘少355.5万亩。柑橘总产量3764.9万吨,暂居第二。
接下来依次是梨(1870.4万吨,第3)、桃(1428.9万吨,第4)、葡萄(1374.5万吨,第5)、香蕉(1299.7万吨,第6)、红枣(824.1万吨,第7)、柿(396.9万吨,第8)、猕猴桃(234.5万吨,第9)、荔枝(229.6万吨,第10)、龙眼(191.4万吨,第11)、菠萝(158.2万吨,第12),其他水果1958.1万吨。
从发展态势来看,2016年全国水果生产除梨、苹果、香蕉种植面积以及荔枝产量略有减少外,其他主要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表现为稳中有增态势。其中,猕猴桃发展最快,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幅度分别达7.91%和7.18%,均高于其他主产水果;梨种植面积减少最多,达16.5万亩,减幅达0.98%。
2016全国苹果产区排行榜
(前十名)
排 名 省 份 面 积 产 量
1 陕 西 1057.2 1100.8
2 山 东 452.0 978.1
3 河 南 234.8 438.6
4 山 西 225.5 428.6
5 河 北 362.7 365.6
6 甘 肃 441.3 360.1
7 辽 宁 233.1 256.6
8 新 疆 103.2 136.6
9 四 川 56.4 62.7
10 宁 夏 57.8 57.2
苹果作为我国产量最大的水果,2016年种植面积3485.7万亩,比2015年减少了6.75万亩;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388.2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24.2%。
陕西是全国苹果的第一大产区,2016年种植面积1057.2万亩,产量1100.8万吨,分别占全国苹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0.3%和25.1%。
中国现代苹果起源地——山东紧随其后,种植面积452万亩,产量978.1万吨;陕西和山东的苹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7.3%。
接下来依次是河南(234.8万亩、438.6万吨,第3)、山西(225.5万亩、428.6万吨、第4)、河北(362.7万亩、365.6万吨、第5)、甘肃(441.3万亩、360.1万吨、第6)、辽宁(233.1万亩、256.6万吨、第7)、新疆(103.2万亩、136.6万吨、第8)。
苹果产量少于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四川、宁夏、江苏、云南、安徽、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北京、贵州等。
2016全国柑橘产区排行榜
(前十名)
排 名 省 份 面 积 产 量
1 广 西 555.6 578.2
2 湖 南 570.3 496.9
3 广 东 437.6 494.3
4 湖 北 363.5 457.4
5 四 川 423.5 401.7
6 福 建 287.1 378.9
7 江 西 496.1 360.1
8 重 庆 303.9 242.6
9 浙 江 140.3 178.7
10 云 南 70.7 61.3
2016年全国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种植面积达到3841.2万亩,位居第一;产量3764.9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20.8%,仅次于苹果。
广西是全国柑橘的第一大产区,2016年种植面积555.6万亩,产量578.2万吨,分别占全国柑橘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4.5%和15.4%。
紧随其后的是湖南(570.3万亩、496.9万吨、第2)、广东(437.6万亩、494.3万吨、第3)、湖北(363.5万亩、457.4万吨、第4)、四川(423.5万亩、401.7万吨、第5)、福建(287.1万亩、378.9万吨、第6)、江西(496.1万亩、360.1万吨、第7)、重庆(303.9万亩、242.6万吨、第8)、浙江(140.3万亩、178.7万吨、第9)。
柑橘产量少于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云南、陕西、贵州、上海等。
2016全国梨产区排行榜
(前十名)
排 名 省 份 面 积 产 量
1 河 北 297.0 499.2
2 山 东 68.6 133.9
3 新 疆 110.9 128.0
4 辽 宁 151.1 121.0
5 河 南 81.9 117.5
6 安 徽 57.2 114.2
7 陕 西 71.6 104.2
8 四 川 117.6 99.7
9 山 西 56.1 79.1
10 江 苏 58.5 75.8
梨作为我国第三大水果,近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趋于稳定,全国种植面积1669.5万亩,产量1870.4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0.3%。
河北是全国梨的第一大产区,种植面积297万亩,产量499.2万吨,分别占全国 梨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7.8%和26.7%。
接下来是山东(68.6万亩、133.9万吨、第2)、新疆(110.9万亩、128万吨、第3)、辽宁(151.1万亩、121万吨、第4)、河南(81.9万亩、117.5万吨、第5)、安徽(57.2万亩、114.2万吨、第6)、陕西(71.6万亩、104.2万吨、第7)。
梨产量少于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四川、山西、江苏、云南、湖北、重庆、甘肃、浙江、广西、贵州、福建、湖南、江西、吉林、广东、北京等。
20162016全国桃产区排行榜
(前十名)
排 名 省 份 面 积 产 量
1 山 东 169.7 293.6
2 河 北 131.3 202.1
3 河 南 117.9 127.8
4 山 西 50.9 102.8
5 湖 北 102.6 97.4
6 陕 西 57.9 78.8
7 安 徽 58.1 67.2
8 江 苏 73.1 63.5
9 辽 宁 37.8 58.0
10 四 川 75.0 57.2
2016年全国桃生产继续保持稳中有增态势,面积和产量双双均创历史新高,而且产量重新超过葡萄,再次回归我国第四大水果位置。全国种植面积1277.6万亩,产量1428.9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7.9%。
山东是全国桃的第一大产区,种植面积169.7万亩,产量293.6万吨,分别占全国桃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3.3%和20.5%。
接下来是河北(131.3万亩、202.1万吨、第2)、河南(117.9万亩、127.8万吨、第3)、山西(50.9万亩、102.8万吨、第4)。
桃产量少于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湖北、陕西、安徽、江苏、辽宁、四川、浙江、北京、云南、广西、福建、甘肃、贵州、新疆、湖南、重庆等。
2016全国葡萄产区排行榜
(前十名)
排 名 省 份 面 积 产 量
1 新 疆 223.5 267.6
2 河 北 132.5 170.7
3 山 东 61.5 114.2
4 云 南 61.2 96.2
5 浙 江 48.8 78.0
6 辽 宁 51.3 69.5
7 河 南 56.9 68.3
8 陕 西 77.6 66.0
9 江 苏 52.4 61.0
10 广 西 52.4 50.9
近十年我国葡萄生产呈快速增长态势,产量年均增长幅度在9%左右,并曾于2015年超过桃,成为我国第四大水果。不过,2016年全国葡萄生产增速下降,种植面积为1214.4万亩,产量1374.5万吨,虽然再创历史新高,但又被桃反超,在所有水果中排名降至第五。
新疆是全国葡萄的第一大产区,种植面积223.5万亩,产量267.6万吨,分别占全国葡萄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8.4%和19.5%。
河北排名第二,种植面积132.5万亩,产量170.7万吨。山东紧随其后,种植面积61.5万亩,产量114.2万吨。
葡萄产量少于100万吨的省份依次为云南、浙江、辽宁、河南、陕西、江苏、广西、安徽、四川、甘肃、湖北、山西、贵州、宁夏、湖南、福建、吉林、内蒙古、重庆、天津、黑龙江等。
2016全国香蕉产区排行榜
(前五名)
排 名 省 份 面 积 产 量
1 广 东 196.2 481.7
2 广 西 161.3 319.9
3 云 南 153.8 270.0
4 海 南 53.0 125.6
5 福 建 41.1 96.6
受进口香蕉冲击和香蕉枯萎病蔓延等因素影响,近年我国香蕉生产虽然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总体平稳。2016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稳中略降,为611.9万亩;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99.7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7.2%。
官方数据与目前存在较大差异。据农财网香蕉通记者观察,目前,广东香蕉大幅缩减,远不及广西和云南两地。
除此之外,陕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产区,产量131.3万吨;广东是全国最大的荔枝、菠萝、龙眼产区,产量分别达到124.6万吨、103.4万吨和86.5万吨;新疆的枣产量(326.4万吨)全国第一;广西的柿产量(117.8万吨)全国第一。
、、、、
BANANA WIN
农财网香蕉通团队
行情咨询与新闻报料:
小蕉君:18680487946(微信同手机)
李记者:lijinxi314
赵记者:zhaopp15876507123
商务洽谈请联系:
徐总监13512781822(微信同手机)
本文转自网络平台。
今日编辑:李金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