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双臂伸展到一个极限,定住不动几秒钟,然后放松,接着再重复之前的动作。”3月21日,在佛山志维骨科门诊部,佛山骨伤名家李广海的孙子李国韶一边讲解,一边伸展双臂,做出伸腰的动作。在他面前的患者认真学习,领悟动作,感受身体的舒展。
这家去年底新开的骨科门诊部,每天迎来络绎不绝的患者,细心的市民发现,该门诊部所在的文华路上,新开的中医骨科门诊部就有两家。
刚刚过去的“国医节”,让中医药再次在市民的视野里“刷屏”。对社会开放办医资格陆续成为近年来各地医改政策的标配,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医疗行业,以期在这一波风口上分得一份市场“蛋糕”。
瞄准中医药健康产业
中医诊所相继“入市”
在禅城区公布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公示上,美容机构和牙科诊所历来在数量上一直都占优势,记者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诊所也陆续“亮相”,抢占医疗服务市场。
2015年11月,禅城中心医院的国医、国药馆开始对外试业。半个月后,佛山的中医药医疗市场又迎来一匹“黑马”——国药集团佛山冯了性国医馆有限公司的国医馆、国药馆(以下简称“冯了性国医馆国药馆”)正式开业。
作为一家“国资+民资”共同注资的中医诊所和药材零售商,冯了性国医馆国药馆以健康综合体的定位出现在市民眼前。它拥有1700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背靠国药集团以及冯了性药业,冯了性国医馆国药馆一方面出售地道药材,另一方面推出中医诊疗、针灸等手法理疗,以中医药为基础,为佛山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佛山中医药,旧时以前店后厂的形式把中医药发扬光大,使佛山享有“岭南成药发祥地”“岭南药祖”“广东成药之乡”等美誉。如今随着中医保健理念的兴起和中医文化的逐步回归,中医药的发展在佛山萌发了新的“枝芽”,也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除了冯了性国医馆国药馆外,一股依托闻名全国的佛山骨伤科的民营力量也正在崛起。
在禅城区文华路上,佛山志维骨科门诊部开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的就诊患者都排满了整个大堂。该门诊部数位主力骨科医生都有佛山中医院的从业经历,是佛山有名的骨伤科医生。其中佛山市中医院原院长陈志维,全国中医药专家潘志雄和佛山骨伤名家李广海的孙子李国韶,是该院的三大骨伤科专家。他们继承和发扬岭南李氏骨伤流派,以李氏正骨法等骨伤科手法为市民带来骨伤科医疗服务。
据悉,该院还与位于禅城区南庄镇的佛山绿康医院打造志维骨科创伤康复中心,瞄准中医药健康产业这个新兴医疗市场,以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抢占市场。
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松绑
释放市场活力
近几年,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增多,背后是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放开。
3月20日早上7时多,某佛山知名中医儿科专家就已出现在冯了性国医馆国药馆内,事先预约好的市民带着孩子陆续进入诊室,接受医生的中医诊治。
据记者了解,冯了性国医馆国药馆目前有34名中医专家坐诊,在中医专家的阵容中,不乏省市名中医的身影。该馆目前有3名广东省名中医坐诊,34名中医专家中,大部分都是体制内人员。
“以前的中医坐堂更多的是药店请退休老中医回来坐堂,请公立医院的医生来坐堂几乎是不可能的。”国药集团佛山冯了性国医馆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傅澍熙告诉记者,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的医改政策都特别提及支持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以及医院领导观念的逐步开放,使医生“多点执业”真正成为可能。
他说,冯了性国医馆目前每天有2到4名专家坐诊,一部分是退休名中医,一部分是仍在公立医院工作的中医,他们有着良好的公众信誉,在中医诊所坐诊可帮助诊所快速建立名声,同时也给周边市民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据介绍,除推出中医诊疗这个“拳头”产品外,冯了性国医馆还推出膏方治疗。目前,该馆已推出7个通用膏方,其中3个膏方,都是沿用馆内两名省名中医的方子。“接下来,我们计划推出‘一人一方’的定制膏方,为市民辨证施药。”傅澍熙说。
日渐宽松的政策使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获得更充足的发展空间,扩张的步伐也日益加紧。据悉,国药集团佛山冯了性国医馆有限公司目前已在贵阳、江阴、重庆等城市开设了国医馆,在华南地区将以冯了性国医馆的招牌继续在市场中扩张。
“我们计划到2022年,开设100间健康综合体,其中今年计划新开张12间,南海馆将在今年内开张。”傅澍熙说。
【记者】李晓莉
【摄影】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