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惠城区旅游局与相关旅游企业一行在横沥政府人员指引下,对横沥镇墨园村进行乡村旅游资源调研。
旅游局领导一行沿着墨园古村游线,考察了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和古村旅游开发的情况。
墨园古村落负责人向调研组展示了未来几年的规划,得到了一致好评,并希望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建设美丽墨园。
墨园村
"广东省古村落"的17个古村之首
墨园村位于东江北岸,是惠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古老的文物建于明代。2012年时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墨园围门楼
墨园围门楼已于2013年按旧貌重新修葺,重修之后更具古韵。围内是墨园四大姓中的陈氏宗祠和徐氏宗祠。各姓先民同为福建迁徙而来,和睦共处,亲如一家。墨园围见证着历代子孙的繁衍生息,守护着墨园人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墨园古井
墨园古井拥有数百年历史,至今麻石依旧水清井透。在元宵节这天,经祈福的平安符化到井水里,井水被赋予平安好运的美好内涵,村民越先抢到水预示福气越多,于是抢水成为墨园村元宵一大亮点。
墨园大夫第
墨园大夫第为墨园村陈氏祖先陈兴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所建。正门中间高悬“文魁”匾额和两旁的“大夫第”匾额,阳刻描金,分别为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第七名举人陈泰立,同治八年乙次已巳仲秋谷旦都察院都事加二级陈其侯、陈其相立。
大夫第为对称布局的堂横屋建筑,围墙内建筑平面呈“几”字形。由三堂、二横及前后院构成。
老书室
从老书室走出陈氏子弟,获得功名爵位的不胜枚举。如今,书室虽已不复当年风貌,但其辉煌的过往却真实地承载着陈氏这个百年大家族的传家之道,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墨园子弟读书上进。
老屋
茂记、荣记大屋为墨园村陈氏七世祖陈文于清末所建。当年,陈文与弟弟陈泰,一个经商,一个从文,两人在各自的领域均取得一番成就,令陈家达到空前繁盛。
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硬山顶,阴阳瓦,墙上部青砖清水墙,下部夯筑墙,墙上按房间开方窗,花岗岩石框。
墨园村历史渊源
名称由来
墨园村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传说在明末清初,墨园的先辈在此地跑马滴墨,圈定了现今墨园村的范围,故名"墨园"。
建筑特征
墨园村古建筑有十多栋约350间,其中围门楼、墨园古井、大夫第、老书室、茂记大屋、英记大屋和义记大屋7处点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古屋墙壁有一丈厚,双重门,有9厘米厚,门窗甚少,屋瓦密且坚固,防盗功能极好。
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墨园村越来越重视古村落的传承和发展,致力于经济、民生建设,完成了村主道硬底化建设,提高农村经济社会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并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意识。
墨园村村委会坚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古”为依托,修旧如旧,着力做好古村人文资料的搜集、挖掘和整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