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广州第一次系统组织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和推荐认定工作以来,白云区被认定的历史建筑有35处,其中第一批3处、第二批7处、第三批3处,第四批22处。
据了解,这些历史建筑多集中在白云区北部四镇,传统乡村聚落地区以宗祠为主,流溪河沿线以书舍、宗祠为主,沿岸多为商铺、骑楼等建筑。而三元里、同德等地区分布了少量的战争遗址和工业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全市共有52处,以村落遗产为主,主要集中在白云、番禺、南沙三区,集中体现了广州周边村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构)筑物类型。其中,白云区有22处,其中太和镇北村的蟠翁书舍、苍屏书舍、月峰书舍、丽翁书舍共同组成难得的书院群;济川江公祠、乡田陈公祠、宥庄沈公祠等祠堂则是广州周边村落保存较好、规模完整的广府祠堂建筑,体现了村落传统公共建筑的历史风貌。
专家认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在展示和传承白云传统人文精神、提升城乡建设品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成为白云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软实力。
目前,白云区正逐步铺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试点工作。“一个区域没有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它的发展就犹如空中楼阁。”区国规局相关负责人说,历史建筑往往就是属于一座城市不能复制的历史印记,是属于“活的记忆”,走好保护和传承两步棋,才能够让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传统风貌建筑等能够延续其生命价值。
目前,白云区已经梳理出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约200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全面铺开,重点开展流溪河流域及帽峰山区域历史风貌保护利用、蚌湖圩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利用发展规划研究。
来源 | 许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