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州人最早、最完整的头像在这!3000年前“南沙人”就生活在海边

广州南沙发布
+ 订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元谋人”和“北京人”,小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今天~小南要来给大家说一下“南沙人”!

如果大家想要知晓广州远古人类究竟什么样,只要到咱们南沙的鹿颈村看一看,你就会有所惊叹!——原来3000多年前 “南沙人”就生活在海边。

鹿颈村,又名鹿颈寨,因村后山势延长,形如鹿颈得名。遗址地处鹿颈村东南珠江虎门出海口西侧的一个古海湾内,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范围1万余平方米,原植被为稻田、菜地、荔枝林、蕉林等。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文物爱好者于小光无意中发现了古遗址的痕迹,随即上报了文物主管部门。

于小光发现时,遗址已遭破坏,挖有鱼塘,并建有采沙场。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发掘工作延至2000年11月下旬才开始。发掘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了大量的釜、罐、盆、盘、豆等陶器残片,以及斧、锛等石器等共计300多件。

这是广州考古发现的堆积层最厚、出土器物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先秦遗址之一,不仅为广州史前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对于研究环珠江口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考古编年、社会历史进程和文化面貌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最大的发现无疑当属“南沙人”。根据当时负责发掘的广州考古所专家张强禄的记述我们可以得知:

2001年3月初的一个清晨,考古工地的发掘工作正按田野操作规程有序进行。第Ⅲ区探方T1708中,一位正在发掘的村姑大叫一声:“哎呀!人头骨啊!”随着叫声,工地上的工人们呼啦啦都围上去看,都不相信会有人头骨发现,更不相信这块祖辈耕作了几百年的土地下面会埋有人骨,甚至现场的考古队员们也觉得难以置信。

知道是埋有人骨的墓葬,当地的村民是怎么也不肯再清理了。最后只能由时任番禺博物馆副馆长的老考古队员齐晓光亲自清理骨架。为什么时隔几千年人骨架保存得还这么完好?专家分析:墓葬所埋藏的地层中包含有大量的贝壳,使得人体骨骼逐渐钙化,变硬变结实了。

墓葬距今的年代约3100年。这也是广州首次考古发现3000年以前的人类墓穴。在这处墓葬中,还发现了一具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架。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这副人骨架的主人是一名男性,属于亚美人种,身高170厘米,死亡时的年龄约在45~50岁之间。后来,人类学家根据该人体骨架,成功复原了他的头像,并命名为广州“南沙人”。这也是迄今为止确定的广州人最早、最完整的头像。

张强禄曾这样写道

“根据文物普查掌握的情况看,南沙区尤其是旧南沙镇有史可查的开村时代大抵也就是南宋到元明阶段。相信如果不是考古人员慧眼识金,一铲一锹地打开埋藏千年的地下史书,惊醒沉睡三千多年的‘南沙人’,当地村民怎么也想不到‘鹿颈村’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了。”可见,在广州广袤的大地下面,还藏着多少宝贵的秘密。

编辑:Kissy

来源:广州日报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