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在悠扬古风中的沙寮村

广东省扶贫办
+ 订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道而重远。”站在沙寮村村口的扶贫干部谭镝,一边呤颂着《论语》的诗句,一边远望村外美丽的景色。个子高大,身材威梧的谭镝有空闲时间就喜欢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思索着扶贫工作中的种种。

扶贫工作征程漫漫,就像屈原的诗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群山连绵中,沙寮村坐落在青山绿水的阳山县小江镇中南部,S114线旁300米,距离阳山县20公里。远远的连江河就像一条翡翠碧绿般的珍珠项链随着地势的蜿蜒曲折川流不息。

阳山县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广东清远市中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秦朝末年设阳山关,西汉高祖时置阳山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镇1个瑶族乡,总人口约55万人。

阳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韩愈被贬到阳山当县令,也感慨:“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可见土地之贫乏,阳山之穷可谓由来已久,千年来都在思破解之策。

而沙寮村因天然的地理环境,比起其它村落的贫穷还是相对好一点。沙寮村下辖20个自然村(村小组),全村共有686户,3101人,相对贫困户76户,158人,有劳动能力的31户97人,无劳动能力的45户61人。2016年列为县级贫穷村,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805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仅3200元,全村共有耕地2800亩(其中:水田1000亩,旱地1800亩)。

沙寮村的因历史原因的经济基础相对尚好,但人均收入还是列入贫困村,可见扶贫工作的任重道远啊!

一阵清风吹来,俊朗的谭镝思绪慢慢的飘向远处的群山,……不知不觉,时间如白驱过隙,一晃而过,来阳山一年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人生中的百味。

2016年谭镝响应党的扶贫政策,满怀激情参加广州市黄埔区负责对口帮扶清远市阳山县8镇35条村相对贫困村,广州市直属单位帮扶8个村(代管)的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1968年2月出生于广州的谭镝,成长于湖南,高中毕业后入读技工学校机械专业二年,1997年考入广州市开发区城管大队参加工作,在2016年5月14至5月16日参加省市为期三天紧张,甚至是填鸭式的突击的扶贫工作培训后,怀着激动,兴奋,完成历史使命的心情进驻帮扶村。

自从感受了好多年大城市的文明气息后,再回到在大山中的土地,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和父老乡亲,看着这里的一切,心里直犯嘀咕:我能为村民带来什么?村民能接受我吗?开展工作会顺利吗?村干部会怎么看待我?

谭镝首先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过好当地语言关,先当“村民”后当“扶贫干部”。另一方面认真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最受农民欢迎的具体事情做起,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尽快熟悉业务,提高驻村扶贫工作水平

谭镝几经走访,调研,找到村里致贫原因主要有:

一是生产基础差,大部分农田处于低洼地带,每逢汛期,河水倒灌农田,农作物失收。

二是交通设施薄弱,村公路狭窄,状况差,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是种植结构单一,种养技能缺乏,主要依靠种植粉葛,玉米,水稻,花生维持生计。

四是缺乏资金,种桑养蚕,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小,收益率低,难以发展规模种养业。

五是留守村民老弱病残多,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劳动力。

到2018年,要达到总体目标: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员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于上述的情况,要求标准,谭镝感到扶贫工作之路不但充满艰辛而且任重道远。

因为扶贫工作首先要先确定村民中谁是符合扶贫政策中的帮扶对像,所以必须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调查取证,核实,贫困户的相片,身份证,就保卡,五保证,新农保,医疗保险信息,还要为村民建立《档案卡》,整理好后按扶贫文件规定分门别类归档,上存,在2016年4月20日前录入到‘’广东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网络系统中。

这项数据宏大,繁锁复杂的收集,整理,录入工程是每个扶贫干部必须面对,完成的任务,对电脑知识,技能操作不怎么熟练的干部来说,都是一种挑战。熬夜,加班,那是平常事,关键是对资料的核实,做到数据的真实性才是让人头疼纠结。

很多时候甚至等村民入夜收工后多次上门才能取得真实的资料,数据。谭镝说记得有次村干部带我一起去住在山上的帮扶对像取证,弯弯曲曲的山路,泥泞不堪,山上住户的房已近危房。

刚走近住户就听到好多条狗气势汹汹地对着我们狂吠,村干部吓得脸色发白,幸好躲得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回到驻点后又废寝忘餐地整理,录入,每晚完成后倒在床上就睡着,真是身心疲惫。同志们相互帮助终于在数据网络系统关闭前完成了这项关键复杂的任务。

在扶贫工作期间,谭镝有天接到家人的电话,告诉谭镝:母亲被诊断为晚期胰腺癌。谭镝听后,这个平时坚强的汉子也不禁泪流满面,蹲在地上痛哭失声,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慈祥的母亲为了支持谭镝的扶贫工作每次回去都是脸上充满了笑容,又有谁知道谭镝一离开母亲就流泪,那是心疼的泪水。

母亲给予儿子无私的爱,那是母爱的延绵,生生流转不息,这是一种永恒的爱,灿若星辰,永远流淌在生命的长河中……母亲的病痛折磨着家人,砸痛了谭镝的心,但谭镝对扶贫工作组瞿组长说:‘’组长放心,母亲的病不会担误扶贫工作的。‘’一句短短的话语却是那样掷地有声,让人动容。

扶贫工作风风雨雨的路上,印下扶贫干部坚实的脚步,也印下他们前行或深或浅的艰辛的足迹。

在扶贫工作中,怎么样让帮扶对像富起来,生活好起来,这是每一个扶贫干部面临思考的问题。谭镝也不例外,他根据沙寮村的实际情况,现有条件设想了好多,在小江镇的小江村‘’林光互补‘’的光伏项目取得很好效益后,谭镝做了村民大量工作,亲身取经,调研后,沙寮村也开设了在节省土地的情况下在鱼塘上架设支柱,安装太阳能板的光伏项目,这项工程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渔光互补。

这项工程完工后真正做到向老天要钱,不但发电,还能继续养鱼,维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它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上的村民。每年发电后取得的利润收益不但帮扶贫困户,还能逐步的提高沙寮村的经济收入。

在扶贫工作中谭镝发现村里的67岁的陈益诗,妻子42岁,由于下肢残疾,无法直立走路,长期需要人照顾。他们的儿子因成绩优秀而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经过多方调查,取证,谭镝确定了他成为沙寮村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对象,同时向上级提出申请。上级同意后,扶贫工作组用扶贫资金帮扶他在村口边交通便利的地方开了一间便利店。陈安益老人因经营得当,收益不错,他们一家对扶贫干部的热心为民感激不尽。

扶贫工作中充满了艰辛,每一项工作不但要充满热情,责任心,还要像孙悟空那样睁开火眼金睛分辨事情的不同,从而让扶贫资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古风悠扬的沙寮村,民风淳朴,现在村民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那悠扬的古风从没在此消散过。整个村落成 易经中的八卦图形而设,一阴一阳,阴的是村口的呈半月形的鱼塘,阳的是村舍房屋,空地。村头还有尚存形状保佑村庄风调雨顺的庙宇,几棵高大挺拔,古老的百年樟树像巨人一样守护着这里的土地。

走进村里,街巷纵横交错,都用石条,青石板铺砌,存留下来的百年以上的青砖灰瓦古老的明清风格大屋,成排成列几进几出,结构牢固,布局严整。走进屋内,虽年久失修,房梁坍塌,但屋内仍然看到多姿多彩的八仙过海,梅花间竹等各种雕花,雕琢精美,细致精巧。甚至还看到西洋风格的飘窗,五彩的硫璃玻璃窗。

村民也记不起大屋是怎样的历史留存,但各种精致的雕花,画坊,飘窗,硫璃玻璃,在大山的怀抱中依然散发着昔日的光彩,仿佛在风中无声地诉说着当年豪门贵族曾经光耀门庭的历史。

在这个贫困户收入仅为3200元的沙寮村,谭镝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这个古风悠悠的古村落,利用尚有的历史风貌基础上,动员此村先富起来的人员带动村民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建起农家乐,利用自家民房保留原有架构开办创意民宿,利用当地有名的农副产品:阳山鸡,沙寮粉葛,麦羹,稻米,玉米,一点红番薯作为美食吸引外来游客,采桑养蚕作为游客的体验生活的项目,相信以上种种都能让人们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另一方面, 山区农村的防灾减灾能力很差,一下大雨,很多地方都会被淹,要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村干部建议,要合理设定新农村规划建设标准,既要提高水平又不能太超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是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的关键,建设新农村要有科学的规划,让村里知道建什么、怎么建。最终建设生太态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美丽洁净的新农村。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探索建设农民公寓等方式缓解人地矛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通过各方面的改善,留住农村人才,吸引外来人才。

芳草青碧,清溪长流的沙寮村,村前高挺,伟岸的樟树,我们四人合抱也抱不过来,阳光穿透开来,抬头仰望,但见华盖碧绿,树干苍劲,仿佛枝丫是历史的脉络,树叶是一张张写满文字的纸片,一叶一故事,一花一菩提。

清风吹奏着树叶,如古乐悠扬,让人陶醉,绿叶婆娑中,让人读出了村庄历史的沧桑,历史文化的沉淀。

谭镝深深地呼吸着大自然散发出来的清新的气息,静静的思索中,谭镝的思绪随着悠扬的古风飘得很远,很远。扶贫工作中有得有失,然而扶贫路上那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片段像电影镜头般拉伸开来,让人沉思,让人奋进。

这块青山绿水的土地上,水流淌着岁月,水流淌着人文,一如古村的有斑驳历史痕迹的大屋,悠悠的泛青的青石板。

这块土地上有着太多的山水风光如画,有着太多的人淳朴如山,有着太多的人文风俗如歌。阳山凤阳舞的歌声依然飘荡在天空,唐代名家韩愈的思想,诗句:吾州山水名天下!在鸢飞鱼跃中越过历史的千年依然光芒辉照。

清澈的连江水流淌着沙寮村的古风,也流淌着阳山发展的历程,流动着广州黄埔扶贫干部的无私的爱,美丽的阳山,这颗南岭以南的明珠将会在世界舞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广东省扶贫举报监督热线:12317

2月热文推荐

1.汪洋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2.广东2017年度扶贫开发成效省级考核开始了!Are you ready?

3.广东扶贫上央视啦,快来围观!|决胜:最后的贫困村之广东葛坪村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5.关于开展2018年春风行动的通知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