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比例高于全国近一倍,仍有缺口!佛山这样破解“儿科医生荒”

非常医+1
+ 订阅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表示,要增加儿科医生的供给,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在医改的调价过程中,体现儿科行业特色和儿科医生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会上浮30%。

3月15日,记者从佛山市卫计部门获悉,佛山已于近期调整了公立医院6岁以下儿童部分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对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390项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不超过30%的加收政策。此外,还要求确保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等,以一系列措施破解儿科医生短缺问题。

近年来,医疗界关于加强儿科人才建设的呼声不断。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

现状

儿科医生比例高于全国近一倍仍有缺口

据统计,2016年,我国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儿科执业(助理)医师还存在较大缺口。

到2017年底,我省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床位2.0张;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医师0.6人。

在佛山,儿科医生的比例则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省标准。

2017年底,佛山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儿科医师914人,比上年增加128人,增长16.28%,儿科床位2856张;每千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0.9人,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床位2.8张,已经超过《广东省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医师数和床位数分别达到0.69人、2.2张的目标。

佛山儿科医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但仍出现儿科看病难、医务人员接连加班的现象。

“儿科的工作量大,夜班的医生夜晚10点到早上8点,要看100多个病人,上厕所都没时间。”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一名儿科医生介绍说。近期,该院儿科的门诊量每天大约在800—900人次,前段时间气温大幅下降,全国各地的儿科门诊患者陡增,市妇幼保健院每天的门诊量整整翻了一倍,达1700—1800人次。

佛山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基层儿科服务能力不高、群众科学就医观念未形成等原因,造成了家长们扎堆到三级医院儿科看病。据了解,到三级医院就诊的患儿,超过七成是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的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多发病。

佛山儿科医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但仍出现儿科看病难、医务人员接连加班的现象。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

措施

调整后的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为体现儿科医务人员特殊的劳动价值,根据国家多个部委《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广东省政府《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佛山市在大量调研和测算的基础上,近期调整了公立医院6岁以下儿童部分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对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390项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不超过30%的加收政策。

全市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从今年2月1日起对6岁以下儿童基本医疗服务执行新的价格,调整后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此外,佛山市已将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十三五”期间区域卫生有关规划和“卫生强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中加以推进。今年1月29日,佛山市医改办制定下发了《佛山市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整合型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防治结合提高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综合措施,将结合佛山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适合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推进分级诊疗以及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现区域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等工作,建立健全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佛山儿科医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但仍出现儿科看病难、医务人员接连加班的现象。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

未来

加快构建儿科分级诊疗体系

佛山市卫计局透露,为加强儿科建设与发展,切实增加儿科医疗资源,市政府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比如持续增加儿科医疗资源,保障儿科医疗服务。市政府投入建设位于佛山新城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址,预计2019年竣工,可新增1000个床位,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大楼已立项建设。同时,佛山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筹建妇儿专科医院,鼓励开设儿科诊所等。

佛山市还将公立医院提供必需的儿科医疗服务纳入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内容,要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按标准设置儿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全市妇幼保健院、一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能提供儿科门急诊服务;妇幼保健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独立设置儿科门诊和住院病房;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儿童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在就诊高峰季节,各医院统筹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障儿科正常诊疗秩序。

在儿科医疗队伍建设方面,佛山将建立激励机制。将儿科作为紧缺专业纳入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各医疗机构建立体现儿科医疗服务特点和儿科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绩效分配方案,建立儿科岗位激励机制,确保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

此外,佛山将加快构建儿科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儿科服务效率。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培养全科医师、推进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设、开展专家到基层开诊等措施,引导儿童常见病在基层就诊。同时加强各级妇幼保健院、三级综合医院对疑难、危急重儿童、高危孕产妇疾病诊疗水平,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模式。


■关注

一个上午需接诊超40名患儿

儿科医生难招聘

“我们的医生平时一个上午的门诊大约要看40—60名患儿。当流感等季节性疾病出现时,往往会出现扎堆看病的现象,高峰期的门诊量甚至高于平时一倍。”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张爱民说,“这些情况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医生一般是早上7时前到病房查房,8时左右出门诊,一直到中午12点半左右。下午则需要处理病房病患的情况。晚上接着出夜诊,往往要迟至10时左右才结束。第二天还要正常上班。”张爱民说,“这样的排班每周两次。”

据了解,这样大的工作量并非个例,在儿科医生看来较为普遍。

佛山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儿童医疗服务的特点,目前儿科人员流失、招聘难,很多新毕业生不愿进入儿科。

招儿科医生有多难?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范文奎表示,该院2018年的招聘计划中,儿科医生准备招3名,但是到目前为止,仅有1人来应聘。“儿科医生太难招,其他专业医生的招录要求是研究生。对儿科医生的招录学历资质已经放宽到本科,但还是不容易招到人,我们去年也在招,但一个都没招到。”范文奎说。

张爱民表示,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接待门诊只是“有形”的方面,更多的压力来自“无形”。“病房如果有危重病人,往往病情急、病情变化快,医生的心24小时都紧绷着的。”他说。


■链接

培养人才的基层医院探索:

“大手拉小手”提升科室实力

“医生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建议政府从政策扶持上着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佛山市中医院及禅城高新区医院儿科主任范联表示,近年来医疗界加强儿科人才建设的呼声不断,因为不少儿科医生多年来都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工作。他表示,儿科病人逐年增加,对儿科医生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

提升基层医院科室实力,才能增强医院“吸才”的能力。事实上,自2014年禅城把原禅城区张槎医院交给佛山市中医院托管,成立佛山市中医院及禅城高新区医院后,范联就担任两家医院的儿科主任。每周二下午和周四上午,他都在张槎儿科病房,带领儿科医生查房。另外,每周四约有10名学生会在高新区医院儿科服务,跟着范联实践。

医德、服务质量、安全问题、人文关怀等方面,是范联特别注重的关键点,“医护服务是否到位,病人的费用是否合理,范主任均细致了解。”禅城高新区医院儿科一位护士表示,自被托管后,高新区医院吸收了大医院的管理经验,科室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记者】夏小荔 李晓莉

【摄影】张梓望

编辑 潘智玲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