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史蒂芬!再见,人类的星星! 一生三次到访中国,中大教授称其“不可或缺”

南方探针
+ 订阅

根据BBC报道,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英国剑桥病逝。

此条消息一经发布,迅速被全球媒体与网友密切关注。在美国的社交网站twitter上,已经有超过100万人在网络端关注这一消息,网友们在网络上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

据外媒报道,霍金教授的孩子露西罗伯特和蒂姆发出声明,“我们亲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为此深感痛心。”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凡人,他的成就和遗产将会在历史流传。”

“他曾经说过,‘如果这个宇宙不是你所爱的人们的家园,那它就不是一个宇宙。’我们会永远想念他。”

据了解,1942年1月8日,在天文学家伽利略去世300年后,史蒂芬·霍金教授在英国牛津出生,并在圣奥尔斯本长大。

针对霍金去世,《华盛顿邮报》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他克服了毁灭性的神经疾病,探索宇宙中最伟大的奥秘,并成为全球著名的人类思维力量的象征。”

1977年,霍金与家人在一起。

霍金的另一个身份,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在他21岁时,不幸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元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这种病只会让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心脏,大脑可以运转,最后心肺功能也会丧失。

医生曾预言他活不过23岁。犹如晴天霹雳,霍金几乎快要放弃学业,但是,坚强乐观的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43岁时,他由于肺炎感染导致气管切开,从此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病情的不断恶化,医生预计不久后他的面部肌肉萎缩将更加严重,霍金一次次徘徊在死亡边缘。

坚强的霍金并没有因此退缩。他曾在演讲中说:生活中的任何苦难,都不会把我们逼进死胡同。相反,它会给困境中的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我们战胜灾难的能力。就这样,霍金克服了许多困难,为人类物理事业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最受欢迎的科学家,最伟大的追星者

1970年,霍金和罗杰·彭罗斯发表了一项重大的发现,他们将整个宇宙的黑洞数学运用到了整个宇宙中,并标明奇异点是时空中无限完全的一个区域,它位于我们遥远的宇宙大爆炸中。

霍金是第一个提出宇宙论的理论,他解释了一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结合。

而真正让霍金走向全球人民心中的,则是《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时间简史》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

这部书中,霍金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让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该书在英国“星期日时间”畅销书排行榜上,打下了连续237周最畅销书籍的记录。

这本书,也让人类对于宇宙、大爆炸、黑洞等问题产生了深邃的思考。启蒙了一代又一代的天文物理爱好者和研究者,也让霍金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书中,他向人们抛来一些关乎人类命运最本源的问题,世界是什么?时间从哪来?这些问题为我们科学地理解世界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

亚马逊书城中,将这本书评价为“一生之中一定要读的100本书”的第二名。

除了著作之外,一直以来,由于霍金幽默而睿智的性格,让他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科学家之一。

霍金所研究的领域高深,他的同事们曾担心,大众永远无法理解他们的研究。不过,霍金的一个明显特征恰是力争赢得更广泛的受众。在2016年的BBC里斯讲座中,他游刃有余地将毕生对黑洞的洞见凝缩在两次15分钟的讲演中。

同时,霍金还曾参加过大量的社会活动。2014年8月,在“冰桶挑战”风靡全球之时,霍金也主动参与其中,呼吁人们关注ALS群体。

1994年,他利用电子发声器献声,和英国大神级迷幻摇滚乐团Pink Floyd合作录制了摇滚作品《Keep Talking》。

▲霍金在《Keep Talking》中献声。

他亲民的形象,在所有科学爱好者心中,有着极高的评价。霍金还曾在美国喜剧《辛普森一家庭》、科学喜剧《生活大爆炸》和科幻影集《星际迷航记》中客串。

霍金近几年曾多次参与《生活大爆炸》的拍摄。

就在去年,霍金还在GMIC 2017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谈及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全人类的S.H.,中国人的霍金

霍金一生曾经三次到访中国:

●1985年,第一次来中国,他在中科大水上讲演厅作天体物理的学术报告。

●2002年,他在北京做了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报告,向公众阐释他的关于天体演化的“M理论”。

●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体育馆主持一个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并在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的公众讲述《宇宙的起源》。

每一次来中国,他都为中国的科学爱好者们带来了最新的宇宙学理论。

此外,霍金还于2016年4月开通了新浪微博,短短一个小时内,就已经有了30万的关注数,连邓超、姚晨这样的娱乐圈大V都成了霍金老师的铁粉。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霍金用微博悉心地为中国的网友解答了很多物理学的问题。

2016年,霍金开通了自己的微博。他的第一条微博一经发出,就收获到了网友们超过50万的评论和300多万网友关注。

就在去年11月24日,霍金还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通过和王俊凯的交流,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千禧年一代的年轻人的赞扬。

在最后一次来中国时,霍金表示了对中国科学进步的赞扬:“中国人的灵巧、勤奋、智慧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是这些因素使中国不断进步。这些年中国进步很快,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是中国科学的进步吸引着我来到了中国。”

霍金还对中国的西藏表示了向往:“我非常想去西藏,从少年时代就非常向往。不过现在我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我去了,那里的海拔太高。”

霍金教授最终也没能登上青藏高原,但愿您能在长梦中登上自己所向往的地方,那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

得知霍金逝世的消息后,中山大学物理学家李淼教授接受探报君采访表示,自己正在撰写一篇纪念霍金的文章。李淼认为,霍金一生的成就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一个是学术上成就,最显著的是“黑洞辐射”理论,一个科普上的成就,比如大家熟知的《时间简史》,“两方面的成就都是不可或缺的。”

“尽管这10年来,霍金的学术水平不再站在物理学的顶峰,但是他的离开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很大的震动。”李淼说,“以后肯定还会有很多人超越霍金的学术地位,但是很难再有霍金这般有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了。

李淼教授曾经写过《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三体>中的物理学》等在国内畅销的科普读物。他曾经坦言,自己是从霍金的《时间简史》中学到了写作科普的秘诀的。“霍金的文章总以一个小噱头为开头,他很善于讲故事。”李淼说,霍金改变了他的写作理念,努力让自己从受众的角度去写科普、阐释物理问题。


探报哥期待有料的伙伴们扫码进入我们的微信粉丝会,一起来讨论当日热点。如果你有新闻报料,也可以在这里报料给记者哦!

【记者】徐勉 吴扬 实习生 李月 黄璇

【策划】谢苗枫

【校对】蓝淑茹

编辑 洪鑫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