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飞船长什么样?”“第一个动物宇航员是谁?”“宇航员在天上一天跟地上一天时间一样吗?”……13日上午,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员石磊来到佛山南海罗村中心小学,以问题引入,与这里3、4年级的学生一同探秘“奇妙的太空生活”。
3月11日起,“2018年佛山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正式开展,包括石磊在内的8位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专家一周内将走进佛山五个区,为佛山市80多所中小学送来85场科普教育活动。
“太空生活”最有趣
载人和不载人的火箭有什么区别呢?载人的火箭头顶上多了一顶高帽子,我们叫它逃逸塔,当发生紧急情况,它会保护宇航员,像母鸡下蛋一样把太空舱抛下来。”“宇宙飞船肚子里安了医生,对飞机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检查。”
课堂一开始,石磊带着给小学生们抛出的几个问题,结合图片和视频,一步步用讲故事的形式带大家了解太空的奥秘。
“航天非常上天要攻克最大的难关,就是防热关。”现场,石磊带来了一块蓝色的可抗200度高温的逃生降落伞材料,还为大家展示了用于包裹在飞船外30层的防热材料,并在现场做了防燃烧试验。
▼石磊介绍动物明星宇航员
哪个动物是最早飞上太空的?介绍完老鼠、狗、猴子等动物宇航员的登天史后,石磊还为大家揭秘神舟5号和神舟6号宇航员的太空餐,以及太空上厕所的4原则,引起课堂欢笑不断。
▼石磊讲述太空上厕所4原则
宇航员的选拔异常严格。在体验互动环节,石磊为主动上台体验平衡感测试的梁晋途别上中科院的院徽。“宇航员在天上不适合吃哪种食品?”随后,她展示出黄豆、牛奶、花生、可乐,引导大家要学会思考后解决问题。
▼石磊引导学生们善于思考,展示“太空餐”长啥样
“太空生活太搞笑了,以前完全不知道宇航员是怎么在太空吃东西,上厕所的。”同学们纷纷表示。“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动物上天,克服很多困难最后把宇航员送上天,我觉得很厉害,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年级的陈潇萱说道。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到什么地步?”“您觉得我们有没有当宇航员潜质?”面对学生们的追问,石磊笑答,按照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华侨的说法,中国航天能够飞多高,我们中国人的头就能扬多高。所以我们一直要往太阳系深处走得更远。
“到那个时候,任务就到你们身上了,准备好。”石磊鼓励道。
“我们来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兴趣”
“这是我第3次来佛山讲课。”石磊告诉记者,按照科学院报告团的要求,科普演讲团成员每次讲课的必须设计成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公务员版和社区居民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需求层次,“装”进不同的知识性的原理。
“比如高中版我会讲到微重力是怎么回事,包括防热材料为什么防热。这次面向3、4年级的小学生,你不能给他讲那么多公式,而是要让孩子们从中体会科学的奇妙,特别是吸引他们对遥远世界的好奇心。”石磊说。
石磊只是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中的一员。3月11日起,“2018年佛山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陆续举行,8位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专家7天走进佛山五区,将为佛山80多所中小学送来85场科普教育活动。
“3月11日、17日,演讲团将到高明;3月12日、13日到南海;14日主要在顺德;15日、16日在禅城。”据佛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卢钻介绍,专家演讲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电磁等科学知识,也涵盖导航卫星、载人航天、太空气象站、高铁与磁悬浮等现代科技应用。
其中,有4位科学家带着他们的课程“电磁武器——或将主导21世纪的战争”“话说南北极”“近视眼病因和防控新模式”“恐龙灭绝原因探讨”首次来到佛山。
卢钻介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于1997年,平均年龄近68岁,坚持20余年,足迹遍及全国,奉上23000多场高水平科普报告,听众累计达820余万。
“佛山是我们团在广东地区的第一个科普基地,现在已经有10个地级市成为我们的基地。”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白武明说。
1999年佛山市科协开始与该演讲团合作,至今已近20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受益人群有三四十万。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老科学家们就为佛山带来244场演讲,受众约12.3万人。
“其实我们来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作一个兴趣的开发和引导,因为学习不是枯燥的。”石磊认为,全民素质提高有五大板块,其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板块。学校已经有成知识体系的教育规划,中科院科普演讲团来是让孩子们增加兴趣,放开眼界,胸怀天下,知晓天下事,通过课外兴趣的补充,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
◎附中科院科普演讲团最全课堂预告~
【记者】王雅铄
【通讯员】陈锋登 卢钻
(图片由佛山市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