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 | 最近网络疯传的“茶叶农残问题”,原来是谣言!

食安珠海
+ 订阅

近日,一篇题为《【央视曝光】你喝的不是茶,而是毒药!》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快速传播。

这是真的吗?

这篇文章不过是将关于茶叶农残信息报道,进行剪贴拼凑,制造了一条危言耸听的谣言!

专家表示,该谣言引用了央视的视频截图和东方卫视的视频,对视频时间未做任何交待,为博取粉丝眼球而拼凑不实消息,夸大了茶叶农药残留的危害性,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对即将到来的春茶生产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茶叶到底打不打农药?

秋茶过后漫长的冬季,茶树生长处于停滞状态,而在3月初,茶农往往会给茶树根部施“催芽肥”,这时气温低,几乎没有虫子愿意出来到处走走停停,所以明前茶(即清明前采摘的茶叶)没有必要打农药,基本可以认定为无农残。众所周知明前茶价格相对较高,不打农药无农残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天气转热后,虫子也跟着活动了起来,茶叶在此时就必须打农药啦,不打农药,茶叶会被虫子吃光。农户种植的茶叶,一般自行选用市面上常见的效果较好的农药,而规范化种植的茶园基地,对农药种类、施用时间、施药量等的把控也严格许多。

检测出农残 ≠ 农残超标

提示

在风险评估中,对于具有阈值效应的农药,以接触量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比值来描述风险大小,当接触量小于或等于ADI时,即认为是安全的;对于不具有阈值效应的农药,美国环保局认为10-6以下是可接受的

科学研究者按规定的最高施药量向叶面喷施这种农药,最后取苯醚甲环唑残留量最高(17.31mg/kg)的成茶样品进行冲泡实验。按每人每天喝茶最大量为15g(世界茶叶人均消费量最高国家为英国,每人每天饮茶13g)、体重63kg计算,进入人体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占ADI的百分比为9.0%

就是即使有人按照苯醚甲环唑施用规定量的最高浓度施药,在施药后3天就从万千茶叶中精挑细选出农药含量最最高的茶叶,采下来做成绿茶给你喝,这种充满BUG的极限操作条件下,你需要通过冲泡的方式,喝掉至少8300毫升(以审评方式3g茶叶+150ml水计算)茶水,才有可能导致中毒。

普通瓶装水含量约550毫升,8300毫升约等于15瓶水,或者是两大桶4升装的农夫山泉···


素材来源:古往今来茶、科普高港

编辑:ZHFDA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