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肇庆留下诗篇

肇庆发布
+ 订阅

郭沫若作品《古端州行》

北伐从征忆昔年,铁军独立一雄团。

纵教汀泗传天险,终使吴刘受痛歼。

革命前驱红十月,捐躯遗恨黑茶山。

阅江楼上遗风在,心绕延河烈士园。

北伐时期,郭沫若先生曾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与叶挺将军战友情深。1961年10月,郭沫若先生到肇庆视察,留下了这首缅怀叶挺独立团的诗句。

一代文豪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人。他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成为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1923年,他开始创作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后来又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等共11部历史剧,成为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

郭沫若和叶挺早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相识了。北伐时,郭沫若为文官,叶挺是武将。从肇庆组建、出发的叶挺独立团是北伐先锋,所属的第四军号称“铁军”。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郭沫若以爱国民主人士身份出任主管宣传抗日的第三厅厅长,叶挺也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中将军长。叶挺特请郭沫若将《论语》里孔子的名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书写成条幅,悬挂于居室中堂自勉。

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叶挺被扣押,他从狱中发信给郭沫若,替他安排后事,嘱托“他日我死了,墓碑愿挚友郭沫若君题写— —历史悲角叶挺之墓。”郭沫若50寿诞时,被囚禁于重庆郊外的叶挺用香烟罐上的圆纸片做成一枚“勋章”,正中用钢笔横写“文虎章”三个字,周围环绕写上“寿强萧伯纳,骏逸人中龙”十个字;背面还写着:“祝沫若兄五十大庆。叶挺。”让从广东前来看望的夫人李秀文前往郭沫若在重庆的赖家桥寓所拜访,交给郭沫若作寿礼。不久,郭沫若又从叶挺夫人手中得到叶挺给他的一封信,谈到了先前那枚“文虎章”,信后就附着那首今天被人们称为《囚歌》的述志诗。

1946年1月,国共双方正式达成停战协定。郭沫若大声疾呼,要求无条件释放叶挺,还援引叶挺在狱中写的一首四字诗:“四次辞呈,三年军长;一朝革职,无期徒刑”表达心中的义愤。经过中共代表及各界人士的关心和一再交涉,叶挺于1946年3月4日终获自由。获释当晚,郭沫若便赶到中共代表团驻地看望,回家后又反复阅读叶挺狱中所写的《囚歌》,写出《叶挺将军的诗》一文,发表在《唯民周刊》4月6日创刊号上,《囚歌》因此被广为传诵。文章引用了诗的全文:“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文章对叶挺的诗评价说:“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1961年12月,时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前来肇庆视察,并专程到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回忆故人,赋七律诗《登阅江楼怀念叶挺独立团诸同志》赠与纪念馆。

郭沫若先生既是历史学家,也是书法家和诗人,来肇庆视察期间留宿星湖天柱阁,书房里除备有笔、墨、纸、砚这些文房四宝外,还摆放着《肇庆府志》《高要县志》《星岩今志》《鼎湖山志》等地方志书,让他随时查阅。面对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文物古迹,他即兴泼墨挥毫,写下《宿天柱岩》等多篇赞美肇庆的诗词佳句。

七星岩中心的石室岩,肇庆人俗称为黑岩。石室洞内外有唐朝以后各个朝代的摩崖石刻,集诗词、歌赋、游记、散文、题榜、题名、骈文、经文等文体,集书法艺术之大成,有“千年诗廊”的美誉。郭沫若先生在摩崖石刻前流连忘返,观赏洞口外东侧的石刻《端州石室记》,盛赞唐朝的李邕(北海)有“书中仙手”之称;点评璇玑台左壁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指出唐代书法家张旭所书的这首佛经现存西安碑林,此石刻是曾任两广总督的满洲人耆项临张旭的字,首尾呼应,没有败笔……返回住地,郭沫若先生吟咏《游黑岩》诗一首:“北海曾来此,岩间有旧题。洞天天外秀,福地地中奇。膏炷导游楫,葵羹解渴丝。留连不忍去,无怪日迟迟。”

水月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为防止文物被抢夺,宫内3尊大铜像运往高要县水南村埋藏,战后才运回重立于残垣之中。195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重新建成具有明代风格特色、红墙绿瓦仿古殿式结构的水月宫。郭沫若先生听了介绍并参观后,即感慨吟诗《游水月宫》:“铜铸观音像,巍然丈二长。红光新殿字,绿锈旧衣裳。神圣劳工箸,猖披日寇狂。险些成水月,捆载下东洋。”随后,他乘船游览双源洞,再乘车到石室岩对面犀牛岗南麓的园林建筑桂花轩,品赏紫贝天葵、鸡蛋花茶、糖莲藕等当地特产。这里清香的桂花,令人心旷神怡。他情不自禁,即兴挥毫赋诗《题桂花轩》:“我自双源洞里回,桂花香处一轩开。果然风景这边好,如此江山何处来。水剪西湖千匹锦,山移阳朔几尊罍。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贝天葵酌满杯。”

在肇庆,郭沫若先生还游览了离城区十几公里的鼎湖山。鼎湖山雄秀挺拔,山峦起伏,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省四大名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山谷的庆云寺与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刹。半山腰有飞水潭,瀑布从数十米高的崖顶飞泻而下,形成千尺飞流。瀑布下的水流汇成一泓碧水,当年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游览鼎湖山时,曾在此游泳。郭沫若兴致勃勃,写下《游鼎湖山》诗:“古木葱茏溪道长,龙潭飞瀑鼓笙簧。白沙题识犹悬壁,红豆采来已满囊。喜见山头多草药,欣闻佛肚孕蜂房。随园小楷诗清脆,深刻大书却未遑。”

肇庆之行,郭沫若缅怀故人,饱览秀丽风光,欣赏人文史迹,“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临走前意犹未尽,留下了赞美诗词《古端州行》“端江环绕鼎湖山,飞水龙潭百丈澜。四柱擎天天宇稳,七星伴月月宫闲。浑疑云岫来阳朔,又见西泠到岭南。岂但自然风物丽,农田肥沃乐园宽。”(转自西江日报)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