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东莞整座城市都陷入了莞城元宵游园会的狂热中。
先来一波市民现场直播:
“人民公园闹元宵,在莞城生活这么多年,真没见过晚上街上冒出这么多人。”
——市民张先生
“莞城,人民公园,盛况空前。”
——市民李女士
“感觉全东莞人民都来了人民公园。”
——市民张女士
“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正式而大规模的元宵游园了,老莞城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热闹熙攘了……值得纪念一下这浓浓本土情怀的盛会。”
——市民张先生
不止人多,又萌又活泼的狮子也多!现场可是聚集了全省各地30支醒狮队呢!
还有100盏精美花灯,100家美食老字号和非遗摊档,1000条秀智商的灯谜……
正值元宵佳节,莞城人民公园的一场大型元宵游园会,其活动规模、活动数量、活动种类、市民参与度,纷纷刷新了近年来东莞节日活动记录,几乎整座城市都来到现场“打卡”又“打call”,更是刷爆了东莞人的朋友圈。
醒狮舞龙、功夫擂台、元宵巡演、粤剧演出、胶片电影、老照片展、千角灯展、非遗市集、手工花灯、美食市集、旗袍T台、元宵灯谜……只凭这活动的丰富程度就可以“五星好评”了,更别说活动现场的人民公园变成了一个复古风+东莞味+少女心的大型怀旧过节游乐场……
下面就让记者带大家回顾精彩瞬间,欢迎大家对“照”入座!说不定哪句台词就出自你的朋友圈呢!
粉丝从娃娃圈起……
“龙腾狮舞”大巡演开始啦!毛发要帅,造型要美,拜年要乖巧又可爱!
长安龙舞在巡演中亮相,比广场舞大概帅100倍?
猴哥,皮这么一下你快乐吗?
科普:大朗巷头木偶戏,东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重达10斤,讲究唱演合一,对于演员的臂力、演唱技能要求较高。传承人陈绍初对于猪八戒的演绎精妙生动、令人难忘。近来由于看戏观众锐减,木偶戏的生存环境和技艺传承仍然面临着困境。
小伙子身子板真硬朗!
莫家拳,你值得拥有。
科普:桥头莫家拳是南派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之一,传承已近300年,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莫家拳高手辈出,威震南粤。第五代传人莫柏许的弟子来自粤港澳以及马来西亚、英国、美国等地。感兴趣的读者可搜索“莫家拳冲天腿”,一个霍元甲般的热血故事。
通晓千角灯全部制作过程的,唯有张树祺先生一人。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每次看到千角灯,心里都十分敬服张老先生,为这个非遗技艺感到自豪,但同时为自己在传承问题上无法帮上忙而感到惭愧。
在人民公园牡丹亭、红桥边,由东莞千角灯传习所的学员们制作的30盏宫灯熠熠生辉。点亮夜空的,不仅是珍贵非遗技艺的匠心之灯,更是“留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的传承之光。
科普:千角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堪称千古一灯。纸扎工艺无图纸无样,只由师傅言传身教。2005年获得“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以及获得“中华第一灯”的光荣称号。
师傅,龙舟怎么卖?
上闲鱼,我是“中国非遗传承鱼塘”塘主。
这不是段子,在闲鱼app,千角灯、龙舟、麒麟等东莞非遗的制作技艺全部被列为“闲置物品”,等待着购买者。2017年12月,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阿里巴巴,在闲鱼推出互动交易社区“中国非遗传承鱼塘”,率先推动10种东莞非遗技艺集体上线,为这些濒临失落的传统手艺寻找传承者。
湖边听古琴,月下猜灯谜。元宵节的人民公园可以说是好戏连台,演出从早到晚,一场接一场。
今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在有着百年历史的东莞市人民公园,龙狮巡演、广场电影、传了几代人的传统美食……莞城这一次活动几乎汇集了从前的过节风俗,唤醒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如果岭南节日文化有自己的吉祥物,那十有八九就是南狮了。南狮起源于广东南海,是民间体育艺术的典型代表,更是华人筚路蓝缕、昂扬向上和奋发进取精神的写照。
2日晚,在元宵游园会启动仪式上,“东莞好人”为新南狮“点睛”。南狮点睛是南狮传统习俗之一,赋予狮子希望和祝福。点睛人来到雄狮面前,妙笔数落,分别在狮子的双目、额和舌头三处点上殷红朱砂漆,随即礼成。
“这一场游园会,真是彰显了莞城的文化影响力啊!”市民龚先生感慨道。据了解,此次元宵游园会是莞城首次尝试举办的大型元宵节游园活动,很多市民表示,希望以后能多一些这种充满本土气息和文化底蕴的活动。
这一抹乡愁,终究是留住了。
【采写】陈琬莹
【摄影】刘中(除署名外)
【通讯员】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