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新故事②丨花卉进村 让农民生活富起来美起来

南方农村报

广州的梅女士到朋友家做客,被客厅里摆放的红黄相映的蝴蝶兰牢牢吸引:“自己过年前买的蝴蝶兰已过花期,怎么朋友家的兰花还开得如此娇艳?”一打听,才知道那是朋友从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下简称“环艺所”)花卉超市淘来的新品种,比一般的蝴蝶兰花期更长,可以持续三四个月……

为了揭开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蝴蝶兰的神秘面纱,近日,记者走进该所一探究竟。大过花瘾之余,深深感叹不虚此行——这里不愧是环境园艺研究的前沿之地。兰花观赏和食药用花卉、生态环境修复、创意农业和乡村振兴规划……这个研究所,始于花而远不止于花。

蝴蝶兰“飞入寻常百姓家”、“观赏植物的食药用之路”、“用花卉和生态修复技术打造美丽乡村”……环艺所里的每个研究室都有自己的独特“花事”。

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的国兰研究团队。

层层“蝶变”丨让“洋兰国产化 国兰世界化”

梅女士也许也不会想到,家里雍容华贵的蝴蝶兰,是经历了层层“蝶变”而来。

二十多年前,蝴蝶兰在大陆鲜为人知,花色和品种单一;今天,它花色绚丽,品种繁多。而让大陆蝴蝶兰品种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蝶变”,让“一只只美艳动人的蝴蝶”飞入千家万户的正是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环艺所自主选育蝴蝶兰新品种“红珍珠”。

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所长、广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朱根发,既是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也是广东兰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在花卉研究,传播花文化等领域他肩负使命。1993年,他带领团队开始着手蝴蝶兰的种苗繁殖,成为国内最早做蝴蝶兰盆花的单位之一。除了对反季节开花、蝴蝶兰组培快繁等技术的发展研究卓有成效,培育大陆新品种、制定蝴蝶兰DUS品种测试指南、建立蝴蝶兰遗传育种技术体系,更是团队的突出成就。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本土的蝴蝶兰花小色淡,还有落叶习性,不少花商选择“走捷径”,通过组培繁殖台湾热销品种,两三年内上市盈利。

然而,环艺所清醒地意识到,单靠组培搭建的市场有其弊病,大陆应该拥有自己育种的优质蝴蝶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艰难亦在于此,蝴蝶兰从开始杂交到一个品种的形成,需要8年时间,谈何容易?

为此,环艺所紧贴市场,加快育种工作,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6岁、朝气蓬勃的兰花研究团队,怀着对兰花研究的满腔热情,坚持创新,致力于新品种的开发和选育。“近年来,所里研发的蝴蝶兰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登录;今年1月,‘小桃蝴蝶兰’和‘小霞蝴蝶兰’两个小花型蝴蝶兰新品种也成功通过广东省农业厅种子管理处组织的现场鉴定会。目前,研究所已有20多个蝴蝶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成为国内通过省级审定品种最多的单位。” 环艺所兰花研究室主任吕复兵说。

据了解,2018年,4000多万株蝴蝶兰在春节上市,广东省是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市场,环艺所的蝴蝶兰品种更成为热销对象。在未来,品种丰富的蝴蝶兰或将摆脱年宵花卉的限制,从高端消费、集团消费向普通消费、家庭消费转变,为人们日常装点生活提供更多可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本世纪,蝴蝶兰市场的每一轮热销,都会带来繁殖的高潮。抄袭品种后扩大繁殖,且将已有品种标榜为“新品种”的行为时有发生制定蝴蝶兰品种测试指南,成为维护市场健康、提高品种意识的要务。

根据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在植物品种保护名录范围内,授权品种必须具备DUS三性,即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为了推动国内蝴蝶兰品种审查和授权的科学性,环艺所通过近4年反复研究制定的DUS测试指南最终由农业部颁布实施。该指南面世以后,判断新品种是否具备DUS三性,变得有章可循。

此外,在基础研究方面,环艺所也是国内蝴蝶兰育种技术的佼佼者。不仅最早建立了蝴蝶兰遗传育种技术体系,还进行了蝴蝶兰核心种质的构建研究。目前,其蝴蝶兰核心种质库已初步建立。

石斛兰“小蜜蜂”。

除了在蝴蝶兰身上花心思,推广国兰的美丽与神韵,也是兰花研究室的一大重任。

与洋兰相比,国兰的研究更为复杂,周期更长,繁殖技术更是国兰推广的一大瓶颈。由于数量限制,国兰主要是内销。北方的山东、北京等地对国兰的需求增多,而广东墨兰的“四大家兰”,尽管也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但现有规模并不尽如人意。总的来说,国兰在商品市场呈现增长态势的同时,精品市场却徘徊不前。

针对国兰产业的现状,朱根发表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经费等问题,对国兰的研究没有深入,不免有点遗憾。如今,国兰市场正在经历过渡期,寻找和培育容易快速繁殖的品种,是产业的重要突破点。“在国兰的组培和杂交方面,台湾比我们领先10年到20年,但我们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占优势。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基因筛选就可以遴选出优质的新品种,这些新技术对国兰和其他花卉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力。” 兰花研究室副主任杨凤玺说。

兰花研究团队对学术研究和市场发展的巧妙兼顾,为团队研究争取了主动权。数十载的事实和荣誉证明了这个团队的超前与睿智。

1994年,观叶植物开始在广州流行,研究所引进室内观叶植物白掌类的“绿巨人”,收获了比兰花更高的利润;1998年后,大量繁殖蝴蝶兰市场热销品种和自主选育品种,为蝴蝶兰撬开国内市场;近年来,利用国兰的香味、易培植等性状,与引进的大花蕙兰杂交,培育出介于两者之间的兰花新品种,也得到很快的发展。

“洋兰国产化,国兰世界化”,一直是环艺所的夙愿,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兰花研究团队不断开发精品兰花,致力于使兰花成为大众文化产品,传扬“香、清、正、雅、静、和”的国兰精神。

另辟蹊径从观赏到食药两用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行业人员、业余爱好者、教学机构等各领域对观赏植物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经济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下,可提供观赏植物相关信息和服务的网络平台显得非常必要。

据统计,我国植物种类达到3万多种,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及巴西,要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出各个物种信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早在十几年前,环艺所就投入了这项工作。

2002年,还没来到环艺所任职的徐晔春建立了“花卉图片信息网(fpcn.net)”,2005年他来到环艺所,网站的信息量得到更大程度的丰富,截至目前,已有6000余种观赏植物被收入囊中,用户在屏幕前移动鼠标就可以畅游植物世界。此外,徐晔春团队的“基于B/S体系的观赏植物网络平台建设与应用”科研成果还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这项荣誉饱含了团队艰苦卓绝的努力。

为了更广泛搜集全国各地的花卉资源信息,在近十几年间,徐晔春走访云南、吉林、陕西、浙江、江西、贵州、山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调查观赏植物,拍摄植物照片40多万张。这些图片经过他后期整理、精选后上传至花卉图片信息网。作为公益性成果,该网站在国内外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科普的过程,也是发现惊喜的过程。团队在对广东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时,上百种以前没有记录的野生植物被发现,其中杯药草、瑶山凤仙花、短药沿阶草为广东新记录。“82年前采集的一个兰花标本,一直没找到活体植株,在调查中被惊喜地发现了;独蒜兰大部分分布在粤北地区,经过调查,发现在广东较南部的南昆山也有!这可能是广东省的分布南限。”徐晔春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这项工作的骄傲与自豪。

除了观赏性,植物的药食两用也是团队钻研的问题。

“药中黄金”铁皮石斛、“鸟人参”金线莲……越来越多养生保健植物产品受到热捧,然而产品良莠不齐、植物毒性、过度炒作等诸多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重重危机。徐晔春表示,“植物在养生保健需求领域也很有市场,但是对应的科普很缺乏,很多人觉得‘野生的植物就是宝’,其实很多植物都有毒性,没有经过专家的鉴定就进入市场,容易产生副作用。”

市面上标榜“养生保健”的植物产品这么多,到底吃哪种、怎么吃才有效?

2011年,在环艺所设立的食药用花卉学科对以上命题进行了探究,研究室首先对多种食药用植物进行了组培快繁研究和品质分析。在观赏兼药食两用花卉种质资源圃中,专家团队收集石斛兰、金线莲、玫瑰、沉香、牡丹等资源150份,完成了50多份资源的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专家们通过筛选、品质评价等技术为这些食药用植物“开出药方”——针对铁皮石斛这一植物,研究团队对31个不同来源的铁皮石斛进行测定,成功筛选出10个高多糖含量的品种,繁育出铁皮石斛和春石斛杂交种种苗,发展林下仿野生和有机种植模式,构建石斛遗传图谱,并研制了多种石斛花茶、饮料,其成果分别获得省农业推广奖二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还与多家企业建立石斛、玫瑰、沉香等种植、品质分析和产品研发等深入合作……“一条龙”式的研发,让这些“健康食品、养生药品”真正健康、真正养生,不知不觉中,该团队在广东休闲旅游中魅力渐显。

与时俱进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在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政策大背景下,如何用花打造美丽乡村,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也成为环艺所新的努力方向之一。

记者获悉,在特色乡村旅游规划方面,王代容副所长负责的创意农业团队在乡村美化绿化、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休闲观光农业、花海旅游等规划设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河源市源城区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总体规划、广东连州市温氏牛奶基地休闲旅游区规划、广东英德市西牛镇乡村旅游区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江西瑞金市金潭湾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规划、江西瑞金市云石山红色乡村旅游区规划……不少项目都能看到环艺所的影子。

由于农村环境的恶化,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该团队参与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承担了“池塘型农村水源地的水体生物净化技术研究”,过筛选出生态功能与景观兼具的水生植物,创新了沟渠浮排培养技术、水生、岸生植物结合应用模式,在实现了农村污染水净化、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同时使农村景观与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创新性地将农村水源地水体生物净化技术与新农村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农村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新的途径。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湿地和水质保护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承担了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基于自然村的广东农村水资源区域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项目依据广东农村特点,以自然村为点,消化吸收美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先进模式和技术,探索将新农村景观建设、农村环境改善与水资源保护管理有机结合。在增城、珠海等地建设了农村水资源区域管理与环境保护示范工程。近年来,他们关注湿地在城乡生态保护和农村水环境改善的作用,积极参与了湿地建设与保护工作,参与了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开展的系列工作。

该团队中的陈金峰博士也表示人工湿地去除氮磷能力强,维护管理便利,工程耗费低,正在开发生态修复技术2.0版本。

“污水流入、清水流出”。团队向外界证明,“一潭死水”也能“死而复生”。

此外,团队注意到花卉水培是室内应用最好的创意培养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发的水培花卉技术成为花卉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孙映波研究员带领的园林环境团队正计划结合地方特色,在广东省韶关市龙归镇建设特色茶花观赏园,在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结合观光旅游,吸引游客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园林绿化、公园建设、庭园绿化、家庭园艺……花卉不再是城市的专属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环艺所的专家让花卉和园林植物走进乡村、点缀乡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让农民的生活也美丽起来。

人物

朱根发:心若兰兮

“气如兰兮,情系国香长不改,

心若兰兮,志存粤花终不移;

琼岛空谷觅幽香逸韵,留与红霞逐红日,

羊城白云伴明月清风,更将淡墨染春痕;

远道者心笃,源清者香远,

纯是君子,以天为春!”

这是朱根发获得2017年“中国观赏园艺年度特别荣誉奖”的颁奖词。

体型不高、看似寡言少语,初次见面,你很难将他与这一串颁奖词联系起来。然而,一番交谈过后,记者不禁被其丰富经历与过人胆识深深折服。

1993年,25岁的朱根发研究生毕业,单枪匹马南下广州,来到广东省农科院环艺所,正式与兰花结缘。刚来时,他在简陋的仪器设备前愣住了——单单几个做组培的超净工作台和两个天平,这意味着很多实验都无法正常开展。然而,第二年,朱根发就成为研究室的负责人,同时,为了推广培育出来的种苗,朱根发逼着自己在半年内学会了粤语。

“当年重建高山基地来做花期调控,非常艰难。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设的基地被其他单位占用,我们2001年在肇庆市广宁县又重新开发了一个高山基地,距离研究所大约200公里。有一次车陷在泥地里,我们大半夜还在找人推车。”高山催花的种种不易,朱根发至今难忘。

在他带领下,研究团队纵观全局,紧跟时代潮流,成为了市场的领跑者。兰花研究室从最初的条件简陋发生“蝶变”——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兰花新品种101个、斩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5年过去,这位“兰花痴”踏入天命之年,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兰花的科研先锋。对于今时今日的成就,他只是平静地表示“我的运气还算可以”。

谈到兰花的发展,朱根发目光坚定。“兰花是我一生的追求,这些年来,国兰市场化有了起色,精品兰花市场还没有大的突破,需要市场利用新亮点、新品种来带动。科技工作者、市场、爱兰队伍……中国兰花,需要大家做起来”。

策 划:陈永 何秀古  胡念飞 钟小雄

统 筹:喻淑琴 邹文平

采 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喻淑琴  实习生 郭海欣 

编辑 陈振兴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