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肥料市场依然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化肥行业受环保和原料影响,开工率下降,价格大幅上涨。然而,在这一大环境下,有机肥市场却不断扩大,销量稳步增长。
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机肥产业仍面临着产品复杂多样、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
作为国内大型有机肥生产企业,广东润田肥业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润田”)的有机肥产品常年畅销于华南地区,以稳定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深受广大用户的信赖。
本期“新年问大咖”栏目,南方农村报(下称“南农”)记者专访了广东润田总经理郑经昌,就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利用和当前有机肥行业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南农:2017年农业部实施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而润田公司也推出了茶叶专用有机肥。请问作物专用有机肥与一般商品有机肥的区别在哪里?
郑经昌:一般商品有机肥注重于改良土壤、提升综合地力,进而促进作物生长。我们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走访多省茶区,深入各地茶场调研,了解茶树生长特性及茶园栽培管理等多方面信息,并通过合理优化各类优质有机源的配比,为茶树量身订造专用有机肥配方,使产品肥效释放快且持久,养分更全面,有效的改良及培肥茶园土壤,缓解土壤酸化,促进茶树健康生长,增加新梢的萌发,提高芽头密度,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南农:鸡粪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让不少农户担心。广东润田的肥料产品以鸡粪为主要原料,请问公司用什么技术解决了重金属超标和抗生素残留难题?
郑经昌:要解决有机肥的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问题,需从源头、过程、终端三部分抓起,并结合科学的发酵工艺与严格的质检监控,才能使最终的有机肥成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首先,我们的原料来自温氏集团的优质鸡粪,而温氏集团则采用精准喂养及环保零排放发酵床等先进技术,从源头上对重金属及抗生素的含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其次,广东润田经过反复论证试验和筛选优化,得出多种有益微生物菌复合配方,结合科学的生物好氧发酵方法,使鸡粪中的重金属、抗生素得以降解。
再者,我们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并定期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产品检验出具报告,确保润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我们的产品获得南京国环的有机农业生产资料评估证明,可用于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种植。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艺,改进设施设备,为广大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
南农:目前国内有机肥企业众多,但受原料产地、产能、技术水平等限制,能布局全国的大企业为数不多,您认为如何才能破局?
郑经昌:太极之道,在于顺势而为,这就是破局之道。即顺应形势,主动作为。
一是我们及时改进生产工艺和配套设备,改造落后生产线,顺应国家环保整顿的形势,才能立足发展;二是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也是我们走向全国的机遇;三是我们作为温氏系成员企业,主动承担集团各地分公司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责任,成立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组,积极开展与探索运营模式及机制;四是内外兼修,坚持创新驱动及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技术和渠道之间的互换,与同行优秀企业强强联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南农:请问公司对未来有机肥产品体系和相应的市场拓展有着怎样的考量?
郑经昌:未来市场的拓展自然是顺应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形势,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体系。
产品体系的构建,主要面向高中低端市场配套不同品类的产品,以新型发酵罐工艺为基础,围绕农家肥、功能性生物肥、生物碳肥等方向进行新产品研发;以“公司+种植基地”为主推模式,与客户建立紧密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南农:市场上很多普通有机肥打着生物有机肥的标签来卖高价,不少专家提出有机肥的分级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郑经昌: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有机肥确实是让消费者们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
有机肥的原料来源广泛,但并不是都适合用在农作物上,如城市污泥等,更不用说打着生物有机肥的旗号来销售低端伪劣产品,消费者往往很受伤。
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有机肥行业的规范,不仅仅要依靠企业的良心,更需要国家的一条准绳。目前国家肥料分级标准正酝酿出台,作为一项强制性标准,该标准通过限制原料的准入和控制成品中有害物质的指标,将肥料分为园林级、农田级、生态级三个层级。也正是这样,有机肥行业才能优胜劣汰,为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南农:总体来看,我国有机肥的准入门槛低,相关的行业标准还未健全,导致有机肥市场不规范,您认为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机肥标准体系?
郑经昌:一是健全有机肥从资源、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各项管理法规保障体系,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二是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的高效、低碳环保的生态型有机肥工艺技术,开发环境友好的高值产品,促进有机肥产品功能升级;三是运用现代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研发先进施肥装备助推有机肥的施用;四是建立科学的肥料施用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行动;五是创新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农化服务”等方式助力有机肥推广,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作者 | 南方农村报记者 魏耸
投稿报料 | 717060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