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有望纳入广州医保!保护孩子听力要注意这5个细节

南方+ 记者

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今年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记者获悉,广州市拟出台相关政策,将人工耳蜗纳入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国产人工耳蜗报销近五成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17万聋儿,其中七岁以下的聋儿有80多万。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重度听力障碍者约占1‰~3‰。

“孩子一旦诊断为耳聋,治疗要越快开始越好。” 中山一院耳专科主任熊观霞教授说,如果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需要尽早干预,一岁左右是植入人工耳蜗的最佳时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双耳植入人工耳蜗,对于孩子的语言发育和逻辑思维发育都有帮助。

她介绍,2到3岁是儿童言语中枢发育的敏感期。先天聋儿若能在此之前植入人工耳蜗,在听说方面的发育就可以跟得上普通孩子。

然而,高昂的人工耳蜗费用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据统计,全国有2780万聋人,其中约20%有望植入人工耳蜗,但目前只有约8万人装了人工耳蜗。

2018年1月1日起,《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关于将人工耳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生效。该通知指出,各地市根据基金收支等情况,合理确定人工耳蜗的个人自付比例。

今年1月24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关于将人工耳蜗纳入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人工耳蜗费用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二是7周岁以下的语前聋患者或经听力语言康复后有一定听力言语基础的18周岁以下语前聋患者。参保人员在住院治疗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人工耳蜗费用,可按不高于7.6万元的标准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比如说,一位缴纳广州市职工医保的患者,要安装一个9.6万元的国产人工耳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士长郑莹说,按照最高7.6万元的支付标准,可以报销约4.8万元,节省了一半左右费用。

保护孩子听力要注意这5个细节

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细节可以避免孩子的听力被悄悄“偷走”。

细节1 :及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听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是分泌性中耳炎。这是因为耳朵和鼻子生理结构导致分泌物易进入咽鼓管,鼻腔的分泌物容易逆行感染至耳朵,宝宝吐奶或溢奶倒流到耳朵里,夏天游泳脏水逆行进入耳朵等,都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如听不清老师讲课,耳朵有闷、堵塞感;年纪小的孩子在感冒后哭闹频繁,看电视要开很大声音……发现这些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细节2: 吃药打针前要看说明书

导致儿童听力下降甚至丧失的另一个常见原因为药物。如果孩子发烧了,不建议家长自行购买解热镇痛药,频繁、超剂量让孩子服用,应由儿科医生权衡利弊,尽量用一些耳毒性副作用小的药物。

若有些孩子携带耳聋基因缺陷,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可能导致耳聋。正常孩子如果大剂量、长时间地使用这类药物,药物积累到一定量也可能损伤听力。因此,孩子用药打针前,家长都要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

细节3:避免自行给孩子掏耳

儿童的外耳道还没有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缝隙状,掏耳屎操作不当很容易损伤到孩子娇嫩的耳道内皮肤,损伤鼓膜。

细节4:教会孩子如何擤鼻涕

过于用力擤鼻涕,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可能会使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轻则引起暂时性的耳堵塞感,重则可发生耳痛、中耳积脓。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细节5:避免给孩子用耳机

一些孩子喜欢塞着耳机自娱自乐,有些家长不注意甚至让学龄前的宝宝用耳机。人的身体对耳朵有保护机制,耳塞式耳机会增加耳道内的压力,这双重作用使得耳朵的自我保护机制难以发挥作用,长此以往听力就会受到损伤。

【链接】耳科“大咖”参加“爱耳日”义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将于3月3日举办“爱耳”义诊活动。本次活动将通过专家义诊和圆桌讨论,以“听觉康复和耳聋预防”为主旨,围绕人工耳蜗手术、康复及病例经验分享、医保政策解读、耳聋基因检测/咨询等进行宣传教育。

著名耳科专家陈锡辉教授、熊观霞教授、刘敏教授、江广理教授、吴旋教授等将现场解读医保新政策,介绍耳聋治疗新进展,并为聋儿家庭提供耳聋基因检测,检测费用将予以减免。

时间:3月3日9时-11时

地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楼一楼大堂西边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彭福祥

编辑 唐嘉欣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