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杯赛”真的暂停了!广州紧急叫停多个数学竞赛原因在这里

上学了
+ 订阅

这两天,中小学家长炸锅了,缘起于几个“数学竞赛”突然被叫停。

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元老级”数学竞赛“华杯赛”首当其冲:

一份盖有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印章的文件显示,2月28日召开的组委会扩大会议决定:“华杯赛”组委会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决赛活动暂缓举行。

这意味着,原定于3月10日举行的“华杯赛”决赛暂停。

就在刚刚,“现代中小学生报”官微证实,“华杯赛”广州赛区组委会接到通知,决赛暂缓。

为什么停?

正如文件中所示,之所以暂停比赛,是为落实日前教育部等公布的《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的相关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华杯赛作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赛事,它的暂停可能带来各类竞赛项目的重新洗牌。以后能否继续办,希望有关部门来审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认为,“华杯赛”目前仅仅是暂停。根据公告精神,经审批的竞赛活动还会继续举办,而非全部叫停。

广东本土赛事几乎实现同期“共振”:

原定于3月1日报名的广东省小学数学联赛暂停报名。

广东省小学数学联赛是由广东省数学会主办的比赛,今年是第二届。和许多数学竞赛一样,赛事不接受个人报名,需要到“组委会审批核准授权的机构单位报名”。而该比赛的报名渠道则为学而思APP或前往广州学而思业务咨询厅。

昨天晚上起,家长陆续收到学而思的通知,称“学而思暂停小学数学联赛的报名工作”,机构相关负责人证实了这一消息。

为何突然停止报名工作?

学而思方面表示,日前,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今天开学,教育部送减负“大礼”:培训机构不准办竞赛班、超纲抢跑)。学而思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四部门精神,第一时间组织各部门召开专项学习座谈会,认真学习了有关规定。这次停止报名就是落实文件精神后的动作。

广州其他教育机构也纷纷响应《通知》。明师教育相关负责人就表示,《通知》出台后,机构内部就自觉进行了产品及管理规范的内部梳理,以落实文件要求。

卓越教育相关负责人还透露,集团高层近日受教育部邀请,正参与跟《通知》相关的各项讨论。

而实际上,“奥赛禁令”并非空穴来风。

去年起,全国多地就主动暂停了部分竞赛或将竞赛进行了更名。比如上海就先后叫停新“亚太杯”,对“3E少儿英语测试”展开调查,并约谈了组织比赛的培训机构。

广州也不例外。去年广州学而思宣布暂停“羊城排位赛”,引发讨论。今年1月,“迎春杯”数学竞赛悄然更换考试地址,虽然部分学生接到停赛通知,不过据家长表示,竞赛还是顺利进行了。

竞赛暂停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奥数竞赛本是少部分数学尖子参加的比赛,暂停比赛为何会引发全民关注?原来,此类竞赛的功能已经有所拓展。

自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统考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和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有家长表示:“所有中学都办成华附,所有大学都办成清华,这有可能吗?那么,怎样决定谁上华附、谁上清华?”家长如何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就读?学校在如何招收到更为优质的生源?各类竞赛成绩的成为了重要标尺之一。

在2018年小升初家长群内,家长们已经开始分享由各类字母“密码”组成的升学信息。“TS开始收简历了!放到门卫那里”“MD面试了”,而在这些从几页到上百页的简历当中,竞赛奖项总是放置在最前的位置,作为力证学生能力的重要砝码。

竞赛和升学的关系还不止于此。在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举行的“小小数学家”杯数学竞赛中就明确标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铁一中学等数所名校均为赛事的支持单位,并标明“名校推优”,让人不免遐想。

竞赛,这个本该是选拔精英、发现优生的渠道,逐渐成为了大众排位赛,抢跑也就成了常态。“奥赛是为了给数学尖子提供早起培育和发现天才的机会,现在被培训机构和升学考试扭曲成了一个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手段。”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说。

为了在各类竞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培训机构各类竞赛班应运而生,从赛事报名到培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在某机构开设的奥赛班中,就明确课程内容集中在数学基础强化、奥数思维培养和逻辑考题训练,俨然成为了另一种“应试”。

“十分赞成规范各类竞赛,让孩子从中没有必要的超前学习和各类考试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减负。”一位家长表示。

声音:

熊丙奇认为,规范管理竞赛,能否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及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秩序,还有待观察。

说到底,所有这些竞赛,在家长看来,都只是择校的工具而已。因此,只要有择校存在,就会有择校的工具。取消了这个工具,必定会出现另一个工具,取消了公开的竞赛,必定会产生地下或者山寨的竞赛。这是在治理竞赛乱象时,必须认清的现实。

治理竞赛热、奥数热,工夫不在于规范竞赛本身,而是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彻底缓解择校热,以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魏奇表示,各类大赛的兴和衰,背后不是竞赛本身,而是教育资源不公和名校选拔的推波助澜,因为恰好是这些证书曾是不少小升初名校选拔学生的敲门砖,进而激起不少家长的“奥数学习热”。

真正解决问题,不仅仅需要行政命令和专项治理,更需要系统解决小升初、初升高等选拔考试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培训机构、大赛只是整个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名校如何选拔?民办教育资源如何规范?职业教育怎样发展?不管是摇号、大学区、教师流动还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都需要系统推进,久久为攻。

教育部管理竞赛活动文件原文:

你考过奥赛吗?

你怎么看竞赛暂停?

欢迎留言!

文编/芳庭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