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源截流、铸剑封喉,广州白云禁毒成效显著

广州公安
+ 订阅

2016年以来,广州市白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化“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对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找准发力点,开展了禁毒重点整治,发动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禁毒攻坚战,连续开展七个百日行动,举全区之力扎实推进,坚持打基础、抓综治、促长远,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最强力度,全力以赴、全民动员开展整治,全面推动禁毒工作向纵深、长远发展。经过两年多的深入整治和重点攻坚,白云区毒品中转集散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2017年,指向白云区的涉毒案件线索、50克以上毒品案件指向及协助外省市警方抓捕的总数,在2016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同比下降50%、51.3%和48.2%,下降幅度连续两年全市最大。毒情形势持续向好,治安形势亦明显好转,带动全区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在禁毒整治的高压态势下,全区案件类警情2016年同比下降4.7%, 2017年再次同比下降13.9%,“两抢”、入室盗窃警情分别下降42.4%、31.6%。“禁毒治百病”、禁毒促进社会治安好转的效应得到持续体现,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行业管理、严厉打击、社会帮教、综合治理、全民禁毒”六位一体的新格局。

成效一:领导重视,禁毒工作提到新高度

禁毒工作涵盖了打击防范、宣传教育、帮扶转化、社区康复等一系列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体系工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相关部门各自为战、零敲碎打的工作格局,白云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通过规章制度压实各部门主体责任:一是全面升格禁毒机构设置。由区委书记任区禁毒委主任,区长任常务副主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协主席、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等8名区领导任副主任,区公安分局局长任禁毒办主任,镇街、村居全面实施禁毒“一把手”工程,组建强有力的禁毒班子,实施常态化研究禁毒工作例会制度。

二是大力健全禁毒工作制度。将禁毒工作纳入镇街及成员单位的年度综治考评,对标国家禁毒办30项重点措施,区禁毒委与22个镇街、35个成员单位签订责任状,建立分片包干、责任捆绑机制,将禁毒工作纳入班子及个人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三是不断充实禁毒专业力量。把禁毒民警从30余人扩充至260人(约占全区总警力10.6%),建立进驻基层开展物流寄递管控巡查的600余人监管队伍,持续提升行业监管效能。各成员单位、镇街、村(居)、经济社全部成立禁毒工作机构,指导物流寄递企业组建禁毒信息员、志愿者队伍,建立“五级联动”的禁毒工作队伍。四是在全市率先完成区、镇街两级禁毒办实体化运作。全面实现22个镇街禁毒办实体化运作,每个镇街增加禁毒专职人员6人,全区共增加142人。

成效二:创新体制,缉毒执法实现新突破

白云区是华南地区物流寄递行业的聚集地,行业规模占全市65%、年发货量占全市70%,但起先其自身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毒品通过物流寄递行业中转集散的情况较为突出,这也是白云区发动禁毒整治攻坚战的主要原因。

摸清底数才能精准发力、对症下药。为确保管控到位,白云警方组织全面排查全区物流寄递行业情况,并根据实情,在首先建立起一支物流寄递管控专门队伍、充实禁毒专业精英力量的基础上,从行业管理方面着手,“加码”定制,提出了“100%实名收寄、100%技防安检、100%开箱验视、100%持证经营、100%从业登记”的“五个百分百”要求,使管控工作目标更加具体化、实战化,目前“五个百分百”要求已在全市推行。

面对庞大的监管对象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监管方式必须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白云警方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量身”研发了“云递安”物流管控系统和智能研判模型,并对系统不断进行完善升级。“云递安”APP具有信息采集、巡查、监管、预警等强大功能,在前期已完成的全面采集寄递行业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将国际物流、中转仓库纳入管控体系,把高危人群、高危行为、高危物品、高危线路等四类高危要素纳入预警范畴,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预警,将情况推送至民警快速实施重点关注和布控,实现了对寄件人、货物、地缘等敏感信息的自动分析及预警功能,有效提高监管效能。

此外,禁毒民警可以利用“云递安”系统的巡查监管功能,以后台抽查、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企业的日常巡查,对发现没有落实实名登记、开箱验视等不落实“5个百分百”要求或出现刷单录入虚假数据等问题的企业马上进行查处,倒逼企业负责人和物业落实主体管理责任。“云递安”系统还会综合巡查监管情况,对白云区内145个物流园区、5000余家物流企业、千余家寄递企业进行排名,倒数50名“后进生”将收到整改通知书,其企业“一把手”也将“进班”培训和接受约谈。

警方还积极强化与区职能部门的协作,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坚持组织力量常态化开展巡查,形成机制对发现问题的企业依据情况采取约谈、整改、罚款或取缔的措施,督促其加强机构管理,建立物流园区与档口责任捆绑机制,并依法取缔了一批“黑快递”、“散小乱档口”,对30家不履行主体管理责任的园区罚款共85万元。2017年以来,白云区因出现问题整改关停的物流寄递企业有1400余家,32名责任人被依法行政拘留。就在2月27日,白云警方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禁毒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因未严格执行禁毒安全保障制度导致运输毒品一案的广州市粤达物流公司作出行政处罚30万元的决定。这是自《广东省禁毒条例》开始实施以来,依据该法规全省首宗也是金额最高的处罚决定。与此同时,白云警方牵头建立了物流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培训企业2569场,不断强化国际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的全面整治,建立责任体系,引导行业提升自我净化的能力,2017年行业涉毒案件在2016年同比下降66.7%的基础上,继续同比下降42.1%。

成效三:主动出击,严打战果新辉煌

白云警方抽调精干警力充实禁毒大队,以严厉打击为突破,依托分局合成作战中心的力量,实现“情报紧跟一线走”的战略,将重点放到打团伙、打网络上,从毒品供给到需求、从上游到下游实施全链条打击,把涉毒团伙连根拔起。通过延伸打击,追查枪源毒源,白云警方先后转战多省市及广州市各区跨区作战,坚持精确打击与清查整治相结合,不断扩大打击战果。全力清剿毒患,成功侦破了多宗目标大案要案,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缴获毒品一大批。2017年,白云警方禁毒执法打击效能、查获人员数、缴毒数、破案数和侦破重大案件数均列全市第一。

2017年,白云警方在“飓风2017”专项行动中,再次借力“白云快递小哥”,成功破获一宗特大跨境走私毒品案,在多地警方的协助下,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打掉这一跨国贩毒团伙,缴获毒品冰毒257公斤。该案入选第三届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十大最有影响力案例,获公安部高度评价。

此外,白云警方注重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作用,利用优势捆绑作战,全面铲除涉毒犯罪窝点,派出所“禁毒治百病”的意识越来越强,主动研判、主动打击,将打击涉毒违法犯罪作为压减警情的重要手段。2017年以来,指向白云区的涉毒案件线索、50克以上毒品案件指向及协助外省市警方抓捕的总数,在2016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同比下降50%、51.3%和48.2%,下降幅度连续两年全市最大。同时,在禁毒整治的高压态势下,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全区案件类警情在近五年连续下降的基础上,2017年同比再次大幅下降13.9%;2017年白云区“两抢”、入室盗窃警情分别下降42.4%、31.6%,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

成效四:打防并重,毒品预防教育体现新效果

宣传教育对于禁毒斗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化和巩固禁毒工作成果,必须把预防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推进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切实增强全民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开展禁毒重点整治以来,白云区在持续加强涉毒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平台大力弘扬禁毒正能量,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促进禁毒人民战争广泛且深入地开展。

2017年,白云警方组织开展了“6.26”禁毒主题日、禁毒健康跑、缉毒打击标识弹对抗赛等大型活动,结合镇街、村社入户走访,开展禁毒“六进”宣传活动共2.3万场,受教育的市民群众达483万人次。同时,坚持创新宣传模式,加强与商业力量的合作,结合新时期下不同人群的活动特征,在公交车站、商业广场、微信、购物网站等进行定点宣传,将禁毒元素植入羊城通卡、手机支架等随身物品当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群众的拒毒、防毒和禁毒意识。在此氛围下,市民群众对白云区的禁毒工作越来越支持,主动举报涉毒线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整治以来,共接到涉毒线索举报2000余条,对有效线索举报人发出奖励金共人民币412万。

通过开展强力整治和广泛宣传教育,娱乐场所、文化场所、网吧酒吧、物流寄递、大型市场等各行各业的防毒拒毒意识亦得到不断提升。其中,不得不提的是闻名全国的“白云快递小哥”。在物流寄递行业主体管理方面,白云区以多层奖励激发行业动力,激发快递从业人员参与禁毒工作。2017年以来,共有33名白云快递小哥通过提供涉毒线索协助破案获得奖励,共奖励130.55万元,其中一名快递小哥获得最高奖励30万元。“白云快递小哥”这一极具白云特色的群防群治品牌日益响亮,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成效五:加强管控,积极探索禁毒管理新路子

在扎实推进严打、严整的基础上,白云警方还坚持“严堵”,把禁毒工作分解到基层的各个环节,积极采取措施严密堵塞毒品流入辖内的各种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查缉力度,狠抓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全力封堵涉毒犯罪通道。

全面推行出租屋智能电子门禁。白云区户籍人口约98.4万,流动人员却接近400万,出租屋约14.1万栋、138.1万套,数量庞大的出租屋容易成为藏污纳垢之地,社会治理难度非常大。为此,白云警方率先建设了全区统一的门禁管理系统,建设门禁服务点185个,已安装门禁出租屋8.8万栋、123万套。租住人员必须通过门禁服务点实名登记后才能办理门禁钥匙,促使租住人员从“要我登记”向“我要登记”转变,实现了治安基层数据与公安工作平台的对接,强化了对涉毒人员、群体的预警、布控工作效能。同时,白云警方严格落实广州市公安局立体化防控体系要求,并建立智能巡查综合平台,整合门禁、物流、视频等大数据系统,把大数据与民警验证通、前端采集、巡查、管理相结合,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查缉力度。

此外,白云区陆续建立起了“阳光之家”、“暖心驿站”等帮扶机构社区,并初步实现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在全区范围的覆盖,同时建立起一支禁毒专干队伍,与社工、家属组成“3+N”管控小组,全程跟进戒毒康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区在原有黄石街1个美沙酮门诊治疗点的基础上,在北部4个镇分别增设1个美沙酮延伸治疗点,构建以点带面的美沙酮治疗服务体系,并与白云自愿戒毒医院共建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机制,扎实推进和完善吸毒人员社会管控服务。

经过两年多的深入整治和重点攻坚,白云区的毒品中转集散问题得到明显缓解,重点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省、市禁毒委的充分肯定。接下来,白云区将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城市的目标定位,持之以恒继续保持禁毒严打高压态势,确保毒情形势持续好转,为“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环境建设,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案件直击1】

广州白云警方破获特大跨境走私毒品案

斩断东南亚毒品走私链条,缴获冰毒257公斤

一批经广州市白云区运往境外的可疑货物,在广州白云警方的物流管控防线下原形毕露,并就此牵出一特大跨境毒品走私团伙。2017年,白云警方再次借力“白云快递小哥”,成功破获一宗特大跨境走私毒品案,在多地警方的协助下,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缴获毒品冰毒257公斤。根据涉毒线索有奖举报规定,警方已对重大有功的“白云快递小哥”予以人民币30万元奖励。据悉,这是今年以来广州警方侦破的最大宗毒品走私案件,该团伙主要涉案人员基本全部落网,可谓一场漂亮的禁毒“狙击”战。

抛光机“肚量”大 竟是“腹”中藏毒

2017年6月中旬,白云区同德街某国际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小A遇到了一些“怪”事,而这些事都与一名中年男子交付托运出境的货物有关。

这批计划运往东南亚某国的货物,在委托运输单上物品名称一栏写着“抛光机”,总共有8台。这在小A看来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却用塑料膜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外面牢牢打上木架。价值也就一两千块的抛光机,加上不菲的包装费和国际运费,怎么看都像是桩赔本生意。小A一边犯着嘀咕一边开始着手办理相关托运手续,但由于货主一直无法提供完整的报关材料,因此只好将这批货物运到仓库暂存。

接下来的事情让小A疑虑更深:货物运抵仓库后,小A按照相关物流管理规定进行了检查和验视,他拆开其中一台的包装,发现里面抛光机的式样实在有些“特别”——机器主体十分简陋,反而下面作为支撑的部分体积庞大,而且四面都是坚硬的铁皮密封,使得整个机器看上去更像一个“大铁盒”。种种情况让小A警觉起来,并且立即反映给了白云警方。

白云警方对该批托运货物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并在小A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切开了一个个“大铁盒”,剥开层层伪装后,发现里面赫然全是一包包白色晶状物。民警当即依法扣押了这批“抛光机”,并将可疑物品送检。很快,检验信息反馈回来:这些白色晶状物全部是毒品冰毒,8台抛光机内共藏有冰毒重255公斤!

频繁“偶遇”的汽车 牵出跨境毒品走私团伙

案件重大,白云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侦查。根据物流运输相关记录及询问走访,专案组民警初步获知,这批“抛光机”是一名台湾籍男子雇他人送货并委托办理手续托运往境外。此外,该男子在2017年5月份也有向境外托运货物的记录。

警方还发现,台湾籍男子所雇佣的送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总是能“偶遇”同一辆黑色SUV,莫非这其中有什么关联?办案民警凭借丰富的侦查经验,推断这辆汽车很可能是充当“保镖”角色,一路随行确保货物顺利送达。专案组通过大量细致的摸查、分析,一个以台湾籍人员为主的跨境毒品走私团伙在视野中逐渐出现并清晰起来。

这个团伙的成员十分狡诈,频繁改变联系方式,并且行踪飘忽,活动范围除广东省内多个地市外,还涉及外省市、港澳台地区及多个东南亚国家。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基本摸清了该团伙的活动规律、运作情况。同时,在公安部协调下,相关案情也通报给了相关地区警方,并且达成了共同打击的协作共识。

两国警方联手“狙击” 团伙成员14人落网

通过对该团伙境外成员及出境的毒品流向等情况深入调查,2017年7月27日,专案组终于等来了收网时机:某国警方在当地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5名,其中包括2名台湾籍嫌疑人、3名该国籍嫌疑人。同一天,白云警方在广州花都、中山、东莞三地警方的协同配合下,分别在花都、中山三乡以及东莞虎门等地,抓获李某(男,56岁)、陈某(男,56岁)、吴某(男,57岁,均为台湾人)、郑某(女,31岁,福建人)等7人,当场缴获疑似毒品白色晶体约2公斤、毒资人民币90万元及手机等物。同时,警方还查获了涉案车辆3辆,并在中山市横栏镇查获一毒品运输包装工场。工场内,民警发现了与内藏冰毒的“抛光机”类似的铁箱、铁板,以及电动真空包装机、活性炭粉、油漆等包装材料一批。

不久后,团伙成员胡某(男,60岁)和何某(男,65岁,均为台湾人)也分别在陕西汉中和广东深圳被当地警方抓获归案,至此,该毒品走私团伙共14人落网。

走过路过 “白云快递小哥”没有错过

经审讯,嫌疑人供述,2017年5月,他们找到一家机械制造工厂定制了一批抛光机,要求工人在制作时,将支撑部分做成一个密封的“铁箱”形状,并且尽可能将内容积做大。为了节省成本,抛光机上甚至连电源线路都没有安装,是根本无法使用的。

这批“私人定制”的抛光机制成后,被运到中山市横栏镇一个十分隐蔽的破旧仓库内,嫌疑人将毒品按每包1公斤左右分装好,填装进“铁箱”内,进行防潮、密封等处理后,再用厚厚的铁板封死,最后给整台机器重新刷上油漆,从外观上看可谓毫无破绽。

这些加了“馅”的抛光机还要再“披”上层层“外衣”,才被装车运到广州发“货”。嫌疑人还另外驾驶一辆SUV,暗中跟踪货车进行“押送”。没想到,原企图借道白云转出境外,却终于没有逃过训练有素的“白云快递小哥”的火眼金晴!

【案件直击2】

广州市粤达物流公司因违反《广东省禁毒条例》被处罚30万元

2018年2月27日下午,广州白云警方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禁毒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因未严格执行禁毒安全保障制度导致运输毒品一案的广州市粤达物流公司作出行政处罚30万元的决定。这是2016年3月1日《广东省禁毒条例》开始实施以来,依据该法规全省首宗,也是金额最高的处罚决定。

2017年9月下旬,外地公安机关在侦查一起贩毒案件时,发现一条嫌疑人徐某通过广州市内物流公司运输毒品的线索。经查,涉案毒品是嫌疑人徐某通过上家购买,简单包装后通过广州市粤达物流公司寄往外地。案件发生后,白云警方成立专案组,并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协作下,对该公司违反《广东省禁毒条例》,未严格执行禁毒安全保障制度导致承运毒品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2017年10月份以来,专案组辗转省外以及省内、市内多地,充分调查嫌疑人徐某涉毒案件情况,以及粤达物流公司未严格执行禁毒安全保障制度的情况,固定相关证据。经查实,粤达物流公司未严格执行禁毒安全保障制度,导致承运毒品一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2018年2月27日,白云警方依法对粤达物流公司作出3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警方提醒:凡是物流寄递行业都应当落实收寄物品必须做到“五个百分百”要求,即“100%实名收寄、100%技防安检、100%开箱验视、100%持证经营、100%从业登记”。物流寄递行业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自觉维护治安稳定,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主体责任,对于未依法履行主体责任的相关企业,广州警方将依法严肃查处。

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广州警方先后奖励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涉毒线索、协助警方破案的羊城快递小哥(物流从业人员)共152万元,其中经市公安局批准,白云警方已办理了2宗30万元奖励。警方相关负责人呼吁市民群众一经发现毒品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拨打电话110进行举报。警方经核查属实并破获案件的,将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并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对根据举报破获毒品案件的,广州警方将给予举报群众最高30万元的奖励。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