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山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谈阳江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广东阳江发布
+ 订阅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阳江拥海发展依海而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陈小山

近日,中共阳江市委书记陈小山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海兴市、绿色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和改善民生,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奋力谱写阳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陈小山表示

阳江将今年定为“项目落实年”

重点围绕产业、基础设施、乡村振兴

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开展集中攻坚

主动顺应和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而努力奋斗

“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南方日报:过去的一年,阳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陈小山:阳江市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的同时,深入开展产业共建等18个专题调研,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实里抓。

2017年,阳江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打赢了“三大硬仗”。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两大新的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广青不锈钢热轧正式动工,高端不锈钢产业链全面打通,明阳风机叶片等4个风电装备制造项目、三峡新能源沙扒等四大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开工,风电装备制造在全省异军突起。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深茂铁路、阳江合山机场一期改扩建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珠海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实现新突破。举全市之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部署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三个大仗”,89个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引进内外资项目104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8.6亿元,增长6.2%。

其它各项事业也取得新成效。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7.5%,全年共有2.86万省定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精简行政许可事项294项,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精准发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南方日报:阳江作为粤西欠发达地区,目前主要存在哪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陈小山:阳江还有很多短板指标,其中大部分涉及到民生、文化领域。因此,我们要将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二是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提高互联网城乡普及率,构建覆盖全面、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供给网络。三是优化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加快公共交通服务向城际、城乡覆盖,实现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四是有序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仗,深入推进平安阳江、法治阳江建设。六是加强基层作风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创新巡察、明查暗访、审计、督查、信访等作风建设抓手,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具体到阳江将如何贯彻落实?

陈小山:必须尽快补齐“三农”短板,推动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市与农村相得益彰。

一是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牵引乡村振兴。重点在全市88个省定贫困村中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二是找准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发展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突出抓好“厕所革命”。

三是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加强“四好农村路”、电网改造、现代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压实各级主体责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工程,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坚决完成2.5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与此同时,继续致力打造依山傍海、拥江抱湖、推窗见绿的滨海城市。促进阳东与江城全面对接融合,以深茂铁路阳江站商务集聚区为重点,集中力量建好滨海新区城南片区。启动滨海新城建设,加快漠阳江、那龙河“两江四岸”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城市向南向海发展。着力培育阳春、阳西和海陵三大城市副中心,打造主题鲜明、功能突出的特色小镇,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多管齐下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阳江将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奋力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

陈小山:今年的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阳江市委决定,将今年定为“项目落实年”,重点围绕产业、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开展集中攻坚。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狠抓珠海(阳江)产业共建园、中国(阳江)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和广东(阳江)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园两基地”建设。以海陵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去年旅游发展大会签约的16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2─3家五金刀剪龙头企业。谋划建设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以高端不锈钢、风电装备制造和食品产业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培育一批产值超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梯队。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如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确保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突破60家;坚持以升促建,加快补齐短板,力争2年内阳江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等。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动力。重点落实好省“实体经济十条”,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微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项目落实,继续突出“一港一路一桥”,抓好深茂铁路阳江段、海陵岛大桥等续建项目,谋划建设广州至湛江客运专线、阳江港疏港铁路、民用运输机场、阳江港丰头片区深水码头泊位和雅白线改建等重大项目,完善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抓好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先行示范段工程,加快推进49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阳江。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漠阳江河岸线、海陵湾海岸线保护工程。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高标准建设海陵岛和月亮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打造海洋生态示范区。加强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大河水库引水工程、漠阳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同时,全力打造海丝文化名城,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开发,继续推进“南海Ⅰ号”参与联合申遗工作,加大对漆器、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

来源 | 南方网

编辑 | 周雅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