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三,河源首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在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开幕,活动将延续至3月5日。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忠信花灯及吊灯习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幕当天吸引逾十万人到现场参观体验和线上直播“围观”。
忠信花灯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民间造型艺术,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等于一体,是河源独特的艺术瑰宝,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忠信镇及其周边向来有吊灯习俗,它分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道程序,其间伴有舞龙狮、饮灯酒等热闹场景。
当天上午,《赏花灯》《传世家谱》等蕴含向上向善精神的节目,拉开花灯节帷幕。紧接着,鞭炮声声、狮鼓不停,村民涌到祠堂,举行上灯仪式。但见祠堂内外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在舞龙狮的伴助下,司前村9名家中添丁的上灯村民添灯油,吟诗句,送灯上梁,祭祖敬宗,最后让新灯入族谱。期间,村民诵读了家训,传扬遵纪守法、和睦亲邻、修身齐家等传统文化。
花灯展、猜灯谜、饮灯酒、“踩龙”等传统文化活动相继登场亮相,晚上的舞香火龙将展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祥和景象。
花灯节开幕当天,引来逾万名观众,另有约10万人通过视频直播“现场围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网络直播等技术平台为“讲仁爱、重民本、孝老爱亲”等丰富人文精神的花灯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韵味,也让更多人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河源围绕忠信花灯民俗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文化创意、文艺表演、情景演示、互动体验、展览展示等,借助主流媒体和网络视频直播、新媒体互动等新传播手段,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河源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河源将以忠信花灯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擦亮“我们的节日”文化品牌,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助推基层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为河源决胜小康、率先振兴和同步现代化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全媒体记者】蒋才虎
【通讯员】谢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