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中的广东乡味

广东乡村发布
+ 订阅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从大年初四迎灶神那天开播

到昨天晚上,第三季全八集终于播完

这一季一不小心翻了车

评分狂降,引来网友不断吐槽

但毕竟也是央视关注度极高的美食纪录片

今天,春节过后圆润不少的乡妹

带老广们一同探寻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中的广东乡味

第一集 器具

第一集咱们广东就露脸了!

这次不是早茶也不是煲仔饭

而是一!口!锅!

这口锅可是大有来头!不信您看↓↓↓

这口来自“南海Ⅰ号”的锅虽无法被称之为爆款,却是爆款无法超越的。

阳江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

旖旎风光也被收录入镜头

“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我国最为重要的水下考古成果之一。2007年4月,水下考古人员在对“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前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周围清理和探摸工作,也就是在此次探摸中,又出水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了大量铁锅。

这些铁锅大多叠在一起,呈黑色,一层一层的,十分整齐。由于沉入海底的时间太长,这些铁锅已经发生了氧化,并和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巨大的凝结物。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崔勇介绍,这些铁锅的产地很有可能产自佛山。

“南海Ⅰ号”沉船

让宋代饮食文化和铁锅的发展历史

浮出历史海面

铁锅的历史始于秦汉

中国人的爆炒技法能独步

世界也是因为中国人有这口锅!

第二集 小吃

这一集中一个画面

竟然把广东揭阳市惠来县的神泉港

写成了“汕头,神泉港”

乡妹看了后真是无语了,

舌尖三的槽点不要太多

居然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

错归错,我们还是看看其中的美食。

潮汕小孩从不缺鱼吃,“迪仔”, “巴郎”,“那哥”这些口语化的叫法,也只有在潮汕地区才能听到。

鱼丸与牛肉丸一样,都是许多潮汕人记忆中的美食。

那哥鱼鱼肉嫩滑鲜甜,富含蛋白质。先取出新鲜鱼肉,手工用力猛打成浆,再加入盐水,蛋清和冰块,最后用手挤成一颗颗透白的丸子,放进80°C的水中,鱼丸就算初步成型了。

每颗鱼丸都经过上千下的搅拌拍打,过程虽耗时耗力,但出品的鱼丸超级美味!

一碗清香的鱼丸汤里,几颗爽脆弹牙的鱼丸,几片鲜嫩蔬菜或脆紫菜,简朴食材却将那哥鱼的“鲜”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是潮汕人特有的美食,送入口中,疲倦一扫而空。

汕头还有着最为丰富的夜宵,各种食物,鱼饭、卤味、生腌、杂咸等等。

在这些数不尽的美味面前,令人不禁惊叹,潮汕确实是中国美食界的一座孤岛啊!

“小吃,看似简单却充满思乡情愁”

第四集 食养

这一集让大江南北的观众们见识到

广东人常常挂在嘴边的“煲靓汤”

中国人以饮食养生来保健,发展出独特的植物学、医学、营养学体系,创造出包纳着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食养正气,随手可得的平常食材,蕴含着健康的奥秘,守护着中华民族的身心平安之路。

岭南,暑盛湿重,这里的人们也有饮食上的应对之道。

猪骨、响螺片、椰肉都是寒凉之物,配以带皮姜块,陈皮一起煲汤。在湿热的环境能够清甜滋润,滋阴润肺。

响螺片椰肉猪骨汤能够解暑滋阴、生津止渴,煲出的汤清而白,特别适合在夏秋季节喝。

花胶炖鸡汤,补中益气,滋阴养颜。需要事先泡发的花胶,富含胶原蛋白,补肺气生肾阴。汤色清亮而滋补,特别适合冬藏和春生时饮用。

“全广东最好喝的汤是哪一家?”

答案通常是我家。

第六集 点心

这一集让无数广州人感动和骄傲

因为,我们的广式点心泰斗

——陈勋先生,上舌尖3了

他出手制作和介绍“叉烧包”方法和要点

让众多网友找回了真正的“舌尖中国”!

勋叔最拿手的是“四大天王”里的叉烧包

做出来肉鲜多汁,外皮厚度适中

松软不粘牙

吃过的人都会把持不住再来一个

你能想象得到勋叔做的叉烧包

最多一天卖出1000多笼吗?

勋叔对做叉烧包的食材要求非常严格

馅料、面皮等材料要求都会精准到克

为了达到效果,面皮更是要反复的揉

他做叉烧包的原则就是

馅多、有汁!

包子皮松度适中吃起来才松软

隔着屏幕,西子口水都流了

在《舌尖3》里

勋叔展示了古法制叉烧包的过程

馅料、加温、爆口流程都很严格

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态度

做出来的叉烧包才那么的松软可口

用勋叔的词来形容就是“好吃”

舌尖上的感动,于味

数十载的坚守,于心

感恩勋叔

让粤点精髓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为广东的家乡味道骄傲!

第八集 融合

这一集的广东乡味是

梅州围屋中的传统客家大盆菜

盆菜作为客家菜的菜式出现由来已久,一般也称为大盘菜,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发财大盘菜”。

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将食物都放到里面,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时候每围一盘,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快。

口味独特,具有了客家菜系“咸、肥、香”三大特点,集十几种滋味混为一体,食者一层一层吃下去,层层不同,层层美味,确实令人回味无穷,广受大众所喜爱,还被誉为“客家第一盆”之称。

最初的客家盆菜是客家人在过年过节时,各人带自备的食物相聚一堂,但古代交通不便,相聚时食物已冷却,翻热时把所有食物倒在一个大盆中煮热,就成了盆菜的雏形,现在客家人红白二事,过年庆祝都会在客家围屋内大摆盆菜宴。

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

就像客家围屋

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一派祥瑞气象

这是千百年来

四处勇敢拼搏闯荡的客家人

家乡的滋味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