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舒适、幸福!城市提升让韶城更美丽

韶关发布
+ 订阅

芙蓉隧道开通啦!新老城互通只需5分钟,实在太便捷了!

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整洁靓丽,跟大超市一样,现在买菜舒心多了!
三江六岸亮化工程为韶城夜景披上新衣,和谐、宜居、温馨的夜环境成为韶关又一张‘新名片’!

道路更顺畅、功能更齐全、环境更宜居、城市更宜业,这些都是市民对近两年城市面貌变化的真实感受,这也是市委、市政府针对城市发展建设水平不足,对症下药,制定并实施《韶关市城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截至2017年底,城市提升所谋划的第一批118个项目已完成48项,在建38项,随着这些改变城市格局、呈现城市新貌、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逐步建设和完工,韶城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补短板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韶关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不得不承认,近些年来,城市发展存在一定滞后,陈旧的基础设施让城市功能处于较低水平。把脉问诊,城市提升首要任务便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我们按照‘补短板、谋长远、惠民生’的思路,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并取得良好的提升效果。”市提升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升级改造后的河堤。

日前,记者走在浈江东岸,这里的河堤经过升级改造后路面平整、环境靓丽舒适,依偎着暖阳照射,漫步在绿水、树荫旁的绿道,让人心旷神怡。家住东河路的市民梁伯见证了旧堤的变化,十多年来,他时常来到河边晨运锻炼,这里的变化让他喜出望外。

改造后的绿道环境优美。

“以前河堤路破烂坑洼,年久失修,到河边散步都要留意脚下,担忧安全,经过改造后,现在完全不同了,既稳固又漂亮,有朋友来韶关我也带他们去河边走走,感受韶关的美!”梁伯眉开眼笑地说。

实际上,近两年随着三江六岸河堤整治工程的加快推进,我市已对小岛片区两岸、浈江东岸、北江东岸全长21公里的旧堤进行加固,彻底杜绝河堤垮塌隐患,同时,沿线配套的慢行系统建设基本完工。

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城市提升还有更多硕果:

消除市区内涝——对国道323线良村路段、镇泰路段,韶南大道鹤冲村段、乐园加油站段、华龙山庄段,芙蓉东路,站南路,鹅坑桥等8个内涝点进行了全面整治,改变了市区逢雨必涝的状况。

建设截污管网——在小岛片区两岸道路沿线建设了全长11.5公里的截污管道,通过设置16座地埋式泵站和铺设总长约47公里的污水管网,把原有雨污合流管道接入截污主干管,将小岛片区的污水全部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功能是凝聚发展要素的关键,记者了解到,两年来,我市坚持“均衡配置、提升水平、优化服务”的思路,大力实施一批城市功能提升项目并取得实效。

肉菜市场是市民经常出入的场所,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两批完成了市辖三区24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而且绝大部分达到韶关市AA级农贸市场水平,让市民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升级改造后的中山市场。麦舒瑜 摄

明亮的灯光、平整的大理石地砖、宽敞的过道、摆放整齐干净的摊位……

改造完工后的坝厂市场。 袁少华 摄

“这个还是坝厂菜市场吗?简直认不出来!”在坝厂农贸市场改造完成时,让不少经常来这儿买菜的市民惊讶不已。

沙洲尾居民陈志凯告诉记者,以前的坝厂市场脏、乱、差是常态,地上总是湿漉漉的,泥沙、烂菜叶、尼龙袋等垃圾随处可见。“没想到改造后变化那么大,现在环境变得整洁有序,舒心多了。”陈志凯说。

 

武江区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张伟 摄

合并后的市二中和曲仁中学新校效果图。市代建局提供

资源整合可以更高效地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两年来,我市充分整合文教卫体资源,完成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迁建工程;先后建成恒大小学、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等,并开始招生办学;合并后的市二中和曲仁中学、金色江湾小学、欧浦御龙湾小学等开工建设;市体育馆和西河体育中心设施改造工程正加快开展,其中西河全民健身广场及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

市体育馆改造效果图。

市民在干净整洁的广场上散步。杨诗慧 摄

“韶关的城市功能正不断完善,家乡一天天靓丽起来,城市提升让韶关人感觉更幸福!”市民张振说。

 道路更畅通  环境更优美 

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一些大城市才出现的城市病在前些年也逐渐在韶关显现,其中,交通拥堵是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出行问题。

让人欣喜的是,交通提升改变了中心城区的交通格局。自开展城市提升工作以来,我市按照“贯通东西、强化南北、密切三核”的思路,坚持城市提升交通先行,先后完成一批交通提升项目,使得城市交通通行力大大提升。

谈到交通提升,最近韶城市民都在热议芙蓉隧道。2月9日芙蓉隧道建成试通车,使得新老城区之间实现了5分钟内快速转换,让市民欢欣鼓舞。

芙蓉隧道内的“蓝天白云”。童铜韶 杨纯 刘嘉健 摄

芙蓉隧道工程起于老城区西郊芙蓉北路,终点为芙蓉新城的芙蓉大道与南华路交叉口,路线全长约2300米,双向六车道。市民李志明家住韶关大道附近,在怡华路附近上班,芙蓉隧道的试通车让不少像李志明这样的市民享受了便捷交通。

“现在走芙蓉隧道上班比起以前绕路近得多了,十分钟就可以到上班地点,为隧道开通点赞!”李志明激动地说。

芙蓉隧道试通车之时,记者也忍不住体验一番,隧道路面宽敞平整,交通标识清晰,隧道内光线充足,同时隧道顶部“蓝天白云”涂装,驾驶起来舒适感十足。

芙蓉隧道试通车。童铜韶 杨纯 刘嘉健 摄

“芙蓉隧道不仅极大方便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加快新老城区融合发展、促进城市扩容提质,推动芙蓉新区‘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芙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芙蓉隧道仅是我市交通提升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心城区交通功能不断完善还有更多成功例子:

南北向三条大通道之一的莲花大道一期工程顺利完工,移山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韶关大道断面改造与景观提升一期工程、百旺路扩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宽敞笔直的莲花大道(一期)。 袁少华 摄

全长34公里第一批“白改黑”道路全面完工,启明路、前进路、北江路、沿江路、武江路、工业路等市区主干道旧貌换新颜;

市区5条道路进行了“白改黑”,改善了通行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张伟 刘嘉健 摄 

芙蓉新区滨江路建设、莲花大道二期工程、曲江大道、莞韶园周边道路、沐溪大道等一大批改建和改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曲江大道项目线位图。图片由韶关市曲江大道建设项目有限公司提供

除了提升交通干道,对现有道路改造也是交通功能提升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市科学研判,整治一批易引起拥堵的交通节点,使得城区交通更畅通。

如对新华北三角花园、西河立交桥、西河桥西端交叉路口、韶关东站等6个交通节点的整治,有效消除了堵车黑点。又如双向八车道的解放路断面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并与交通整治工程相结合,大大提升小岛片区交通通行能力。

图为城市提升让解放路焕然一新,双向八车道宽敞靓丽。

“以前高峰期我从熏风路经解放路过西河桥,一公里不到开车起码半个小时,现在大有不同了,顺畅是我的最大感受。”市民李秋生高兴地说。

行人穿梭解放路人行天桥。潘俊宇 摄

此外,随着市区16个港湾式公交站、市区解放路新人行天桥、韶南大道二公里人行天桥等一批服务市民出行的交通提升项目投入使用,市民的出行日趋安全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提升可谓“内外兼修”,不仅交通功能得到提升,景观功能也随之升级。

武江西岸灯火辉煌。李宇强 摄

“近年来,我们坚持‘一路一景色、一江一格调、一桥一亮点、一园一文化’,开展景观提升工程,大大提升韶城的‘精气神’。”市提升办有关负责人说。

华灯初上,换个角度看韶城,别有一番滋味。李宇强 摄

谈起环境的优化,不得不提市区三江六岸亮化工程的成效。

“环园路的夜景真漂亮!为韶关的城市提升喝彩!”在市区环园路景观亮化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环园路夜景披上“新装”,营造了和谐、宜居、温馨的夜环境,散发着迷人的城市魅力,亮化效果得到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的认可。这样的醉人夜色在东河路、武江路同样可见。

景观提升还有更多亮点:

美化滨江环境。市区已建成全长18.9公里的沿江慢行系统,北江广场、韶乐广场亲水平台主体工程已完成,金色江湾亲水平台正在建设,将为市民提供环境优美的亲水休闲场所。

北江亲水平台。童铜韶 摄

提升绿化景观。首期建成了26个可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小公园小绿地小广场,芙蓉新区完成了滨江路和百旺路约8公里的景观绿化带建设。

环岛绿道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修缮百年东街。百年东街西立面修缮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将恢复历史文化老街区风貌,路段内的抗战时期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官邸“斌庐”已修缮开放。

“斌庐”是一幢两层中西结合的骑楼建筑。

毋庸置疑,两年来,一大批改变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的宏大工程从图纸走向现实,使韶关城市的格局发生变化,城市的功能趋于完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市民说,“韶城这两年的变化超过了过去十年”。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也直接反映了市民对城市提升的认可和支持。

攻坚:年内将完工36个提升项目 

记者了解到,根据市委十二届四次、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我市新一轮城市提升项目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城市五个重点片区提升项目和延续三年行动计划中的核心项目。

其中,五个重点提升的片区包括:小岛片区、韶州公园片区、芙蓉山北片区、芙蓉新城+莞韶园片区、曲江片区,提升项目共50项。延续三年行动计划中的核心项目共49项。

2018年是城市提升干出成绩、干出效益、干出发展、干出口碑的关键节点,记者从市提升办获悉,2018年我市按照“谋划项目力求精准,筹资融资拓宽渠道,规划设计提升标准,落实工作雷厉风行”的思路,确定了2018年内须完成的城市提升任务:36个项目计划在年内开工并完工, 61个项目计划开工并完成一定工程量,29个筹备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其中,2018年内主要完成的项目包括:沐阳大道改造及景观提升,北江路延伸,市辖三区12条主干道路“白改黑”;芙蓉山公园、韶州公园、林桥公园建设,凤凰路、陵南路绿化提升;韶师学校和北江中学改造、市机关一幼扩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完成24座以上“公厕革命”及武江区和浈江区合计43条背街小巷完成整治等。

“新一轮城市提升项目不再是零打碎敲、点线建设,而是系统谋划、整体提升,它们的完工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改变城市格局,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提升办有关负责人说。(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邓华)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