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国南方航空一架从广州飞往上海虹桥的CZ3539航班上,在登机过程中,一名登机旅客放置在行李架中的行李冒烟并出现明火。事发后,机组成员及乘客迅速扑灭明火,随后机组配合消防和公安部门及时进行处置,未造成进一步损害。涉事旅客被警方带走调查。经初步了解,系旅客所携带充电宝冒烟并着火,事发时充电宝未在使用状态。
事发后,一段疑似旅客拍摄的秒拍视频在网上大量转发。视频中,旅客放在行李架中的黑色包裹已燃起明火,黄色火苗冲出行李包数十厘米并产生大量白烟。一名乘务员立刻通知附近乘客远离火源,随后乘务员和乘客分别投掷塑料水瓶彻底扑灭火焰。
本起事故的起火源为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大部分以聚合物锂电池为储电单元。充电宝内的锂电池因短路或受外部高温影响,容易发热致起火。
在紧急状态下,使用大量水快速扑灭明火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事件中,乘务员利用投掷塑料水瓶的方式灭火,使火焰迅速熄灭,处理方式及时准确,获得不少网友点赞。
近年来,充电宝成为不少人出远门的“标配”,但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质量参差不齐,且用久后容易导致电池老化,由此引起的冒烟起火事件,多有发生。在乘坐飞机、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时,需尤其注意充电宝安全。
根据中国民航局2014年推行的充电宝相关管理规定,乘客携带的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60Wh,每名乘客不能携带超过2个,充电宝未标明额定能量不能上飞机,飞行过程中充电宝应始终关闭。
南方+记者提醒,乘客在出远门时,携带充电宝应尤其注意,除了严格遵守公共交通相关运输标准,也要选用质量合格的产品,使用时间过久的充电宝应及时“退休”。
【记者】泠汐
【校对】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