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示、旗袍走秀、胶片电影……春节小公园接纳游客逾70万

南方+ 记者

今年过年,保育活化后风采再现的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成为历史文化积淀和非遗文化传承、艺术交汇的殿堂。

在金平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的精心组织发动下,金平区“百载商埠、与民同乐”新春系列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蜂拥而至,小公园开埠区人气再达高峰,得到海内外潮人、宾客的高度关注、一致称赞。

金平区新春文艺活动暨非遗项目和文创产业展示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蜂拥而至。

潮汕特色文化、非遗文化精彩纷呈,水彩画、电影、歌舞、旗袍秀等各类艺术在这里碰撞、展示,“百姓舞台百姓演”高潮迭起;各地商会、民间组织也纷沓而来,进行文化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小公园开埠区接纳游客逾70万。

旗袍秀展现历史变迁中的独特人文风情。

“共享卫生间”让游人更方便

然而令市民及游客印象深刻的,除了小公园开埠区的芳华再现,还有该区开展的“厕所革命”——公厕及旅游共享卫生间的升级改造。

在着力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保护修缮的同时,金平区也致力于完善小公园开埠区的配套服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切实缓解小公园开埠区目前公厕少、如厕难等问题,金平区在“三环三线”范围内引导首批15家商家将商铺厕所免费提供为旅游共享卫生间,解决旅游高峰期游客旅途中的“不方便”问题。

为将该便民服务举措做得细致到位,金平区文广新局整合资源,合理谋划,对首批共享卫生间进行统一标识,将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元素嵌入标识牌的设计;同时为适应不同店面的要求,共设计成标识牌和标识灯箱两种形式,方便夜间寻找。另外还将公共厕所和旅游共享卫生间的具体位置植入小公园开埠区手绘地图和电子地图,大大地方便游客、海内外潮人前来寻根、游览、观光。

店铺外面悬挂有共享厕所的灯箱。

在小公园开埠区核心区范围内,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店铺在店外显眼位置挂上一个灯箱,上边写着“室内洗手间 与众共享”等字眼。此外,一些原本老旧的公共厕所经过升级改造也提升了档次和服务标准,游客们纷纷点赞。

共享卫生间的设立,不仅促进了旅游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市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游客辛先生表示,去年自己在小公园游玩时就遇到了上厕所的难题,今年小公园开埠区内沿街的物业、商铺等将内设卫生间免费向群众、游客开放,确实是一个惠民举措。

店铺外面悬挂有共享厕所的灯箱。

金平区表示,将以线带片,结合修复工程进展,逐步引导更多商家开放共享卫生间,同时,配合小公园开埠区业态规划实施,将布设更多以方便群众和游客为目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形成政 府、商家、群众、游客多方共创共建共享的文明新格局,进一步提升文化街区品位。

志愿服务保障现场秩序井然

几天来,小公园在人流剧增的情况下依然秩序井然,得益于广大金平人和志愿者们默默坚守的付出。

志愿者热心为游客提供指引。

活动前,金平区在各大网络平台推出游览攻略、手绘地图,开放共享旅游卫生间、升级改造公厕,全程为游客提供贴心、细致的服务;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干部职工连续轮值,做好组织协调和后勤服务工作,确保各项群众文艺活动顺利开展。

小公园文明驿站、游客服务中心24小时为市民游客提供志愿服务,维持交通秩序、环保清洁、免费凉茶和面包、应急救援等。

小公园文明驿站、游客服务中心春节期间24小时为市民游客提供志愿服务。

由于人流密集,先后有3名5-7岁的儿童在游玩时与家长走失。在接到求助后,驻守文明驿站的开埠区志愿服务队当即发布广播信息,并发动各个路口的志愿者密切留意、开展搜寻,最终在15分钟内帮助焦虑万分的父母找到走失的孩子。深受感动的父母连连道谢,称赞志愿者为“活雷锋”。

志愿者为外国游客提供翻译。

通过本次活动,金平区挖掘弘扬丰富的潮汕历史文化,提升小公园文化品位和内涵,进一步扩大片区品牌效应和知名度,打造海内外潮人的亲情纽带、精神家园。

【全媒体记者】余丹

【通讯员】林炜珩

编辑 陈圆圆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