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逢辰有诗曰
一自东坡谪南海
天下不敢小惠州
苏东坡寓惠
给惠州留下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而其在惠州购地卜筑居所的白鹤峰
更是成为了一处令人神往的人文地标。
只是坡公寓惠处
白鹤今安在?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摄存的老照片里,那时白鹤峰的山门现已不复存在,唯剩一段明清时期重修的古阶步道和一口隐匿于工地铁皮房里让人寻觅良久的东坡井。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白鹤峰位于归善县(今惠城桥东)东江之畔,“高五丈,周一里”,现于铁炉湖街东北侧,桥东花园前街一带。白鹤峰东坡祠,是国内唯一可以考证的苏东坡亲自筹建的故居。
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谪惠后居合江楼,不久迁于嘉祐寺,在合江楼和嘉祐寺之间又往返搬迁两次。“前年家水东,去年家水西”的居无定所最终促成了北归无望的苏东坡在白鹤峰上构筑一个安居之地以作终老之所。
绍圣三年(1096年),苏东坡于古白鹤观旧基之上“买得数亩地,作屋三十许间”(《答毛泽民书》),建有厅堂曰德有邻,书斋曰思无邪,还有朱池墨沼作清洗毛笔墨砚之用。
迁居白鹤峰之后,由于地高水远,苏东坡雇人凿井四十尺乃得泉,作诗“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记之,世称“东坡井”。这是东坡祠遗址上除了原来山门前的古阶步道之外唯一的宋代遗存。古井井口宽0.6米,深14.5米,由青砖砌成,原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名士关槐题“冰湍”石刻立于井栏之上,石刻早已损毁过半,现只剩“湍”字。
在白鹤峰居住不到一年,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苏东坡又再次遭贬至海南儋州。在其与家人先后离开惠州后,惠州人将东坡故居改为东坡祠。至清代乾隆年间,归善知县冯履谦修筑东坡亭以作纪念,现存的东坡亭为1960年重建。
古时惠州府和归善县的重要官员到任后必须拜谒东坡祠,这种不成文的规定,显示出了后人对大文豪苏东坡的人格魅力的敬仰和尊崇。东坡祠历代修缮的次数达三十多次,直至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故祠废已久,白鹤不复归。此后,东坡祠遗址先后成为约瑟医院、白云医院和惠州卫生学校所在地。2015年,白鹤峰东坡故居重修工程全面开启。
在惠州彩瓷传承人刘汉新老师《归善县白鹤峰》的画作里,可以看到在木棉花开的季节,团簇的红艳和葱翠的树木沿着山门前古朴的步阶次第排开,在由清水墙砌筑的三门式清幽雅致的山门之内,妇孺童叟相安而居,一派其乐融融的光景。刘老师用一个老惠州对惠城苏迹的热爱,以独特的绘画工艺,带领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白鹤峰的优美景致,提前为后人揭开了正在复原的东坡故居的神秘面纱。
日前,“隐于鹤峰,显之故祠”的东坡故居已经复原呈现在人们眼前。我们可以置身白鹤峰之上,重走一遍坡公当年的足迹。怜花早起,漫踏古道明清石;惜月迟眠,闲吟东坡长短句。感受“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的日常,感受坡公“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