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鹤山经验”助力广西龙州县脱贫“摘帽”,为当地贫困户带来希望

鹤山发布
+ 订阅

布丁播报

近日,求是杂志社属下《中国小康网》重点发布了鹤山扶贫广西龙州县的宣传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精准扶贫“鹤山经验”➲

以下是《中国小康网》报道原文:

▲扶贫车间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村里的贫困户,这还是不少人的第一份工作(任龙 摄)

11月29日早上6时多,天刚蒙蒙亮,广西龙州县镇秀村50多岁的村民李玉梅(化名)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为丈夫和儿子做好早餐后,自己顾不上多吃几口便出门了,准备前往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坚果加工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李玉梅说,“现在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以前想都不敢想”。

▲扶贫工作组与崇左市委市政府进行工作对接(资料图)

这样的变化发生在3个月前。2017年9月,鹤山市成立以副市长杨海泉任组长、桃源镇委副书记麦和灿为副组长、发改局投资管理股股长陈世杰为成员的扶贫工作组。9月7日晚,三人抵达龙州县,鹤山对口帮扶龙州县脱贫的序幕由此拉开。

3个月来,扶贫工作组携手两地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吸取精准扶贫“鹤山经验”,促成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多个扶贫项目落户龙州县。“龙州县是2017年全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脱贫‘摘帽’的6个县(区)中唯一一个国定贫困县,也是崇左市唯一一个要在2017年脱贫‘摘帽’的县。”杨海泉说,“我们有信心助力龙州县打赢这场硬仗”。

结缘

粤桂扶贫协作升级,“鹤龙”牵手脱贫“摘帽”

▲桃源镇向龙州镇捐赠价值3.5万元物资(资料图)

11月30日,李玉梅一早起床,这天她没去上班,而是打扫自家门前院落,等待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李玉梅家位于镇秀村村边,是一幢灰色的水泥砖房,门口摆着一张轮椅,走进屋子,五六张彩色的塑料凳十分显眼,一张木桌上摆着一台老旧的21寸电视机,除此之外,屋里没有其他家具。屋子后面有座只有三面墙的低矮红砖房,这是李玉梅家的厨房,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呆呆地坐在角落里。一阵风吹过,炉火“噼里啪啦”作响。

上午11时许,杨海泉与桃源镇镇委书记邓卫东带领由桃源镇爱心企业家和热心社会人士组成的慰问组来到了李玉梅家,为她送来了被子、电饭煲等生活用品,李玉梅紧紧握住杨海泉和邓卫东的手不停道谢。

“李玉梅的丈夫患有残疾,儿子也患有精神疾病,是村里的贫困户。”麦和灿告诉记者,镇秀村的贫困户约有526人,而整个龙州县的贫困户则超过5万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网络图)

根据龙州县扶贫办的一组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龙州县有贫困村47个、贫困户14018户、贫困人口50828人,贫困发生率23.92%。2016年,该县实现减贫2405户955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9.42%,但仍是国家贫困县之一。

3个月前,这座因与越南接壤,被称为广西“边陲重镇”的小县城第一次出现在江门人的视野中。当天同行的一位桃源镇热心人士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到龙州县,如果不是鹤山与龙州县开展对口帮扶,自己不会知道这个小县城,也想象不到这里的贫穷。

▲粤桂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现场(梁凯昌 摄)

2017年9月4日,粤桂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召开,此次会议明确在深圳所辖区与百色、河池两市17个国定贫困县结对的基础上,增加江门、肇庆、湛江、茂名4市所辖县区与广西崇左、桂林、贺州、柳州、南宁、来宾6市的16个国定贫困县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

▲扶贫工作组开展调研工作(资料图)

随后,江门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加快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安排江海、蓬江、新会、鹤山四个区(市)各一名骨干领导,分别到大新、天等、宁明、龙州四个贫困县挂职,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工作。至此,龙州县与鹤山市成功牵手。龙州是红八军故乡,红色基因流淌于当地人的血液中,得知鹤山与龙州结为对子,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鹤(贺)龙”结缘。

9月5日,鹤山市成立扶贫工作组。9月7日早上7时许,扶贫工作组从蓬江区出发,奔波800公里,晚上7许抵达崇左市,与崇左市委、市政府进行简单对接后,立刻赶往龙州县。当晚11时许,杨海泉、麦和灿及陈世杰抵达龙州县,杨海泉挂任该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麦和灿挂任该县政府办副主任,陈世杰挂任该县扶贫办副主任。鹤山对口帮扶龙州扶贫作战正式拉开序幕。

行动

▲共和镇扶贫工作组与龙州县水口镇进行工作对接(资料图)

工作组抵达龙州县便马不停蹄开展工作,经过两个星期“白+黑”的奋战,鹤山市对口龙州县扶贫工作方案逐渐成型。根据扶贫工作方案实施要求,对口扶贫工作将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战线,帮助贫困户通过就业获得稳定收入,力争龙州县在年内率先成为广西首个脱贫摘帽县。同时,鹤山市以“镇扶镇、村帮村”和“产业帮扶”为抓手,组织鹤山市桃源镇竹蓢居委会和共和镇铁岗居委会共扶龙州县龙州镇镇秀村和水口镇北胜村。

▲鹤山市驻龙州县劳务输出服务站正式成立(资料图)

杨海泉透露,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对口帮扶的首批扶贫协作项目敲定了9个方案,涵盖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提质、产业“造血”、教育和医疗扶持支援等各方面,计划总投资超过2亿元。3个月的时间里,多个项目先后上马,并初见成效。

对此,崇左市委常委、龙州县委书记秦昆对工作组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扶贫工作组为龙州县带来的精准扶贫“鹤山经验”,落实了扶贫车间、食用菌项目及劳务输出站等,不仅有利于带动本地贫困户就业增收,还加深了龙州县与江门市的合作,意义深远。

借鉴扶贫“鹤山经验”,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利奥“爱心工场” (资料图)

近年来,鹤山市精准扶贫工作从传统帮扶“输血”变成精准扶贫“造血”,期间涌现出不少典型案例,“爱心工场”就是其中之一。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子公司利奥包装有限公司,结合企业自有资源和用工平台,开设“爱心工场”,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难问题。6年累计吸收残疾人就业237人次。

不久前,“爱心工场”的经验被带到了龙州县,鹤山市龙源果仁食品有限公司与当地有关部门共同设立该县首个坚果加工扶贫车间,面积约300平方米,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个。

▲桃源镇调研组到鹤山市设立在龙州县的坚果加工扶贫车间(资料图)

“龙州县是我国最大的坚果进口县,每年约有30%的坚果从龙州县口岸进口。”此前调研时,杨海泉发现,近年来,龙州县重点发展坚果加工产业,引进了多家大型坚果加工企业。“坚果加工是坚果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大量加工企业进入,用工需求大,急需一些熟练掌握坚果加工技术的工人。”杨海泉说,另一方面,很多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却苦于没有工作机会。设立扶贫车间,正是为了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获得稳定收入,达到脱贫目标。

▲坚果加工扶贫车间(资料图)

日前,记者来到扶贫车间探访,40多位工人正在加工开心果,有说有笑。她们大多是与李玉梅年纪相仿的女性。扶贫车间管理人员介绍说,工人大多是附近村里的贫困户,有的是腿脚不便的残疾人,这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其中,最年长的一位已超过80岁。

杨海泉表示,通过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使贫困户熟悉坚果加工的流程和熟练掌握相关技术。部分能力强的贫困户还可以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熟悉企业管理、加工工艺、市场等情况后,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未来,或将开设更多扶贫车间。

实施产业扶贫,贫困户可获稳定收入

▲龙州北部湾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鹤山园内部实景(资料图)

9月23日,龙州县北部湾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扶贫鹤山园揭牌。“这是产业扶贫方面较有代表性的项目。”麦和灿介绍说,该产业园由鹤山市与龙州县以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56间农法栽培出菇房为基础设立。56间农法栽培出菇房占地约100亩,由中央福利彩票资助2050万元和龙州县政府出资865万元共同建成。

麦和灿表示,运营方面,产业园采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模式运作,一间菇房可容纳8户贫困户,每两间菇房组成一个合作社,56间菇房可成立28个合作社。园区按照保底脱贫和造血扶持方式,委托企业经营,确保贫困户保底收益。

▲龙州北部湾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鹤山园内部实景(资料图)

据了解,参与合作社的贫困户通过收益分红可实现稳定收入,同时,租金可让贫困村和特困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如果合作社中的贫困户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将会被聘为企业员工,每月工资可达2400元,还能获得合作社收益分红;完全熟练地掌握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后,员工可带领合作社取消委托,独立经营。另外,产业园企业优先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非合作社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被聘用后,也可获得稳定工资收入。

广西食用菌协会一位专家对龙州北部湾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鹤山园的做法十分看好,他认为,按照一个大棚种植蘑菇菌棒36000个,50天的出菇期,一年可出菇7次,每个大棚可年产蘑菇17.64万斤,每斤收购价按4.5元计算,扣除成本后,每个大棚年收益约10万元,每个贫困户每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

共建劳务输出平台,龙州贫困户可到鹤山就业

▲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资料图)

产业扶贫如火如荼的同时,劳务输出方面也有了新进展。11月15日上午,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红八军纪念广场,粤桂扶贫协作鹤山市驻龙州县工作组组织两地人社、残联部门,举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次针对贫困地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了70多名求职人员(其中贫困户人口31人)前来报名参加,经初审符合用工条件的有27人。

当天,水口镇北胜村贫困户刘爱农也参加了招聘会,并签订就业意向。他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甘蔗收成季节,这段时间正加紧收割家中几亩甘蔗。“打算过完年就去鹤山打工,很期待到鹤山的生活。”刘爱农说。

▲鹤山市驻龙州县劳务输出服务站(资料图)

陈世杰告诉记者,自开展粤桂扶贫协作以来,为协调推进鹤山市结对龙州县扶贫协作工作,有效促进龙州县贫困群体实现就业增收脱贫,9月下旬,鹤山市和龙州县分别在两地建立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及平台,双方派出人员,及时联系,构建长期协作的新型劳务关系。

据介绍,鹤山市驻龙州县劳务输出服务站将围绕鹤山市“一城三中心”建设,将珠西制造中心、珠西物流中心、珠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企业的用工信息,及时向龙州县进行推介,凡是有意愿赴鹤山就业的贫困人员,将派车接到鹤山市,并由政府担保,保障劳务人员的权益。

此前,还在龙州县成功举办首场鹤山优质企业岗位展示招聘会。两场招聘会的成功让陈世杰更有信心,他表示,鹤山加快推进“一城三中心”建设,预计未来几年需求岗位不少于20000个,劳务输出服务站可为龙州县提供鹤山企业就业岗位超过10000个。“随着双方劳务合作的深入推进,将有更多优质企业到龙州县招工,当地贫困户就业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陈世杰说。

推进“三保障”,改善贫困户生活

▲桃源镇政府慰问组为贫困户送上修缮房屋基金(王鼎强  摄)

11月30日,桃源镇政府慰问组来到广西下冻镇扶伦村贫困户农崇标家中,将2万元修缮房屋基金送到他手中。这也标志着粤桂扶贫协作鹤山市帮扶龙州县“住房保障圆梦行动”正式启动。接过善款,农崇标十分激动,他表示,家里有七口人,多年来挤在土坯房里生活,近两年在政府帮助下建了新房,但一直不够钱装修。

杨海泉表示,“住房保障圆梦行动”是“三保障”中重要一环,下一步,桃源镇竹蓢居委会和共和镇铁岗居委会对龙州县镇秀村、北胜村2014年以前危旧房改造后仍无安装门窗的贫困户进行兜底安装门窗,并对个别极贫困户进行补贴。“同时,医疗、教育保障项目也将同步推进。”杨海泉表示,保障医疗方面,水口卫生院(新址二期)建设已启动,预计在2018年9月,门诊大楼投用,2019年5月全部项目投用,将解决水口镇和水口易地扶贫搬迁点贫困户就医难问题。

此外,教育方面,首先将推进水口镇共和完全小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解决水口镇8条村和水口镇易地扶贫搬迁点贫困户迁入后孩子入学难问题。同时,实施龙州县初中渗透职业教育,解决初中生辍学问题。

记者手记

态度决定成败

日前,记者跟随桃源镇有关负责人前往广西龙州县进行了采访,短短三天,来回约1600公里,在车上就耗去了近两天时间。在龙州县,走的地方虽十分有限,但与扶贫工作组几位成员相处下来,他们的工作态度让记者触动最深。

11月30日晚上9时多,扶贫工作组组长杨海泉在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采访进行了40多分钟,期间杨海泉还接到不少办公电话。交谈中,杨海泉告诉记者,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扶贫干部不脱一层皮,群众就不能真脱贫”,他认为,这正是扶贫干部该有的工作态度。

扶贫工作组一行三人来到龙州县才3个月,但他们展现出的是扎实的工作作风。平均算起来,他们每天早上6时多开始一天的工作,很多时候要加班到深夜。“晚上11时前接到电话都是正常的。”杨海泉笑了笑说,大家白天都很忙,有的工作只能在晚上加班处理,现在大家都适应了这种节奏。

“在这里,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鹤山,更是江门干部的形象,来到这里就要扎根在这里,认清自己的站位,把一些好的经验分享给他们,同他们一起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实施,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杨海泉说。

来源:中国小康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疏漏,请及时联系并处理

大年初一至初三,

鹤山市2018年新春龙狮汇

将在市文化中心广场盛大举行!

(鹤山广播电视台制作)

鹤山市委市政府官方微门户

权威信息发布统一出口

鹤山广播电视台 运营

长按二维码即可识别关注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