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
容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即刻就给容桂市民带来无数惊喜大礼
如怀旧经典跨年音乐会、国标舞专场晚会
儿童剧《美人鱼》等一系列的精彩活动
然而在2018年,容桂文化艺术中心
也将继续带来更多精品表演
但在容桂,文化名片可不止这一张
水乡画、摄影、国标舞、合唱、盆景等
都是容桂文化的金字招牌
顺德区文化体育局副局长罗远光对容桂文化的三个印象:容桂文体活动特别丰富,容桂的文体组织数量特别多、自主性尤其强,容桂企业对本地区文体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和参与度特别大。这些优势和成就都是区内其它镇街无法企及的,这是容桂文体事业的独特之处。
容桂民间文化为何如此繁荣?
容桂街道办宣传文体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容桂的工业发展了一百多年,工业文明已经在小镇长成了参天大树,恰恰,文化艺术是典型的工业文明的产物,所以容桂文化发展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
水乡画、摄影、国标舞、合唱、盆景,这几个“金字招牌”的发展之路都是相同的:从一开始的十几人打下群众基础,参加比赛、办展览来提高影响力,慢慢吸引更多人参与,成为闪亮的容桂文化品牌。
民间文化组织繁荣发展
打造多张容桂文化名片
▼▼▼
水乡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一次全省的美术展览上,近1/4的入选作品居然都出自当时的容奇镇,这给了评委们很大的震撼。
1983年8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首次为容奇美术组的叶其青、叶其嘉、周本波等人在广东鲁迅博物馆举办以水乡风情画为主题的“彩笔乡情画展”,他们以特有的形式描绘着自己生长的这方水土,用写生的方式再现了德胜河畔的风情及容桂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独具特色的“水乡风情画派”。
顺德美术家协会会长叶其嘉:容桂‘水乡风情画’的崛起也折射出了一个经济重镇的转型之路,我们以水乡风情画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发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元素,以厚重的文化底蕴支撑区域的经济转型。
摄影
容桂摄影家协会元老李勉:我们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玩摄影,我们都是以拍顺德水乡为主的。
李勉提到,他们通过办展览,开讲座等不同的形式,吸引越来越多人了解摄影,容桂摄影爱好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强大。
如今,容桂的文化氛围已经深入到每个角落,并做到了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使这些文化品牌代代延续,在容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批容桂文化人也开始加强对新生势力的培养,开办了各种少儿和青年公益培训班,报名之人络绎不绝。
容桂青少年曲艺团林少雄:对于孩子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做好传承,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给成人带来影响。通过各种文化普及的活动,不仅能为容桂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求得更为广阔的空间,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公益活动有利于营造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良性氛围,创建容桂独有的精神文明形态。
单有容桂民间文化团体的热衷和坚持是远远不够
容桂文化繁荣发展,除了有政府的扶持
还有以容桂总商会为代表的一批爱心企业家
他们常常为容桂文化发展送来“及时雨”
▼▼▼
社会力量扶持 为容桂文化送来“及时雨”
合唱团
容桂合唱团的创始人王艳回忆,容桂合唱团成立之初,面临着资金、运营等各种困境。“当时容桂街道办伸出了援手,给与了我们不少支持。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容桂总商会。”2009年,合唱团在容桂图书馆进行排练时,时任容桂总商会会长的孙志恒正在附近看展览,听到合唱团的排练,他觉得很棒,在了解过合唱团的情况后,孙志恒决定给予合唱团帮助。
从那一年开始,容桂总商会和政府一起推动着合唱团前进,合唱团有了“娘家”。“除了孙会长,其他企业家也帮了我们很多,容桂总商会秘书长黄淼和他的太太不仅在资金上有支持,还帮我们张罗合唱团的各种事物……”说起企业家们对合唱团的支持,王红艳充满了感激。
类似的例子在容桂并不少见。一直以来,容桂的企业家、热心人士都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尤其是支持文体事业方面。
2017年,容桂街道办发动单位、企业、个人通过赞助、冠名等形式共同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10项,赞助款近300万元,比2016年翻一番,如“恒捷杯”羽毛球公开赛和表演赛,“中顺洁柔杯”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万和”龙狮献瑞贺新春巡游活动,“天佑城”全民才艺大赛,“容桂总商会”文明行走进社企,“伊之密”全民运动会和“爱达森”篮球邀请赛、“碧桂园”象棋比赛等系列活动。
企业家们为何都愿意去支持这个地方的文化发展?
孙志恒:容桂是需要打造一个好的城市文化环境吸引人才留下来,容桂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使用,正是容桂展示文化底蕴,打造城市软环境的好平台。我们希望,未来可以提供更多优秀的文化表演或者活动,推动容桂文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擦亮容桂的文化品牌。
黄淼:当文化软实力全面成长起来的时候,容桂这个地方才会越来越吸引人。高层次人才不仅看重企业的发展,更看重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氛围。作为企业家,我们也有责任去推进这个地方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