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在佛山走失4个多月终于找到父母,多亏有他们

南方+ 记者

“非常感激你们,让我们找回孩子!多亏你们照顾,孩子才安然无恙……”小饶的爸爸紧紧搂着小饶,泪眼婆娑。经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动协调公安机关进行DNA比对确认,10岁男孩小饶在走失4个多月后终于找到了父母。1月31日,一家三口再团聚,高兴踏上返乡路。这是广东民政部门自1月15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专项行动帮助237名长期滞留受助人员找到亲属

广东省民政厅于1月10日召开全省视频会议对专项行动进行部署,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想尽所有点子、用尽所有措施、穷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帮助一批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回家团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民政部门通过与公安部门协作、采集DNA数据比对、开展口音识别、在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发布信息等手段,深挖细查流浪乞讨滞留人员身份线索,大力开展救助寻亲工作。

据统计,1月15日至2月5日,专项行动已帮助237名长期滞留受助人员找到亲属。寻亲成功人数最多的前5个地市依次是广州56人、惠州37人、佛山23人、深圳20人、肇庆16人,合计占全省64.14%。从寻亲方式上看,通过寻亲骨干包干负责、反复与滞留受助人员交流沟通、综合分析滞留受助人员叙述内容获取身份信息的方式,成功寻亲176人、占74.26%;通过公安部门协作成功寻亲38人、占16.03%,通过新闻客户端发布寻亲公告成功寻亲15人、占6.33%,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成功寻亲8人、占3.38%。

经过DNA比对联系到走失男孩在贵州的亲人

2017年9月26日,10岁男孩小饶在佛山市南海区走失后流浪到肇庆市怀集县,当地救助管理站立即与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联系。

为尽快帮助小饶找到亲人,怀集县救助管理站首先将小饶的个人信息推送到全国救助寻亲网,并采集其DNA上传至数据库。2017年11月3日,怀集县救助管理站将小饶送至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与他多次谈心沟通并安排社工介入服务,希望发现更多的线索。

由于小饶乡音很重且因病导致智力受损,来到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后一直无法说出父母或者亲属的信息。该中心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全国救助寻亲网动态,并与佛山市公安部门保持联系。经公安部门DNA比对并确认,终于联系到小饶在贵州的亲人。1月31日,小饶的父母和叔叔赶来和小饶相认。

汤氏三姐弟成功踏上返乡旅程

最近和小饶一样与亲人团聚的,还有汤氏三姐弟。他们从小父母离异、随奶奶生活,在奶奶去世后又随父亲到东莞,后来父亲因罪被判刑10年。2016年8月9日,三姐弟辗转来到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亲情式救助”、“类学校”教育,同时安排社工为他们提供情绪、压力、人际关系和学业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虽然汤氏三姐弟在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重拾家的温暖,但是帮助他们寻亲回家才是救助工作的根本宗旨。最初,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只掌握三姐弟家乡的笼统信息。其后,通过综合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多次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救助管理站及当地派出所沟通后确认他们身份。

在确认三姐弟在回乡后食宿、教育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后,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决定帮助孩子们回家。今年1月25日,三名孩子成功踏上返乡旅程。三姐弟将由都匀市救助站护送至遵义救助站,再护送到他们的姑姑家。

除了帮助流浪儿童寻亲回家,广东各地救助管理机构积极行动帮助滞留救助站的受助人员和失散家人团聚。

“谢谢你们帮我找到她,回家了!”1月26日,在广东省第二救助安置中心找回失散3年的侄女时,吴女士泣不成声。2015年2月,有智力障碍的阿容在中山市走失,无法讲清个人情况也不会写字,中山市救助管理站一直找不到她的家人。

2015年9月,阿容被送到广东省第二救助安置中心。该中心和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乐从派出所想尽各种办法帮她寻亲。在寻亲网站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工作人员从口音逐步判断出她是四川省泸州市人,经过耐心细致查找和DNA鉴定,终于确认身份并联系上她的家人。

【记者】李强

【通讯员】莫冠婷 肖明

【校对】蓝淑茹

编辑 万映雪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