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做这些事才叫过年!
否则充其量你只能算放假!
说明
1、因民俗活动主要按农历进行,故本“日历”的日期为农历;
2、以下民俗活动为收集到的资料,可为民俗爱好者提供参考,但未必十分精准和完整;
3、此类活动有可能因特殊原因取消或改期,请想去采风者提前了解清楚具体情况。
旺
财
旺
福
扫灰
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
旺
财
旺
福
备新衣
备新衣着,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
此习俗来由没有很详尽的记载,但和节前的“扫尘”是有联系的,应该是由其衍生而来,同有“祈新岁之安”之意。据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
旺
财
旺
福
备新碗箸
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
旺
财
旺
福
贴对联
年画、春联、贴“福”,年三十早上就要贴好。年画主要是贴大厅或房间的墙上,年画种类繁多,有历史故事、戏曲、山水花鸟、人物等。春联贴在大门与房门两侧。门神是守大门的,多是画武将,两人的面是相向的,但不能贴成面孔向外。
旺
财
旺
福
团年饭
团年饭是惠州人最看重的,也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大家忙了一年,难得人齐团聚,三牲与各式美味应有尽有。
吃过年饭,小孩即洗好澡,满街跑,显示他们的新衣服;大人团团围坐论生活、谈人生。
旺
财
旺
福
初一吃素菜
广东人尤其注重初一吃素,当中又以客家人最为推崇。据客家食客回忆,儿时每逢初一,一日三餐都要吃素,锅里、碗里半点油星都不得残留。老一辈惠州客家人坚信:年初一吃素,可带来整年的素净、平安。
旺
财
旺
福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旺
财
旺
福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惠州还保存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
旺
财
旺
福
点灯
春节期间上灯,是博罗诸多村子的习俗。在惠州博罗方言里,“灯”通“丁”,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谐音“添灯”。春节期间,凡是哪家上年添了丁的,都要在祠堂里吊一盏大花灯。
龙华镇的旭日古村在上灯仪式里,加入龙华大鼓助兴,使得这一习俗颇为震撼。
上灯习俗是古代人对传宗接代的一种重视,当年生了男丁的人家,春节期间都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在龙华镇这种习俗流传至今,保留完好。
旭日古村的上灯仪式一般是年初二到镇上的陈孝女祠买灯,然后到祠堂上灯;年初六各家摆灯酒;元宵节后是结灯,这样整个上灯仪式才算结束。
博罗湖镇是千年古镇,点灯打鼓是湖镇的特色传统文化民俗,千年以来,敲响大鼓是湖镇民间逢年过节、礼仪庆典的一项必备仪式。鼓声一响,好事就来。在湖镇人心里早就形成了这样的条件反射。也许湖镇打鼓这个风俗也因其有着振奋人心的作用而流传至今。
END
图文来源:@博罗旅游
由惠州旅游新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