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万家团圆的喜庆节日,民间素有“过年不看病”的习俗,认为过年期间看病预示着新的一年都会经常进出医院,是很不吉利的做法。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笃信这些忌讳,有病也扛着不看,或者擅自停止服药,最终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新闻近年不时见诸报端。
春节期间万一生了病,该不该去医院看一看呢?医生提醒,千万不要迷信“春节看病不吉利”的说法,有病早治,以免耽误成大病。
节日病之一:大鱼大肉吃坏肠胃
过年过节免不了大鱼大肉,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脂肪摄入过高的情况。吃的时候光顾着享受,吃完又觉得太油腻,会有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而且高油高热量的食物极易导致肥胖症、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等疾病。每逢春节,无论是医院还是线上问诊平台,消化科都是最忙的。
春节该怎么吃才健康,吃多了又怎么解油腻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潘锦瑶教授认为,春节期间要重视“食饮有节”,调整饮食时间使之正确,合理搭配营养使之均衡。全面平衡,即样样都吃,不挑食、不偏食。
春节期间进食过多油腻之品,可以采用以下小技巧来解油腻:多喝开水。可以加快胃肠道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和酒对肝脏的危害。多吃蔬菜。新鲜蔬菜是一种碱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且能够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其中,蔬菜中的纤维素可解油腻、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此外,春节期间主食应以谷类粗粮为主,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同时,多喝粥和汤,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小米粥等,这些汤汤水水都具有良好的“清火”和解油腻的作用,可让你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道休息调整。饭后吃木瓜也是解油腻的好办。木瓜中含有特殊的成分是蛋白酶,它对肉类有很强的软化作用,因此将肉类与木瓜同炖,就可以吃到细嫩的肉了,不但口感、滋味好,而且解油腻。
节日病之二:饮酒过度伤了肝
逢年过节,亲友相聚,推杯换盏总是少不了的,不喝伤感情,但喝多了伤身体。每年医院急诊科烂醉如泥的案例不在少数。专家可说了,过量饮酒会导致胃黏膜糜烂和黏膜出血,轻则引起酒后呕吐、反酸,重则出现急性胃黏膜损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喝酒要适度,长期过度饮酒可能会引发肝病,甚至导致肝癌。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周永健主任医师介绍,人体中,95%的酒精由肝脏分解代谢,如果一次过量饮酒,超出肝脏的“解毒”能力,就会对肝造成损害。如果发生呕吐、右上腹疼痛,或者有黄疸、发烧等症状,并且发现肝肿大时,就得注意是不是患了急性酒精性肝炎。
一个人酒量大小,与人体的代谢频率,肝脏酶的活性,肌肉、肠道、肾脏排泄功能息息相关。人体代谢率比较高的话,喝酒比较多,也容易消耗掉;代谢率比较低,体内缺少乙醛脱氧酶,自然就不容易分解酒精,容易“脸红”“心率快”,因此喝酒脸红其实更伤。
专家提醒,酒量大,也并不代表喝酒就没有危害,因为人体的代谢是有限度的,喝的量多,即使没醉、意识清楚,但是酒精对人体肝脏、肠道、内分泌系统已经造成损伤了。除此之外,饮酒过多还会对人体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多方面造成损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的突然发作,甚至引起生殖功能障碍,酒后受孕可能引起新生儿先天缺陷。
专家建议,忙于应酬的朋友,饮酒一定要有节制,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千克体重1克,一个60千克左右的成年人日饮酒量不可超过60克。
专家提醒,肝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要坚决戒酒,否则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将会成倍增加。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过量饮酒后一旦发生肝病急性发作,容易诱发肝硬化。感冒患者也最好不要饮酒,因为大部分感冒药中都含有退热成分,饮用白酒等烈性酒,两者产生的代谢物对肝脏将产生严重损害。
节日病之三:熬夜过度伤身体
春节守岁跨年,亲友相聚鏖战麻将,熬夜刷剧,通宵手游……不规则的作息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节律,节假日里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症状伴随而至。假日结束后,乏力疲倦、精神萎靡的“假日综合征”更是随之而来。不想让身体被春节长假“掏空”,一定要克制自己熬夜的冲动。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杰辉建议,春节假期不要睡得太迟,继续保持规律作息,最好晚上十一点前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有利于养阴;中午适当安排半小时午睡,这段时间有利于养阳。这就是“子午觉”准则,以适应大自然的阴阳交替节律。
频繁熬夜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不仅会引起眼睛发干、视力减退等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7小时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比例与吸烟相当。因此,每天一定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若晚上实在没时间睡,白天也应补足睡眠。但是,对于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即使第二天补充睡眠,仍然会使病情加重——凌晨4时至上午9时,是血糖最易升高的阶段。如不能按时起床、按时吃药吃饭,会打乱白天的血糖规律,引起血糖波动。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保证22点前入睡且睡眠时间充足。
支招:春节不想去医院 线上问诊用起来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春节,鹅毛大雪,不小心冻感冒了。上外婆家拜年,吃完饭后拿出药准备服用,外婆脸色立刻变了,马上拉着我进了房间,神神秘秘地端杯水进来让我服药,嘴里还嘟囔着“怎么这么不小心,大年初二就开始吃药,多不吉利”一类的话,又不停安慰自己“还好只是小感冒,小孩子家的没啥事”。可见“春节看病吃药不吉利”的观念,在老一辈心目中真是根深蒂固。幸好外婆还没“顽固”到不许吃药的地步。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黄汉超告诉记者,经过科学宣传,现在还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除了一些7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有春节有病熬着不看的情况,大多数人都是有病及时就医。从医院往年急诊情况来看,每年大年初二、初三的病人就开始多起来。“根据经验,春节急诊多半以胃肠炎(吃滞熬夜后吐泻)、感冒(发热喉咙痛咳嗽)、头晕高血压居多。”
现代社会,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熬着不看病的观念也越来越落伍了。不过,春节毕竟是一家团聚开开心心的日子,谁也不想生病,节假日去跟急诊医生报到。除了上文所述做好预防春节“节日病”的工作,如果确实有身体不适,也可以选择互联网在线问诊的方式,找医生问问清楚,是不是需要去医院处理。
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线上问诊平台,包括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好大夫等等。据记者了解,鉴于线上问诊的便利性,今年春节多家线上问诊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都不“打烊”。比如平安好医生,拥有近千名自有的医生团队,春节24小时提供服务。丁香医生也正在推出医生的年卡服务,购买年卡可以在一定次数内免费问医生,年卡还细分不同专科,如儿科、皮肤科等。
根据往年统计,春节期间,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的在线问诊量都会有明显增长。现在各家问诊平台已经从图文问诊的1.0时代往电话问诊、视频问诊方向发展,背后还有人工智能的分诊平台可以利用。不过,线上问诊也分免费和付费服务,如果是想问专家,就要支付一定问诊费用了。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