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馥郁、满城金翠,不下雪的广东用花市征服你!

南方+ 记者

前阵子,全国都瞒着广东下雪了,一夜之间,朋友圈都是“北平”、“金陵”、“长安”、“姑苏”……只有广东人还在默默忍受着湿冷的魔法攻击。

嗨呀好气哦。

你们晒雪是吧,行,我们晒花市!繁花压街、十里馥郁、铺金叠翠的花市!奇花异株、烧卖虾饺、对联灯笼、古玩瓷器都卖的花市!

在岭南地区,行花街、买年花已成为了跟备年货、大扫除、贴对联同样重要的“年前必做工作”。那么,岭南地区的年花习俗有何特色?古代与现代对比画风可有改变?正好赶上东莞的传统迎春花市,走起!

摆年花源起于“岁朝清供”

明清年间,春节的花卉装饰最为盛行的便是“岁朝清供”,实质上是一种用文雅之物的装饰形式。“岁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新年伊始,报岁平安之意,“清供”则是室内放置在书桌案头供观赏的古雅之物,主要有盆景、插花、根艺、金石、书画、古器、时令水果等等。

孔子瑜 书斋清供 四屏|雅昌艺术网

发展到现在,装饰之物多已简化为时令花卉和盆景,多数人还会添置红灯笼、福字、年画、古币串等年味十足的工艺品,为家里增添欢乐喜庆的春节气氛。而年花的摆放地点也不再拘泥于桌案,在前院或厅堂摆上一棵年桔或桃花,四周围上五颜六色的茶花、月季或芍药,也是广东地区常见的“年花阵”。

年花要“雅得接地气,俗得讨欢喜”

旧时,岁朝清供强调的是“理念”,以表露作者的心象与宏图意愿,讲求仁义礼智信及正念。因此,清供多选择松柏、竹、梅、兰、水仙、山茶等格调高雅的花卉,再加上时令开花植物,便可用来祈求福气,增添节日节庆气氛。

左:清 陈书 岁朝丽景 右:陆俨少 岁朝清供|雅昌艺术网

随着时代变迁,年花的寓意越来越接地气。汪曾祺先生曾写,“岁朝清供”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 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孔子瑜 百事如意 岁朝清供|雅昌艺术网

清供花卉首选水仙,而现代人也极其喜爱水仙。在寒冬盛开的水仙冰肌玉骨,色雅香清,颇有雅士之风。耿直的广东人还说,开花是景,不开花装蒜,一片葱茏也丰茂。(水仙:我不是仙子吗?装蒜???)

郭少静 水仙花艺

也有花艺师认为,水仙别有一番禅意,拗造型也是极好的。而在拗造型方面,我国文人骚客可说是天赋异禀。在清代,插花艺术发展出了与盆栽结合的艺术形式,称之为“写景花”。

“写景花”主要用时令的开花植物,按照一定的寓意进行组合,与传统新年粤菜中的“发财好市(发菜蚝豉)”、“横财就手(猪蹄)”同理。其中,除了水仙、腊梅,兰花也是永不过时的经典款。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兰有君子气节,历代文人墨客、文艺青年就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

广东人讲求实在,年花要雅,但也要“俗得可爱”。比如桃花,寓意“大展鸿图”,粤语的“桃”与“图”同音,“红桃”意为“鸿图”,有迎红桃(鸿图)回家、祈望来年转鸿运之意。而单身小哥哥小姐姐买桃花,是祈“桃花运”,找到合心意的伴侣。

行花街行大运,买年花讨彩头

买花有着约定习俗,什么年龄段的要买些什么花,家里过年时应该摆些什么盆花盆景等等,都是很有讲究的。家庭多选择碧叶金丸、扶疏长荣的金桔、取其“吉祥如意、兴旺发达”之意;茎叶纤秀,竹韵优雅的富贵竹,表示“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型如手掌,叶翠绿的瓜栗(发财树),和叶片翠绿、苞片鲜红的红星凤梨,是期待新年“发财富贵”、“红运当”的好意花卉。

原产于美洲、形状如柠檬的黄金果,又叫“五代同堂”,以齐齐整整、圆圆润润的形象,和子孙满堂、繁荣昌盛的寓意,赢得人们的欢心。有趣的是,逛花市,沾染的是花香和好运,即使什么也不买,逛一逛也可“行大运”。

若是与家人逛到黄金果前,爸妈久望不走、慈祥微笑,请摸着孝心自行解读。

近几年,憨态可掬的多肉植物成为了新春花市的新宠。从2015年开始,东莞花市多了很多摆卖多肉植物的花档,店主告诉记者,多株迷你盆或迷你篮最受年轻人欢迎,摆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都赏心悦目。也有很多老玩家来淘宝,他们喜欢单株大盆的。带着一对人偶的玻璃盆栽也很热门。

在广东各花市,茶花、芍药、月桂、玫瑰、含笑、海棠、蟠桃、金橘、大红柑、大红橘、四季橘、等都很常见。云南大花蕙兰、江西金边瑞香、荷兰郁金香、洛阳牡丹、北欧玫瑰等外来品种也有粉丝。在盆景档,有榕树、松树、榆林、银杏、黄杨树、九里香、心果、罗汉果、满天星、相思树、五指金、山桔……

其实,列举品种不是重点,重点是多,是琳琅满目,是“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但因品种齐全,花市的花期不会过期的自信,是张九龄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杨万里的“月在荔枝梢头,人行茉莉花间”。

最后,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不存在的。四季如春满人间的是广东。

哼!

【采写】陈琬莹 龚名扬

【摄影】龚名扬

编辑 冯文美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